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容 孙毅东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 519000;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 519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用,西医医院门诊中成药退药问题日益突出。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 号第28 条明确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2]。但由于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退药情况难以避免。医疗机构出于维护患者利益,缓和医患关系,弹性执行了此项规定[3]。为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诊疗质量和保证用药安全,本文利用帕累托图法(排列图,两轴线-柱图,主次因素分析图)分析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某大型三甲西医院门诊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数据来源于该院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门诊中成药退药申请单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中成药退药数据,共计558 例。
对558 例门诊中成药退药按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帕累托图进行分析[4]。
将558 例中成药退药原因分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病情变化、患者依从性、患者自身因素、医生录入错误共6 类。
退药原因统计分类表分类项目分别为:频数、累计频数、频率和累计频率[5]。
频数(fi):统计的退药次数中各类退药原因重复出现的次数。
累计频数(Fi):由第1 组起至第i 组止各频数之和,即第i 组的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Fi/n):频率的累加,参照累计频数计算。
选取退药原因统计分类表中的频数和累计频率作为2个系列的数据,制作Excel 软件中的帕累托图。
按中成药退药原因的频数由多到少排列,计算各类退药原因的频率、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统计分类详见表1。
表1 中成药退药原因统计
以中成药退药原因编号为横坐标,退药频数为左侧纵坐标,累计频率为右侧纵坐标,绘制帕累托图。见图1。
图1 退药原因的帕累托图
由图1 可见,退药原因的第1 ~3 项累计频率落在30%~80%区间,称为主要因素,记A 类;第4 ~5 项累计频率落在80%~95%区间,称为次要因素,记B 类;第5 ~9项累计频率落在95%~100%区间,称为一般因素,记C 类。帕累托图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帕累托图影响因素分析
帕累托图分析显示,导致该院门诊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30%)、患者依从性(24%)和不合理用药(2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为30%,占退药原因的首位。目前普遍认为中成药属于天然药物制剂,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但中医学认为是药三分毒。随着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药物监测的深入,近年来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案例不断涌现。据相关资料记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在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中占13.8%,涉及的品种呈倍数增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低于西药中的抗感染药物[6]。
患者依从性居退药原因的第二位,占中成药退药总数的24%。由于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理念的不了解,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正确的服用方法,使得疗效减低或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中成药的信心,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减低[7]。
不合理用药占中成药退药的23%,居第三位。中药不论是汤剂、丸剂还是现代的改良剂型,在临床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8]。在西医院中,西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往往只对照中成药说明书中的主治西医疾病,而不辨证用药,这非但不符合中医处方规范,而且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造成意外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9]。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生产,有明确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10]。《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西医院应该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师中成药应用水平。药师积极开展中药药学服务,主动做好中成药用药咨询,加强处方事前干预,有效地减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差错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通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减少西医医院中成药的退药现象。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 号,2010.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卫医政发[2010]11 号,2010.
[3] 廖银标,孙毅东,黄勇斌,等.我院2008 年8 月~2009 年1 月门、急诊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8-139.
[4]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4-345.
[5] 刘金兰.管理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4-19.
[6] 蔡旻.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89.
[7] 苏琼华,毛长青.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9,20(15):1198-1200.
[8] 翁俊雄.慢性肾脏病门诊口服中成药应用现况研究与用药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14.
[9] 孙伟,魏明刚.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一)[J].中国执业药师,2009,6(10):48-51,
[10]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