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后治疗效果的评价

2013-09-11 02:08侯文可李晋萍刘双凤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
吉林医学 2013年14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危险

侯文可,李晋萍,刘双凤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后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已成为慢性病防治的最重要内容。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可有效改善高血压预后已成为共识。本研究以晋中一院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探讨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6月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435例,其中男238例,女197例,年龄34~81岁,平均(54.3±6.4)岁,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版)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档案:体检时为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两次取均值记录)。详细记录高血压病史和服药情况、家族遗传史、吸烟饮酒及饮食运动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做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检查。部分患者接受同型半胱氨酸、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超声心动图等检测。从高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疾病判断决定高血压危险分层及管理级别。

1.2.2 随机分组:将4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17例)和对照组(218例),对治疗组进行健康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取结果时给予一次高血压健康宣教,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嘱有不适心血管门诊就诊,但未继续实施健康管理。治疗组给予持续一年的健康管理。

1.2.3 健康管理方案、内容:按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要求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分层管理,中低危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高危以上患者每个月随访一次。随访主要通过电话、短信、来院三种方式实现,对于记忆力差、年龄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需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随访时重点了解血压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是否坚持服药及生活方式控制,临床疾病是否稳定,是否住院治疗。向患者不断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疾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强调按时服药,让患者了解该种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早报告。耐心向患者解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使之理解治疗意义,自觉地付诸于实践,并长期坚持。

1.2.4 评价标准: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下,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SBP应控制在15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 mm Hg[1]。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伴发临床疾病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服药依从性判断:采用Morisky推荐标准,以四个问题回答情况作出判断:是否有时忘记服药,是否经常不按时服药,症状缓解后是否停药,症状加重控制不佳是否停药,均回答“否”为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随访一年再次体检,对比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在血压控制、危险因素控制、临床疾病、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别。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达标率比较:实施一年健康管理后治疗组、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分别是45.2%和2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医疗干预后血压达标率由9.63%上升至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有3~4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55%,干预后减少至30.4%,以1~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居多,其中血糖、血脂、肥胖控制率较高。详见表2。

2.3 新发临床疾病比较:一年中新发临床疾病16次均住院治疗,其中对照组11次,治疗组5次,以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为主,无死亡病例。详见表3。

2.4 服药依从性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医疗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详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对比[例(%)]

3 讨论

目前各种慢性病中,心脑血管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在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00万,高血压则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欧美国家在慢性病防治领域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已证明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行之有效,而在我国健康管理开展的时间不长,是一个新事物。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2-3]。体检机构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从早期的疾病检查为重点的健康体检延伸服务内容向健康管理、健康评估转变,以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为目的。医院内体检机构最大优势在于能得到临床科室技术、学术等方面的支持,而又有专职人员长期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可进行较高起点的健康管理工作。

此次研究以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发现对高血压认识不足、健康信念不良、复杂用药、家属监管不力、自控力差、社区服务管理不到位等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充分暴露出我国人民健康素养差,健康保健知识匮乏,迫切需要各种形式渠道的健康教育,与周胜兰所报道的一致[4]。本研究中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虽然进行了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没有经常性的指导、督促、评价,随意性很强,因此不能持之以恒,依从率偏差,致使血压达标率不理想。治疗组高血压患者接受了一年的健康管理,依据高血压危险分层高低,进行分层管理和个体化用药、生活方式指导,定期评价,尤其重视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进行运动干预、饮食指导、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心理疏导、禁烟限酒,帮助患者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参与健康管理中有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对照组相比降压效果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新发临床疾病减少,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健康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降压效果,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新发临床疾病,改善临床预后。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10.

[2]武留信.健康信息评估[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121

[3]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2-13

[4]周胜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86.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危险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喝水也会有危险
服药先分阴阳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拥挤的危险(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