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标志物和骨密度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2013-02-24 07:46盛传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年龄段股骨颈骨密度

盛传奕,蒋 娥,瞿 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临床核医学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M)和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直以来,双能X线吸收仪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BMD)检查方法,其测定值可作为OP诊断的金标准,但BMD的变化相对滞后。骨标志物能反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和骨代谢转换水平,有助于预测骨丢失率、骨折危险性和监测骨质疏松治疗效果[1,2]。I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已得到公认,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及骨标志物的变化仍有争议。本文通过测定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OC)、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及正位腰椎(L1-L4)和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骨密度,研究骨标志物与骨密度随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1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62例,年龄40-79岁,平均(61.08±10.03)岁。入选对象符合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I型糖尿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风湿免疫类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液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均未长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骨标志物的测定 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OC、t PINP、β-CTX均采用瑞士Roche公司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

1.3 骨密度的测定 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XA),分别检测患者正位腰椎(L1-L4)及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骨标志物与骨密度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结果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OC、β-CTX和tPI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低于男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间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表1 不同性别间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n 年龄(岁) OC(μg/L) tPINP(μg/L) β-CTX(μg/L) 腰椎(L1-L4)(g/cm2) 股骨颈(g/cm2)男 119 60.54±10.39 12.55±5.03 33.53±14.03 421.53±215.46 1.11±0.16 0.90±0.12女 162 61.48±9.77 13.27±7.55 37.04±18.79 451.61±239.07 1.02±0.19 0.82±0.14 P值0.44 0.41 0.10 0.28 0.00 0.00

2.2 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骨标志物及骨密度检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骨标志物无明显变化,腰椎骨密度也无明显改变,但股骨颈的骨密度60岁以后显著降低(见表2);女性的OC、tPINP和β-CTX在40-49岁组最低,50岁以后显著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骨标志物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50岁以后各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骨密度方面,50-59岁组与40-49岁相比,腰椎(L1-L4)的密度显著降低,股骨颈的密度虽然也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60-69岁组与50-59岁组相比,腰椎(L1-L4)的骨密度差异不明显,但股骨颈密度显著下降;70岁以后腰椎和股骨颈的密度均显著下降(P<0.05)(见表3)。

表2 男性不同年龄段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表2 男性不同年龄段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注:与40-49组相比,☆P<0.05;与50-59组相比,★P<0.05;与60-69组相比,△P<0.05

年龄段(岁) n OC(μg/L) tPINP(μg/L) β-CTX(μg/L) 腰椎(L1-L4)(g/cm2) 股骨颈(g/cm2)40-49 25 12.15±4.54 31.46±12.95 408.5±162.0 1.13±0.13 0.95±0.10 50-59 27 12.12±4.43 29.74±9.47 424.4±265.1 1.11±0.19 0.91±0.12 60-69 40 13.23±5.39 35.46±13.72 428.9±243.7 1.09±0.18 0.89±0.11☆70-79 27 12.67±6.56 35.77±20.58 413.3±154.0 1.11±0.13 0.87±0.13☆

表3 女性不同年龄段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表3 女性不同年龄段骨标志物和骨密度的比较(±s)

注:与40-49组相比,☆P<0.05;与50-59组相比,★P<0.05;与60-69组相比,△P<0.05

年龄段(岁) n OC(μg/L) tPINP(μg/L) β-CTX(μg/L) 腰椎(L1-L4)(g/cm2) 股骨颈(g/cm2)40-49 23 8.61±4.97 26.28±11.64 258.2±179.5 1.20±0.14 0.96±0.09 50-59 50 13.30±6.17☆ 35.86±15.35☆ 443.1±208.8☆ 1.07±0.19☆ 0.88±0.16△60-69 51 13.84±5.99☆ 39.03±15.73☆ 489.9±214.6☆ 1.01±0.18☆ 0.80±0.10☆★70-79 38 15.83±10.89☆ 44.42±27.43☆ 528.4±279.6☆ 0.92±0.14☆★△ 0.72±0.10☆★△

2.3 相关性分析 男性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各部位骨密度均无相关性(见表4)。女性患者的OC、t PINP和β-CTX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OC与股骨颈密度呈显著负相关,tPINP和β-CTX与腰椎和股骨颈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见表5)。

表4 男性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表5 女性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3 结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各系统器官的急慢性合并症,骨骼作为机体的一部分,血糖对它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因此本文选择40岁以后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骨代谢转换包括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两个对立和相互关联的过程。任何因素导致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失偶联、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均可引起骨质疏松。骨形成生化指标包括OC、t PINP,主要来源于成骨细胞,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参与骨矿化,有利于成骨过程。骨吸收生化指标β-CTX,由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胶原降解产生,释放致血循环并经尿排泄,是监测骨吸收方面最敏感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OC、t PINP和β-CTX的差异不显著,这与体检人群的结论是一致的[3]。但女性各部位的BMD均显著低于男性,因此女性患者更应关注BMD的变化,预防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的变化与年龄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女性患者的OC、t PINP和β-CTX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即在40-49岁组最低,此时骨转换较低,50岁以后骨标志物显著升高,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腰椎(L1-L4)的密度在50岁以后显著降低,股骨颈的密度在60岁以后也显著下降,OC、tPINP和β-CTX与BMD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4,5],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活性维生素D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合成下降,性激素结合蛋白增加导致游离性激素降低,绝经使性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导致骨转换水平增高[6]。骨转换水平高者其骨丢失速率相对较快,导致50岁以后的女性患者BMD显著降低。男性患者在40-79岁之间骨标志物OC、tPINP和β-CTX均相对稳定,腰椎骨密度在各个年龄段间也无明显变化,仅股骨颈密度在60岁以后显著下降。这与健康男性的骨标志物与骨密度的变化相一致[7]。骨标志物与年龄和BMD均无相关性,这与曾绍凡等[5]结果相一致,而与以往认为“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反应了BMD的不同方面,两者比率的变化可指示BMD的变化的观点不一致。用骨转换指标来预测未来骨量的变化在年轻人群中被证明,在老年人或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未被证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识会议上的声明中也提示[8],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强度的两个显著特征。这两个因素是骨强度的独立指标,互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骨标志物OC、tPINP和β-CTX是反映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的敏感和较特异的指标,能较好地预测BMD,50岁以后女性患者BMD降低与高骨转换水平有关;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标志物与年龄和骨密度无相关性,骨标志物和骨密度是骨强度的独立指标,互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Lofman O,Magnusson P,Toss G,et al.Common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predict future bone loss:a 5-year follow-up study[J].Clin Chim Acta,2005,356:67.

[2]Nishizawa Y,Nakamura T,Ohta H,et al.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osteoporosis(2004)[J].J Bone Miner Metab,2005,23:97.

[3]陈广原,彭妙官,许佩君,等.体检人群骨标志物与年龄变化及性别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1,32(9):1132.

[4]欧萌萌,黄建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β-Crosslaps、PINP和 N-MID检测的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4):238.

[5]许爱萍.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2(6):2109.

[6]单鹏飞,伍贤平,瘳二元,等.女性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随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31.

[7]赵 勤,沈丽新,张 红,等.男性骨生化指标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57.

[8]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JAMA,2001,285(6):785.

猜你喜欢
年龄段股骨颈骨密度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