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素梅吴铁梅荷 花 王永东 解 进 孙 娟 刘少卿 郭晓宇
(1.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2.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内蒙古鄂尔多斯 016100)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世界著名的绒肉兼用型品种,所产羊绒以细、长、柔软著称,素有“纤维宝石”之美誉,一直以来是饲养绒山羊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草场载畜量和种用规模的限制,断奶后的羔羊只有部分留作种用,大部分淘汰后作为肉用。尤其是近年来,山羊绒价格的下跌和羊肉需求量及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山羊肉成为了饲养绒山羊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系统的研究绒山羊断奶羔羊的育肥性能及肉品质,对于充分发挥绒山羊的特色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关于不同饲养方式下断奶羔羊育肥性能的研究很少,且主要以小尾寒羊等绵羊为研究对象。武原红等(1993)[1]报道,在获取营养物质相近的情况下,采取舍饲、补饲和放牧三种方式,绵羊羔羊(羯羔)的增重产肉效果有明显不同,同时舍饲羔羊胴体干物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胴体评分也好。魏全意等(2003)[2]也提出,与放牧育肥相比,在相同月龄屠宰的小尾寒羊羔羊,舍饲育肥的活重可提高10%,胴体重可提高20%。Andrew等(1970)[3]报道,早期断奶羔羊饲喂17%粗蛋白水平的育肥日粮时,具有最大的日增重和氮利用率。然而,目前关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领域的研究极少,而关于其不同饲养模式下羔羊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领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羔羊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图寻求适宜的饲养模式及日粮营养水平,为我国的绒山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群中选择日龄相近[(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进行放牧补饲,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共4个组合。其中,放牧补饲的羯羔和母羔初始体重均分别高于舍饲育肥的羯羔与母羔。各组羔羊均自由饮水,育肥时间为3个月,分育肥前期(1~30 d)、中期(31~60 d)和后期(61~90 d)3期,从2012年7月末到10月末。试验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禁食24 h、禁水 2 h后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
放牧补饲组羔羊在育肥前期(8月份)、育肥中期(9月份)和育肥后期(10月份)采食的牧草营养水平见表1,舍饲育肥羔羊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1 放牧补饲羔羊采食牧草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2 舍饲育肥羔羊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1 育肥增重性能
试验开始(7月末)时,对各组羔羊进行个体称重。每隔30 d称重1次(早晨7∶00空腹称重),计算各组羔羊的日增重。
试验进行至育肥前期(第20 d)时,从放牧补饲的羔羊中每组选择6只羔羊,利用全收粪法和内源指示剂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放牧补饲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计算饲料转化效率。采用粪袋对粪样进行收集,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正试期每天收集4次,每次采集粪样50 g,连续采集5 d,每天采集牧草样,将采集的粪样与饲料样在-20℃冷冻保存备用,用以测定其中的DM与4N-HCl酸不溶灰分(AIA)的含量。放牧羔羊每天补饲0.3 kg(风干基础)玉米,每天的DMI计算公式为:
每日干物质采食量(DMI)=[每日排出粪DM量×粪中AIA(%)-每日进食玉米DM量×玉米中AIA(%)]/牧草中AIA(%);
饲料转化效率=日增重(kg)/DMI(kg)。
对于舍饲羔羊,根据每天记录DMI,计算育肥前期的DMI和饲料转化效率。
1.3.2 屠宰性能
试验结束时,分别从舍饲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选择6只羔羊、禁食24 h、禁水2 h后屠宰。测定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屠宰率、肾脂、网膜脂肪及肠系膜脂肪重。其中:屠宰率为胴体重与宰前活重(宰前空腹24 h)之比,用百分率表示。胴体重为屠宰放血后,剥去毛皮、去头、内脏及前肢膝关节和后肢趾关节以下的部分后,整个躯体(包括肾脏及其周围脂肪、网膜脂肪及肠系膜脂肪)静置30 min后的重量。净肉重为胴体剔除骨头后余下的净肉重量。净肉率为净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增重性能的试验数据采用SAS 9.0软件的统计程序进行二因素的ANOVA方差分析,屠宰性能的试验数据采用T检验,统计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0.05<P<0.10表示组间差异趋于显著。
2.1.1 羔羊体重和日增重(见表3、表4)
表3 不同饲养模式及性别对羔羊体重的影响(kg)
表4 不同饲养模式及性别对羔羊日增重的影响(g)
从表3和表4得出,饲养模式影响羔羊的体重和日增重。在育肥开始,放牧补饲羔羊初始重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00 1)。育肥30 d和60 d时,放牧补饲与舍饲羔羊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349,P=0.250),舍饲组略低于放牧补饲组。随着育肥时间的延长,在育肥90 d舍饲羔羊的体重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00 1)。经过3个月的育肥后,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羔羊的体重分别增加了9.77 kg与5.85 kg,舍饲组增加的体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67%。
从日增重结果看,在育肥初期(1~30 d)和育肥后期(61~90 d),放牧补饲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舍饲组(P=0.000 1,P<0.000 1)。在育肥中期(31~60 d),放牧补饲羔羊日增重在数值上高于舍饲羔羊,但差异不显著(P=0.128)。放牧补饲羔羊日增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舍饲羔羊日增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整个育肥期(1~90 d),舍饲羔羊日增重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00 1),较放牧补饲羔羊增加69%。
羔羊的性别显著影响体重和日增重。从试验开始至育肥结束,羯羔体重始终显著高于母羔(P<0.000 1),在育肥结束时,羯羔较母羔体重及日增重分别增加26.31%和17.52%。饲养模式与性别的互作效应对羔羊体重和增重无显著的影响(P>0.05)。
2.1.2 日采食量与饲料利用率
将各组羔羊在育肥前期的DMI和饲料转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见表5,放牧补饲羔羊的DMI显著高于舍饲羔羊(P=0.007),但是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舍饲羔羊(P=0.000 1)。羯羔的DMI显著高于母羔(P=0.001),但是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P=0.940)。二者的交互作用对DMI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501、P=0.418),在4个组中,以舍饲育肥组的羯羔和母羔饲料转化效率最高,放牧补饲组羯羔和母羔的饲料转化效率较低。
表5 不同饲养模式及性别对羔羊育肥前期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育肥结束时,将舍饲与放牧补饲的羯羔屠宰后,屠宰性能结果见表6。表6结果表明,舍饲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肾脂重、大网膜脂肪重及肠系膜脂肪重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5)。育肥结束时,与放牧补饲组相比,舍饲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及净肉率分别增加了64.60%、27.56%、76.93%和37.39%。舍饲羔羊的肾脂重、大网膜脂肪重、肠系膜脂肪重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5),相对于放牧补饲组分别增加了369%、154%和97.2%。
表6 不同饲养模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
目前关于绒山羊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研究报道甚少。我国由于草场条件差,草场季节变化大,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低等原因,导致放牧育肥或放牧加补饲育肥的羔羊出栏体质差、胴体小、屠宰率低、经济效益差,已明显不适应市场需要[4]。此外,羊肉消费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在大城市周围的农区利用各类秸秆进行羔羊的异地舍饲育肥,可提高经济效益[5]。羔羊舍饲育肥技术可以利用羔羊早期发育快的特点,通过短期肥育,提高出栏活重、屠宰率和胴体品质,从而实现养羊的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很多试验已证实,羔羊舍饲育肥适合于我国和其他草场条件差的国家。在放牧、半舍饲和舍饲3种饲养方式下育肥羔羊,育肥效果为:舍饲>半舍饲>放牧。饶绍奇(1989)[6]对舍饲、半舍饲、放牧育肥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舍饲组羔羊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比半舍饲组和放牧组高。杨光等(2002)[4]对羔羊的肥育试验表明,舍饲山羊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也显著高于半舍饲组和放牧组。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羯羔和母羔育肥增重的影响,由于放牧补饲组羔羊来自原厂的后备群,舍饲组羔羊来自原厂的淘汰羔羊,因此在试验开始放牧补饲羔羊的初始体重显著高于舍饲羔羊。但随着育肥时间的延长,在育肥结束时,舍饲羔羊的体重与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羔羊,试验结果与Dimsoski P等(1999),Santos Silva(2001)及杨光等(2002)的研究结果相似;且舍饲组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说明舍饲饲养可促进羔羊生长,增加育肥速度,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这主要是由于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不同造成的。表7列出了育肥前期的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羔羊的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结果发现,放牧补饲组的消化能、DM、Ca摄取量、NDF和ADF进食量均高于舍饲组,但CP进食量低于舍饲组。断奶羔羊在该阶段的瘤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纤维物质的消化率很低,同时高的纤维含量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因此放牧补饲组的高纤维物质含量降低了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而且,放牧补饲羔羊的日粮钙高出营养需求,钙磷比不平衡,日粮中也未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而舍饲组日粮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平衡,并补充了必需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因此,放牧育肥的饲料转化效率较低。另外,与放牧补饲相比,在舍饲条件下,羔羊的生产可以进行人为控制,既可以改变其择食性,又可控制其运动量,降低无益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因此生产效益较高[4,7-8]。本试验结果也得出,放牧补饲羔羊日增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育肥前期和中期是8~9月份,牧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所以日增重较高。10月份由于气温的下降,牧草枯衰,营养价值降低,引起羔羊的日增重下降。舍饲组羔羊在育肥中期日增重降低,可能与日粮组成中去掉了苜蓿草,增加了葵花盘粉,粗饲料质量的下降有关。由表7也可以看出,尽管放牧补饲组的羔羊消化能采食量较舍饲组高,但由于CP摄取量低于舍饲组,能量蛋白比严重失衡,使其日增重显著低于舍饲组。说明日粮CP营养及能量蛋白比对羔羊的生长和育肥是非常重要的。
表7 放牧补饲和舍饲组羔羊日粮营养物质进食量
性别对羔羊的产肉力和营养成分有影响。一般而言,与母畜相比,公畜生长的速度较快,体型也较大。据报道[9],公畜生长速度较快,异化作用较强,生理上需要精料较多,对丰富饲养有良好的反应,能达到比母畜更高的发育程度。鲍林等(2003)研究认为,从出生到性成熟,藏羊公母羊间的生长发育速度有明显差别,公羔明显高于母羔,其生长发育速度和体重排列为:公羔>羯羔>母羔,公羔饲料转化率比母羔高12%~15%[10],公羔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羔;这与Yakan等(2010)结果一致[11]。本试验结果表明,羯羔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羔,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说明了舍饲育肥可改善羔羊的育肥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造成这些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还与消化道的发育、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Ozdal Gokdal(2012)、Ugur Sen(2011)和Hawkins等(1985)的研究指出,随着羔羊屠宰活重的增加,屠宰率有升高的趋势[12-14]。Fluharty等(1999)[15]研究也发现,舍饲与放牧相比,前者生长迅速(P<0.01),屠宰率、胴体重更高(P<0.01),眼肌面积更大(P<0.01)。Bruwer等(1987)报道,羔羊在较大体重屠宰时,其胴体发育的更加充分,肉骨比更高,胴体厚度也相应增加[16]。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舍饲条件下羔羊胴体重的增加也导致其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显著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断奶羔羊,舍饲育肥是一种理想的饲养方式,可显著提高屠宰性能,增加产肉量。关于饲养模式对肉品质的影响研究,本试验尚未进行,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其增重效果明显,饲料转化效率高;屠宰性能提高显著,可显著提高绒山羊产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