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013-02-20 00:45刘树林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治未病摄入量体质

刘树林,凌 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刘树林,凌 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治未病;糖尿病;健康管理;干预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等范畴[1]。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据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前期人口已达3.14亿,在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8%~11%,且糖尿病前期不但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概率也大大高于正常糖调节人群,即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开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胰岛B细胞破坏较为严重,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来看,糖尿病前期阶段应该是进行干预从而防止进展为糖尿病的最佳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干预,则极有可能逆转其代谢异常状态,有助于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

1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前期公认有效的手段

血糖调节受损除了与年龄、遗传因素等有关,与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工作类型关系密切,高脂饮食、运动量少、工作压力大且不良的生活方式极易出现代谢异常,故糖尿病前期人群常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都大大增加。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2008年7月23日制定的《糖尿病前期治疗指南》认为,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糖及心血管病风险安全有效,适于所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压和血脂目标值同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者体质量应减轻5%~10%,并长期维持;推荐低脂、低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酸,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高危糖尿病前期患者除生活方式干预之外可考虑药物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难以坚持,专家一致认为患者自我监测、制定循序渐进的目标、外界不断激励、认知学手段、社会支持及不断强化等可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成功的进行。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尤其在糖尿病患者的个人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基于此,引入健康管理理念、制定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体系将更有利于逆转血糖调节异常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2 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干预更有效

苏畅等[2]通过调查发现,80年代出生居民的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褶厚度、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而脂肪摄入量、胆固醇摄入量、脂肪供能比、钙摄入量以及胆固醇和脂肪供能比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人群比例,显著高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能量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食盐摄入量、维生素B1摄入量、维生素C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超过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人群比例,显著低于60年代出生的居民。由此可见,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促使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最主要的原因。这些疾病完全可以应用一套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手段,通过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密切合作,减少或延缓服务对象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同时减少医疗费用开支。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的思路最初于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美国健康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减少人群健康消费。人们已经看到这种综合性健康管理项目所起的作用——预防或延迟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利用效率。一般来说,健康管理包括以下3个步骤:一是收集健康信息。通过调查、体检等方法,收集个人或人群的健康信息。包括心理测试、体检、生活方式问卷、亚健康测试、个人既往史、家族健康情况问卷等。二是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在收集健康信息的基础上,作健康状况评估,并形成具有个体化的健康分析报告。包括体质评估、心理评估、营养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分析、已有疾病的治疗和随访、定期检查计划等。健康风险评估是一种方法或工具,将人群分成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疾病人群。三是制定健康计划和实施干预。在明确个人患病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干预的核心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人群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指导,即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习惯指导、心理干预等;对疾病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改变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传统做法。

3 “治未病”理论的引入使健康管理体系更规范全面

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落实到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这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中医“治未病”,即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这个理念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可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未病”包括无疾、疾病隐而未发、发而未传3种状态。古人“治未病”的思想,包括2大内容,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治未病”具有3种境界,可概括为“未病先防,调摄养生”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避免疾病的发生;“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即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辨证论治”即疾病已经存在,及早治疗,有针对性的辨证论治,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同时注重调摄,防止疾病复发。其中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2个方面,提高人体的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具体包括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用药等方面,要做到适应自然,调和阴阳;调摄精神,怡情养性;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择时用药,防患未然等。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准确推断病邪的传变趋向,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脏腑、部位加以固护,以阻止疾病的传变和发展。治未病还包括病后调摄,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理论一样,均为早期防治相关疾病所做出的干预手段,只是中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其“辨证论治”理论的特点,对不同中医体质的人群在干预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在食物的选择方面,更有其特色。只有运用中医理论,根据其不同体质特点进行调治,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治未病之目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之状态。

4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糖尿病前期防治未来之路

对于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大多数医家将糖尿病前期归为“脾瘅”“食郁”等范畴。在体质研究方面,张阳阳等[3]提出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居多,中医证型以脾气虚、气阴两虚多见,部分患者无典型中医证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兼夹体质者、联合糖耐量异常者所占比例偏高,气阴两虚证候表现突出,更易向糖尿病前期转化。魏东等[4]通过调查发现,糖调节受损的常见体质类型有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5 种类型, 以阴虚质、痰湿质占比例最多。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多认为其与肝脾功能失调,继而出现气血运行及生化失常有关。赵娟[5]认为其病因有三: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脏腑柔弱,精气亏虚。张慧芳等[6]认为糖尿病前期病机是以脾肾亏虚为本,肝郁为诱发因素,痰、湿、瘀为标,多以标实为主,虚实夹杂。潘秋等[7]认为其核心病机是六郁和络滞并存。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由六郁交互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的病理状态。虽然不同的医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病机有不同的阐述,但可以说,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病机绝非单从某个方面认识就可以概括的,一般认为年龄大者如60岁以上人群,糖调节受损发病率更高,此时更应考虑肾虚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故从不同体质辨识其病变特点,才能解释糖尿病前期患者,1/3发展成糖尿病、1/3会逆转为正常糖调节状态、1/3维持不变的原因。

5 结语

由上可见,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储备军”,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视网膜等病变其实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开始,早期健康管理的综合干预将有利于逆转其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而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有希望找出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而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而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规范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446-449.

[2]苏畅,王惠君,张继国,等.中国居民营养状况与生活方式的代际差异[J].卫生研究,2012,41(3):357-362.

[3]张阳阳,徐丽梅,马建伟,等.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9):11-13,26.

[4]魏东,田锦鹰,郑粤文.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临床调查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343-344.

[5]赵娟.论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防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8-440.

[6]张慧芳,孙丰雷.糖尿病前期病因病机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14-215.

[7]潘秋,周丽波,仝小林.从糖尿病前期谈治未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191-193.

R211

A

1003-5699(2013)06-0550-03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0178)。

刘树林(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内分泌疾病。

2012-11-22)

猜你喜欢
治未病摄入量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