谈应用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改革

2013-03-11 07:14邱晓云
教育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邱晓云

摘要:应用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改革,要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与实际行为评价相结合;要引入免考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学生申请免考;要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19-02

在应用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改革中要防止考试与评价、智与德、知与行在评价中发生混同,避免评价承载超出评价功能的负荷,使评价成为无法涵盖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1]。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生获取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的教授所得,而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现有的信息和资料,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合作,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去取得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活动,既要强调学习者教学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 用[2]。

2.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过程,关注个体成长历程,强调情景化评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3]。

二、学生成绩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径

学生成绩评价改革应当把握三个基本点:一要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二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三要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1.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与实际行为评价相结合

我们将在该课程的本科学生成绩评价中加入对学生平时行为能力的考核,切实把考智和考德结合起来。

(1)形成平时成绩的新概念

我们不应当将平时成绩仅仅局限于学生在上该门课程时的表现,学生在该学期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也应得到体现。比如学生在一学期中有因考试作弊、打架斗殴、旷课甚至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受警告以上处分,这些都可以纳入该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去。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注意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还可以降低学生的考试违纪率和处分率,而对于那些助人为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不但平时成绩可以满分,而且期末理论考试可以申请免考,以此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风,弘扬社会正气,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终极教学目的[4]。

(2)构建成绩总评新体系

课程总评=授课教师考核成绩×70%+辅导员考核成绩×30%。

1)授课教师考核。授课教师考核成绩=课堂出勤纪律×20%+笔记作业×20%+参与教学×20%+期末考试(或实践)×40%。

授课教师主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70%,通过出勤、纪律、笔记、作业、参与教学、期末考试等分类进行评价。对于那些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优异、提出免考的学生,如果符合免考条件,可以不参加期末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就用实践报告的成绩来替代,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替代期末理论考试。

2)辅导员考核。该考核为了能体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需要班级辅导员为每个学生一学期的实际表现打分。如果一学期内因违纪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该生辅导员考核成绩可为记0分。要把该课程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成绩评价宗旨的,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处分率,该项目改革可谓一举多得[5]。

2.引入免考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学生申请免考

期末免考激励机制是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规定如果学生在本学期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方面有突出表现,学生有典型的助人为乐的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行为,那么该同学可以在考试前两周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向任课教师提出免考申请,由免考委员会评判是否达到免考标准,免考委员会可由授课教授、班团干部等组成。最终免考的同学名单在学生中公示,来体现免考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此外,如果本学期有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应取消申请免考的资格。免考的本质是鼓励、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起到比“考”更好的教育意义。

3.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加强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提出的新评价标准弥补了实践教学评价的空缺,其中参与教学和实践占评价的60%,可以将实践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主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对话、讨论、项目研讨等课堂活动中来。课外实践主要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区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实践报告,把书本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能更好地体现了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初衷。

(1)课堂实践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成果拓展型模式来进行

任务驱动、成果拓展型实践模式更能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将网络媒体作为一种认知的工具,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来,建立一种双向互动、平等参与的合作关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此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可包括案例布置、小组研讨、成果展示、知识拓展等四个环节。

案例布置,教师可通过课程网站进行公布,并就案例中的要点进行简单提示,要求学生就相关原理进行分析概述;小组研讨,教师可把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研讨小组,并设定组长负责,整个研讨过程是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最终以PPT的形式展示研讨成果。成果展示、知识拓展可同时开展,该环节由学习小组一同学以汇报的形式做成果展示,并提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的最佳时机,其他同学可以利用研讨时搜集的知识进行回答,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论文。整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对研究成果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拓展。

(2)课外实践可以通过模块研究、宣传展示型实践模式来进行

课外实践教学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为本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监狱、参加法庭旁听、做公益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等。但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宣传展示的形式来进行。模块研究、宣传展示型实践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实践模式,该实践模式包含任务布置、模块研究、成果展示、实践报告四个环节。

任务布置环节是在活动前一个月开始准备,采用自主报名的形式,并以大班为一个项目组,学生自主拟订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宣传主题,在组长的组织下,把活动的整个流程策划好,并以策划书的形式上报给课程教师。模块研究,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根据策划书中的安排,分工合作,大致分成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设计问卷、创作海报、拍照摄影这几项任务。这一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展示PPT,可以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做统计,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倡议横幅签名。最后,学生把整个实践宣传活动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形成最终成果。这种模式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宣传的一种体验,形成的实践报告可以比较真实地体现学生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文丰安,魏航.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11).

[2]于明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9(6):73.

[3][日]左藤学. 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1.

[4]严启英. 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195-196.

〔责任编辑:姚 丹〕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