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新兵腰背肌背伸训练对腰背肌肌力的影响

2013-03-04 00:39严怀宁张晓峰潘永飞段艳伟
重庆医学 2013年15期
关键词:裂肌集训腰背

严怀宁,叶 荣,张晓峰,高 锋,潘永飞,张 炜,周 洲,段艳伟

(武警江苏省总队南京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8)

武警战士特别是新兵大多由校园直接走入部队,他们劳动和体育锻炼相对较少,肌肉的韧性和承受力相对薄弱,在尚未练就强壮的体魄和熟练的技术技巧前,大量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腰部外伤。特别是器械训练、散打以及倒功训练等,增加了脊柱过屈性损伤的概率。另外腰部长期反复的异常应力作用也容易造成腰扭伤、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症等急性和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无菌性炎症诱发下腰部疼痛[1]。训练性下腰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军事训练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长期困扰军队医务人员及广大指战员的一个问题。文献报道下腰痛与腰背肌力有密切关系。本科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320名现役武警新兵进行了腰背肌力测试,初步探讨武警新兵腰背肌背伸训练对腰背肌肌力的影响,以对科学指导体能训练及对训练性下腰痛的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从武警江苏总队某部队新兵团选取身体健康的现役男性士兵320名,均参加武警军事训练大纲中共同科目的正常训练,经骨科体检除外下背痛病变,无脊柱外伤史、手术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史。并按新兵编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参加正常科目训练的新兵,共162名;训练组为参加正常训练外额外增加腰背肌背伸训练的新兵,共158名。两组对象的年龄、体质量、身高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腰背肌背伸训练方法 腰背肌背伸训练分为肌力训练和伸展性训练。(1)腰背肌背伸肌力训练采用俯卧位飞燕式肌力强化训练,即俯卧位,双上肢放于背后,固定骨盆,尽量用力收缩腰背肌,使躯干后伸抬起或同时后伸双下肢和躯干、头部,每次保持约3~5s,10次为1遍,重复3遍,每遍间休息2min,3遍为1组,每组3次。(2)腰背肌伸展性训练以麦肯基法的俯卧位伸展和站立伸展方法为主。俯卧位伸展——俯卧位双手撑床,抬起并支撑上身,骨盆、臀、腰完全放松,伸展背部保持1~2s后恢复俯卧位;站立伸展--双足微分开站立,双手放于腰部,手指向下,将腰以上躯干向后伸,双手支撑腰部,维持1~2s回到起始位。以上两种伸展性训练均要求最大限度伸展,12次为1遍,重复3遍,每遍间休息3min,3遍为1组,每组3次。进行上述训练之前,向新兵详细讲解训练要点,指导进行训练,并嘱坚持3个月以上,其间进行训练指导和随访评定。

表1 两组新兵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新兵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体质量(kg) 身高(cm)对照组18.8±1.4 64.3±6.2 172.1±2.1训练组18.9±1.3 65.3±7.5 173.5±3.1

1.2.2 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躯干伸肌肌力测定。测试仪器为数显式推拉力计(浙江海宝,型号HF-1000)。测试方法:取俯卧位,助手双手固定受试者双膝,将推拉力计探头固定在支架上,探头外包裹海绵,探头位置位于测试者两侧肩胛骨之间。嘱受试者躯干后伸抬起,尽力上抬撞击探头,让受试者尽全力屈伸躯干5次,测量其最大值。测试前让受试者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同时,每组速度正式测试前让受试者先进行3次亚极量躯干屈伸运动,使受试者充分了解测试过程;测试数据由数据线接计算机自动记录。

1.2.3 测试指标 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于入伍后1周行第1次躯干伸肌肌力测定,第2次测试时间为新兵入伍集训后1个月,第3次测试时间为新兵集训3个月时,测量采用单位均为kgf。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训练组在入伍后1周左右腰背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伍1、3个月后与入伍后1周时比较,躯干伸肌肌力得到明显提高(P<0.05),但训练组与对照组腰背肌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入伍后1周及集训后腰背肌肌力比较(±s,kgf)

表2 入伍后1周及集训后腰背肌肌力比较(±s,kgf)

*:P<0.05,与入伍后1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入伍后1周 集训1个月时 集训3个月时对照组 162 26.12±15.12 32.34±12.41* 35.28±16.64*训练组 158 25.83±16.24 46.12±11.35*△ 64.12±14.43*△

3 讨 论

躯干肌是脊柱的三部分稳定系统中的主动稳定系统[2],躯干肌肌力减弱易使腰椎生物力学失衡,反射性地引起腰背肌痉挛、疼痛及功能受限等腰背症状,患者为避免活动时疼痛加剧,常减少腰部活动,逐渐导致躯干肌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研究表明,躯干肌功能与慢性下腰痛(CLBP)的发生明显相关[3],主要表现在躯干肌肌力的降低和柔韧性下降,尤其是躯干肌的背伸肌力显著降低,这可能与生活中躯干肌后伸训练的机会和强度显著小于前屈训练有关。而躯干肌肌力训练可增强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节能力反馈机制,有效改善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和腰部组织的代谢,避免致痛物质在局部过多聚积而致腰痛。躯干肌在维持脊柱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躯干伸屈肌力的平衡对于下腰痛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躯干肌伸肌的力量对于脊柱的稳定以及下腰痛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躯干肌伸肌的锻炼应成为治疗原则[4]。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背伸训练可改善软组织的伸展性和腰部受力情况,有利于恢复和重建腰椎力学结构的平衡,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腰部活动柔韧性,降低腰部受伤的概率和程度,从而更好地适应腰部的各种活动[5]。目前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较多的是躯干核心肌群中多裂肌与CLBP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多裂肌功能减退与CLBP互为因果,多裂肌功能减退增加了腰椎受损的危险性,同时CLBP可反射性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6-7]。而亦有学者认为腹部肌群在CLB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LBP患者的腹横肌比正常人薄弱而且不均衡,躯干肌亦可分为局部肌群和环形肌群,腹横肌和多裂肌同属于局部肌群,可以支持单个椎体的活动,在腰椎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8]。有研究发现,腹横肌和多裂肌发挥作用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互有影响的,拥有好的腹横肌的收缩能力的患者,其多裂肌的收缩能力是腹横肌收缩能力较差患者的4.5倍[9]。此外,多裂肌的不对等性与疼痛的位置有关,多裂肌的尺寸与症状的耐受有关。有研究认为躯干肌伸肌的力量是下腰痛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2],本文认为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特别是躯干肌伸肌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减少下腰痛的发病率,而腹部肌群的力量训练对于改善下腰痛的发作似乎并无明显作用,国外有研究发现,经过脊柱稳定性锻炼后,下腰痛可明显改善,而其与腹部肌群的基础功能及功能的增加无关联性[10]。

武警部队承担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执勤、训练、抗震救灾等各项任务,对官兵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武警官兵在高强度的执勤训练中极易发生CLBP,包括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因此,在新兵入伍集训阶段加强战士腰背肌的训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腰背肌伸肌肌力,对于新兵后期的服役过程中减少腰部损伤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强调新兵下连后仍需继续坚持身体素质的锻炼,尤其是腰背肌的背伸训练,训练中注意方法和劳逸结合,避免单一科目长时间训练。严禁带伤训练,严防急性损伤因治疗不及时遗留慢性损伤。本院自2010年起担任武警江苏总队某部新兵团的卫勤保障工作,坚持在新兵中开展腰背肌背伸训练及肌力测定,同时随访其腰背疾病的发生情况,从现有数据来看,进行腰背肌背伸训练后腰背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文认为从新兵集训开始就加强腰背肌背伸训练的做法值得在全部队中推广。

[1]李长军,牟雪松,谭中华.武警战士训练性下腰痛的分型与防治[J].西南军医,2011,13(1):34-35.

[2]Iwai K,Nakazato K,Irie K,et al.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disability level of low back pain in collegiate wrestler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8):1296-1300.

[3]Panjabi MM.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the spine.Part 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ation,and enhancement[J].J Spinal Disord,1992,5(4):383-389.

[4]Davarian S,Maroufi N,Ebrahimi I,et al.Trunk muscles strength and enduranc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linical instability[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2,25(2):123-129.

[5]Maus U,Kieffer O,Siebert CH,et al.Comparison of trunk muscle strength of soccer players with and without low back pain[J].Z Orthop Unfall,2010,148(4):459-465.

[6]Hides J,Stanton W,Mendis MD,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transversus abdominis and lumbar multifidus clinical muscle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Man Ther,2011,16(6):573-577.

[7]Koppenhaver SL,Fritz JM,Hebert J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factors and change in lumbar multifidus muscle thickness after spinal manip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J].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12,22(5):724-731.

[8]Ota M,Kaneoka K.Differences in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es between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J].J Phys Ther Sci,2011,23(6):855-858.

[9]Hides J,Stanton W,Mendis MD,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transversus abdominis and lumbar multi?dus clinical muscle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Manual Ther,2011,16(6):573-577.

[10]Mannion AF,Caporaso F,Pulkovski N,et al.Spine stabilisation exercis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good clinical outcom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abdominal muscle function[J].Eur Spine J,2012,21(7):1301-1310.

猜你喜欢
裂肌集训腰背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IDEAL-IQ序列对多裂肌的定量分析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暴风雨中的集训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