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忠,李 雯,王新举,耿 广,章志华,张宝赞
(1.河北省胸科医院医务处,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胸科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41;
3.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枣强053100)
·论 著·
高分辨率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白洪忠1,李 雯2*,王新举2,耿 广2,章志华2,张宝赞3
(1.河北省胸科医院医务处,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胸科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41;
3.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枣强053100)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影像表现,探讨高分辨率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资料完整且痰菌阳性的初诊患者43例,采用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征象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分辨率CT对厚壁空洞,特别是直径<1cm的厚壁小空洞以及虫蚀样空洞的显示优于常规CT(P<0.05)。高分辨率CT与常规CT对分支线样结构增粗、病灶内支气管扩张、肺实变内囊样变及气管病变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在病变细节以及对亚段以上气管结核的显示上较常规CT具有明显优势,故在判断肺结核是否存在活动性病变时应重建高分辨率CT以观察细节。
结核,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肺结核是人类一种古老的疾患,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结核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核菌痰检、影像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胸膜活检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影像学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将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影像加以对比,旨在探讨高分辨率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资料完整且痰菌阳性的初诊患者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6~82岁,平均36岁。痰菌均为阳性,其中痰涂片阳性26例,纤维支气管镜深部气管刷片采集涂片阳性10例,凝集法阳性7例。
1.2 方法
1.2.1 CT扫描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美国CE公司生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平扫,扫描条件,200kV、240mAs,准直器宽度16mm× 1.25mm、螺距1.375∶1,分别重建2组数据。Ⅰ组为常规7.5mm层厚,7.5mm层间距,重建方式为lung重建和软组织重建标准;Ⅱ组1.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方式为bone重建和软组织重建。
1.2.2 图像分析方法:所有CT图像均经放射科1位副主任医师及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将病变形态分为渗出病变、实变病变、空洞、增殖病变、纤维化病变、钙化病变,以及有无局限性空气潴留和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进一步细化将渗出病变描述为边缘清晰或不清、有无磨玻璃阴影、有无树芽征[1]。空洞性病变根据其影像表现分为多发空洞、单发空洞、厚壁空洞、薄壁空洞和不规则虫蚀样空洞及纤维空洞[4]。肺实变病变根据密度均匀与否将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相、扩张支气管影、气囊样病变及有无干酪坏死区进一步分级[3]。对段以上大气道有无扭曲僵硬及管壁结节进行分析。将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信息加以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常规7.5mm层厚CT与高分辨率CT 1.25mm图像信息量比较:对肺内纤维化病变、直径>0.3cm的钙化、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显示,高分辨率CT与常规CT显示一致。
2.2 2种扫描方式对空洞性病变显示比较:高分辨率CT对多发空洞、原壁空洞和出蚀样空洞显示均明显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2种扫描方式对干酪性肺炎、薄壁空洞和纤维空洞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0.05)。见表2。
表1 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对空洞性病变显示比较 (例数)
表2 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对肺内病变显示比较 (例数)
2.3 2种扫描方式对肺内病变显示比较:高分辨率CT对肺内分支线样结构的增粗、病变内支气管扩张和肺实变内囊样变显示均明显优于常规CT(P<0.05)。而2种扫描方式对磨玻璃阴影、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和肺实变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2种扫描方式对支气管结核病变显示比较:高分辨率CT对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叶段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狭窄、支气管及左右主气管管壁结节影及局限性空气潴留显示均明显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结核病变显示比较 (例数)
高分辨率CT对厚壁空洞,特别是直径小于1cm的厚壁空洞或合并多发空洞的检出以及虫蚀样空洞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以显示内径>1.5mm的支气管及气囊阴影,而常规CT仅能显示到段一级支气管管腔,故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的显示和对气囊阴影的显示率均明显优于常规CT。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在发现干酪性肺炎、活动性渗出(磨玻璃阴影)、肺内薄壁空洞和纤维空洞方面与常规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为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的重要征象,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的显示在2种扫描方法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在于此征象的病理基础为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黏液、炎性物质、脓液或者肉芽组织填充,由于充填物质蛋白质含量高,故树芽征中的“芽”较大且密度较高,所以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均可清晰显示。而高分辨率CT由于层厚薄,在1.25mm层厚中,单层不易显示细支气管连续性,故造成“树枝”与“树芽”的分离征象,高分辨率CT中气管播散征象更多显示为分支线样结构增粗和小叶中心结节阴影。
高分辨率CT对亚段及以上支气管结构的显示尤为清晰,不仅能够观察支气管走形、管腔内径,尚能清晰显示管壁的变化及管腔内外病变关系。由于16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真正实现了容积扫描,不仅能够在轴位图像上观察气管、支气管细节,更能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完成气管矢状位和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重建,对气管结核的显示更加直观。在这方面高分辨率CT较常规CT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增加了呼气相肺功能CT扫描,其高分辨率CT呈现局限性空气潴留,为亚段以下级别小支气管病变的检出及观察小支气管病变治疗效果的评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总之,高分辨率CT在细小病变及病变细节的显示上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对疗效也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评价,故建议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应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加做高分辨率CT,以获取更多影像信息。
[1] 李易霞,张国庆,张冠男,等.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
的应用价值[J].影像与介入,2012,9(14):113-115.
[2]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6-489.
[3] 潘纪戍,重视肺结核病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5-6.
[4] 孙洪勋,冯利,张欣.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1):900-902.
[5] 韩英,马大庆.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929-931.
[6] 张淑萍,杨健,蔡洪贺.高分辨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0):758-760.
[7] 左敏静,许玉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HRCT影像诊断[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4):100-104.
[8] 姜文彦,梁建琴,李彦坤.老年急性粟粒型肺结核25例误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230-231.
[9] 郑春生.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X线分析(附24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44.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45.3
B
1007-3205(2013)07-0823-03
2013-02-25;
2013-07-03
白洪忠(1975-),男,河北沧县人,河北省胸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呼吸系统影像诊断。
*通讯作者。E-mail:liwen1017@sina.com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