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及其现实启示

2013-03-11 07:14宁德鹏
教育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

宁德鹏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包括以自律为核心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自律、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和以创新为特征的立足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对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启示有二:一是要勤奋自律,严谨对待科学研究;二是要坚韧不拔,致力于学术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学术道德;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03-03

学术品格作为维持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对良知的坚持,是对社会道德的坚守。面对当前由于学术道德滑坡导致的诸多学术不端的现实,尤其是经过各种他律的约束仍然难以达到整饬学术道德的目的的现实状况,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在学术研究的实践中维系正向的基本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形成学术自律和学术自觉,坚韧不拔地致力于学术创新,让学术成果符合客观实际,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从而自觉地成为崇尚学术道德的实践者。

一、自律:严谨求实的学风

1.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马克思对待科学研究的精益求精,几近苛刻与执著。他认为,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需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进行学术研究。在《资本论》第一卷尚未完稿时,恩格斯建议他把手稿分批出版,他坚决地拒绝了“老朋友”的建议,说道:“我不能下决心在一个完整的东西还没有摆在我面前时,就送出任何一部分。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在它们没有完整地摆在我面前时,不拿去打印。”[1]马克思追求的是“艺术的整体”,是精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著作以连载方式陆续公布于众。先后用了四十年时间才完成的《资本论》(第一卷),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严谨治学态度。在对待学术研究上,他决不粗制滥造,更不会弄虚作假。他力求使其著作达到“最完美的程度”。正如拉法格所说,他从来不满足于自己的著作,事后总是要加以修改,并且总觉得文字的叙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恩格斯在翻阅、整理《资本论》第二卷遗稿时,很多内容也只是“才开了个头”,就像他在给约翰?菲利浦?贝克尔的信中说:“像马克思这样对每个字都要推敲的人所留下的手稿,整理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劳动的。”[2]恩格斯与马克思同样有着勤奋钻研的良好品格,他与马克思分工合作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作,他主要负责研究的领域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而由于恩格斯早年“弃学从商”,也没接受过高等教育,高等数学、线性数学、微积分,对他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数学水平的高低会对钻研物理和化学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深入钻研物理和化学,恩格斯在四十五岁时开始向马克思学习数学、微分学。恩格斯也始终秉承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他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遗稿时的第一个任务是“辨认马克思的几乎为别人看不清楚的笔迹,并把它抄写下来,成为一份看得清楚的抄本……可以知道,仅仅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就操了多少 心”[3]。恩格斯晚年与马克思同样持有把著作视为“艺术的整体”的思想,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著作分批出版的做法。在1895年的春季,他给德国工人领袖理查?费舍写信,说他“有一个计划——把马克思和我的小文章以全集形式重新献给读者,并且不是陆续分册出版,而是一下子出齐若干卷”[3]。从这件事情,我们同时体会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学术研究、科学研究的极端严谨的治学品格。

2.严谨自律、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00多年前有谁来约束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又需要谁来约束自己呢?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心中的学术信仰——自律。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期间,他为了买了一本《通货简史》,寄信给恩格斯求援,说明了无钱买这本书的情况,同时强调:“我们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恩格斯在对待亡友马克思的遗著时,也表现出极为严谨的态度,他对事实材料都仔细地做了说明。“恩格斯的功绩正是在于,他一字不苟地将原稿重抄了一遍,加上必要的增补,完成了《资本论》,它是这样一部连贯的紧凑的著作,好像就是马克思自己写的”[3]。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求真求实、实事求是,学术研究应坚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学术研究中可以也应当借鉴他人成果,但应当恪守学术诚信、强化学术自律与学术自觉,规范学术活动,充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掩盖、不抹杀他人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坚持学术诚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马克思认为,在学术领域,只要引用了、应用了他人的观点、成果,那么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诚实地注明出处,而无论该观点的提出者、该成果的获得者是知名的作者,还是不出名的作者。《反杜林论》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方面合作的一个——最后一个典范。恩格斯在提到这本书的诞生时,谦虚地告诉大家,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所确立和阐发的,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他的,这部著作如果没有马克思的同意也不会完成。在马克思逝世后,鉴于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贡献,人们多次向他提出,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干脆直接改为恩格斯主义,对此,他断然拒绝并满怀深情地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余年,在这以前和这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8]马克思恩格斯在学术规范方面的严谨告诉我们,自律的作用远远大于他律。在实践中,我们应自觉加强学术素养,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强化自律意识,走出重他律、轻自律的误区,变被动的他律为自觉的、主动的自律。

二、创新:追求真理的态度

忠于真理、敢于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事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从大学时代开始,马克思就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同时也养成了学术批判和敢于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凡是他读过的著作,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摘录,同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批判性的评语,供自己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马克思在评价博士俱乐部的历史功绩时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4]又说:“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的灵光圈——的批判的胚胎。”[4]1839年,马克思在准备博士论文时,“已经着手对同时代的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几年以后,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继续这一工作。尽管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仍然持有黑格尔的、因而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他绝不是黑格尔的盲目追随者。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仍认为它绝不是哲学发展的终极,而是哲学向前发展的出发点和基础。他原来就按照科学向前迈进的需要,而深为黑格尔的思想所吸引,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一需要的,他都加以扬弃”[3]。而且,“当大多数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都信奉了自由主义思想,拥护资产阶级和有产市民阶级的政治目的时,马克思早已通过自己的哲学研究工作和初期的政治经历,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了。他已决心为全体人民的利益进行斗争,而绝不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效劳”[3]。马克思对达尔文的主要作品《物种起源》的某些观点同样保留了批判意见,“虽然他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以高度评价,可是对达尔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如‘生存斗争和‘自然淘汰等,保留了批判性意见。有些人千方百计地想把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用于人类社会发展史,马克思对于这些荒谬企图,是嗤之以鼻的”[5]。正是这种忠于真理的批判精神,使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和对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继承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对哲学的根本变革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立足实践、追求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事学术研究的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进行思辨,从不迷信什么学术权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其科学研究中,始终遵循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的四原则:“第一条,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一一妥为解决。第三,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较复杂的对象。最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全面地考察、尽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马克思在他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两位老朋友阅读了大量必须阅读的文献资料。据统计,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曾经研究和利用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和文献。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是从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中概括出来的。”[6]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立足于实践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实践、追求真理的精神。客观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也应该不断地发展变化,对于学术发展而言,必须勇于追求真理,立足实践,才能体现出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对当前学术研究的启示

1.要勤奋自律,严谨对待科学研究

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没有自律意识和自律实践的人,也不能称他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前的学术道德失律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不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此问题不重视,而是学术研究者本身的自律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为了遏制学术道德、学术腐败问题,在他律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和政策,教育部于2002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学界称之为整饬治理学术道德问题的第一部“大宪”;于2004年发布了治理学术不端的又一部宪章——《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于2005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于2006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科协于2007年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为了强化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宏观指导,科技部等十部门建立了科研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这是在实现宏观层面上协调推动科研诚信建设的积极行动。包括了“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监督奖惩制度、以学术为本位的管理制度,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主张重拳出击,以及形成严肃的学术风气,增强法制意识、尊重知识产权等”。如此看来,并非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事实上,诸多的连年出台的各种文件也恰恰证明了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术道德失律、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此“雷声”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雨点很小,甚至是“只听雷响不见雨点”,收效甚微呢?从目前学术道德失律、学术不端所呈愈演愈烈之势来看,我们更应该从自律入手加以扼制。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慎独是一种自律,马克思恩格斯以自律为核心内容的学术品格,应当成为从事学术研究者的榜样,强化自律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慎独观念。把握学术道德的善恶标准,明确学术的可为与不可为、规范与不规范,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自律为核心内容的学术品格为启示,从根源上杜绝学术不端,引导、规范学术道德建设。

2.坚忍不拔,致力于学术创新

学术的生命力并不取决于重复,而是创新。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学术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中要辩证地分析和鉴别,好的就坚持和继承,错的就否定和摒弃。恩格斯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7]学术就是在这种辩证对待传统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不断前进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创新的历史。学术创新是艰辛的,任何一位具有科学责任心的学者,都会对学术创新有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为了编写《资本论》第二卷手稿,于五十多岁高龄时仍自学俄语,在此之前,他已先后刻苦攻下除母语德文外的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读书札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对哲学家莱布尼茨和笛卡尔、毛勒尔和许尔曼以及经济学家考夫曼等人的著作,还有俄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科学上的新出版物,都专心研读,可谓博览群书。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遗稿时发现“单是俄国统计学方面的书籍就有两个立方米”。为了查找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博物馆钻研,以至于在他经常坐的位置上留下了他由于思考问题时喜欢抖脚而留在地板上的两个鞋印。他耗时40年潜心写出的《资本论》,足以说明这一点。当前,一些人用肤浅的、浮躁的目光和态度去对待学术创新,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就可以轻易“建构体系”,任意“创立新说”,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甚至自称“填补某某空白”,这不是创新,而是哗众取宠。马克思恩格斯终身从事科学研究与写作,但从来不是为了发表而创作,更不是为了赚取版税稿费,其目的是为了把问题弄清楚。文章是否发表,却不是马恩的终极追求,只要把问题弄清楚了,哪怕是让作品“留给老鼠磨牙齿”也不在乎。作为当代的学术研究者只有善于借鉴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把创新为作为研究的前提,才能在本领域的学术平台上竖起一座高峰,达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恩格斯传[M].北京:三联书店,197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曲阜文〕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
青年毛泽东探索成长的历史特征及现实启示
江西苏区预防腐败问题研究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