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王铁柱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872
子宫肌瘤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妊娠期肌瘤生长较快而血运不足,常常会发生变性。异位妊娠是妇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着床,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0%以上[1]。宫外孕包块的超声图像多种多样,有时较难诊断,加之宫外孕常伴发腹腔内出血,导致生命危险,故异位妊娠的诊断需非常小心仔细,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当浆膜下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角部,且发生变性时,超声图像比较复杂,易与输卵管妊娠包块相混淆。本研究介绍1 例将宫角肌瘤液化变性误诊为宫外孕包块的病例。
患者,女,31岁,因“停经,腹痛,尿妊娠试验阳性”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子宫前位,子宫体大小5.1cm×5.2cm×3.2cm,肌层回声实性欠均质,宫腔居中,内膜厚0.9cm,宫内未见清晰胎囊,宫腔偏左可见一暗区直径约0.3cm。右附件区可见一偏实性包块,大小约2.8cm×3.0cm×2.5cm,CDFI: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其内可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1.6cm×1.2cm。双卵巢大小、回声未见异常。盆腔未见游离液。超声提示:右附件偏实性包块(宫外孕?),宫腔内小暗区(图1)。血HCG 5000U/L。
15d 后,复查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前位,子宫体大小5.3cm×5.7cm×3.7cm,肌层回声不均质,右侧壁近宫底部外突一偏实性包块,大小约3.2cm×3.2cm×2.7cm,中心部可见一暗区直径约2.5cm。宫腔内可见妊娠囊,大小2.0cm×2.3cm×1.4cm,妊娠囊内见胎芽,长径0.9cm,胎心搏动可见。双卵巢大小回声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宫内早孕活胎(超声孕周:7 周3d),右宫角偏实性包块(待查)(图2)。血HCG 25 000U/L。
行吸宫术,手术顺利。术后血HCG 下降明显。1 个月后,复查血HCG 为0 U/L。复查超声,右宫角外凸包块大小2.6cm×2.5cm×2.3cm,内见暗区1.2cm×1.0cm。追问病史,患者于半年前体检发现子宫肌瘤,故该包块考虑为子宫肌瘤变性,而非宫外孕包块。
图1 右宫角小肌瘤变性,似宫外孕包块
图2 左侧暗区为子宫肌瘤变性,右侧为妊娠囊,内见胎芽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3%~0.5%[2]。较多子宫肌瘤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常常在妊娠检查时发现。在妊娠早期,子宫肌瘤在高水平雌激素作用下,生长迅速,引起肌瘤内血供不良,导致肌瘤变性,如玻璃样变、黏液变性、脂肪变性、红色变性等。囊性变的肌瘤为无回声区,多为单房,偶见多房[3]。
本例子宫肌瘤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右宫角,向外生长,且肌瘤内发生变性,呈类圆形无回声,易误诊为子宫腔以外的妊娠囊。该患者第一次超声检查时,宫内未见妊娠囊,在右附件区发现囊实性包块,且患者腹痛,血HCG 值偏低,误诊为宫外孕。随着妊娠的发展,宫内暗区逐渐演变成妊娠囊,右宫角处肌瘤及其内暗区略增大,二者有些相似。妊娠囊和变性的小肌瘤鉴别要点如下:(1)妊娠囊晕环为绒毛组织,回声偏强;变性子宫肌瘤的实性部分为子宫肌瘤细胞,在妊娠期间因血运丰富而肥大水肿,质地变软,回声偏低。(2)随着妊娠的发展,妊娠囊内部可出现卵黄囊,甚至胎芽;而变性子宫肌瘤内部不会出现。(3)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多,妊娠囊生长较快,增大较明显;而肌瘤及其内暗区增大相对较慢或无明显变化。(4)CDFI:妊娠囊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多为环状,可见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大多数肌瘤周围可显示血流信号,但肌瘤变性时血管稀少[4],本例小肌瘤的周边血流不丰富,不出现低阻动脉血流。(5)血HCG的变化:妊娠囊逐渐增大,血HCG 增加较快,妊娠结束,血HCG 逐渐下降;而肌瘤及其内部暗区的大小不会随HCG 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
超声是妊娠妇女检查的重要手段,当宫外孕包块可疑时,不能仅凭一次超声草率做出诊断,而是要随着妊娠的进展,适当复查,观察宫内、宫外情况的变化,并结合病史、症状和血HCG 值,综合分析之后做出诊断,才能避免误诊。
[1] 苏应宽,徐增祥,江森.新编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65.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7.
[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3.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