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4)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1-2]。CQI力求创造一个管理环境使得每位工作人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插管由于意外或操作不当导致脱落或患者未经同意擅自拔除,会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等严重后果[3]。因此我科应用CQI对100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了非计划性拔管护理的管理、监督和评价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8)岁,采用传统住院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9±7)岁,在传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CQI方法。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①组织计划,护士长负责: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的改进小组;②书写CQI计划表:包括负责人、成员名单、问题名称、原因分析、预期目标等;③效果评价:包括科护士长每周检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检查;每月召开会议进行,对于已解决问题进行经验分享,对未解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住院患者发生8例患者非计划性拔出胃管,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1±6)岁。所患疾病为脑出血、癫痫、脑梗死。发生时有家属陪伴4例,无家属陪伴4例。日间发生2例,夜间发生6例。观察组疗效满意,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0,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比85.5%)。
3.1 讨论持续质量改进的关键点
3.1.1 通过熟悉资料确定问题:包括置胃管后评估是否准确、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否及时到位等。
3.1.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①患者因素:胃管使患者有异物及疼痛感,从而使患者不适,导致拔管;神志不清及躁动是意外拔管的常见原因;意外拔管夜间较多见,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呼吸频率及心率减低、二氧化碳潴留等,均易出现烦躁、头痛、幻觉等;②医护因素:未有效固定胃管;医护人员在为患者翻身拍背等时,未注意妥善固定胃管,导致胃管拔出;对烦躁的患者,有效的肢体制动约束不够。
3.2 针对原因分析确定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和措施:①使护士认识到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重要性,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建立护患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制定非计划性拔出胃管措施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效果评价包括护理部、护士长检查评价,护士自我评价及护士之间的评价。
3.3 具体有效的措施是持续质量改进的保障
3.3.1 正确评估患者:应用我院制定的《导管滑脱风险量表》,及时评估患者,筛选高危人群。对于分数达到中危及高危患者,及时悬挂警示标示并加强巡视。对于烦躁患者,适当约束。
3.3.2 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护士的专业素养培训,责任护士在为患者翻身拍背时要妥善固定胃管,并及时观察固定胃管的胶布是否有效固定。当班护士加强巡视,防止患者意外拔管。
3.3.3 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及家属讲解有关非计划性拔管的健康教育知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多数为烦躁患者在夜间拔管。针对这一现象,我科加强对夜班护士督查,并根据病房工作量,弹性排班适时增加护士,增强夜班护士力量。
持续质量改进即实现一个新标准运作的程序,强调过程的持续改进,以改善质量改进的流程与目标,达到精益求精。其中,降低住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应该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重视,护士应遵守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及降低住院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雷 鹤.护理管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30-131.
[2]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
[3]陈爱萍,蔡 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