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清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较为常见的急性疾病,俗称感冒,多在冬春两季和气候突变的时候发病,是一种病原体侵犯喉部以上呼吸系统引发急性炎性反应疾病的统称,大多数为病毒性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1],一般包括伤风感冒、扁桃体炎、咽炎、鼻炎。此病非常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和心肌炎等[2],从而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育与成长。所以在治疗中以快速解除症状、全面避免并发症为重点。笔者从护理角度,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方式不同对患儿的影响,并总结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2年8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9个月 ~8周岁,平均(4.65±1.37)岁。患儿症状集中体现在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病情较重者伴有头痛、乏力等,查体多见咽部充血与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越48%为正常、52%偏高,但均无严重肺部体征。
1.2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发热以解热镇痛药,鼻塞者以麻黄碱滴鼻,抗病毒药物以双嘧达莫和利巴韦林为主,另可适当辅以清热化痰中药汤剂。如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则予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
1.3 研究方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对症综合护理,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起效时间、有无病情反复、护理满意度等。向患儿家长分发护理满意调查表,主要内容涉及护理精细度、照顾满意度等,量化评分,满分100分,最终统计比较两组间平均分。
1.4 疗效评价:显效:3 d内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咳嗽、鼻塞等症状好转或消失;好转:5 d内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咳嗽、鼻塞等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5 d后体温仍未正常,临床症状仍无改善或加重,并出现并发症。治愈为显效和好转者[3]。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按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观察发现,除常见的临床症状外,个别儿童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病毒感染患者容易引发疱疹,溃破后则易形成溃疡,需要特殊护理关注。试验组在各数据上显示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情况对照(±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情况对照(±s)
对照指征 试验组 对照组 P值平均住院时间(d)5.12 ±0.76 7.32 ±1.22 >0.05治疗起效时间(d) 4.33 ±0.95 6.21 ±1.53 <0.05有病情反复者(例) 1 2 <0.05治愈者(例) 19 18 <0.05护理满意度评分95.21 86.37 >0.05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可以明确对症综合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提升疗效有较大帮助,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但护理人员反映对症综合护理的工作时间有所增加,压力也有较大变化,所以应进一步研究,在提升护理效果和保证护理人员休息中间寻找平衡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现讨论护理注意重点。
3.1 体温护理:常规护理中多忽视衣被对患儿体温的影响,在对症护理中要求随时关注患儿的体温情况,避免家长因传统发汗观念而为患儿添置过多衣物和盖被,保证足量散热;在住院初期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5C°时应及时予物理降温,方法选用冷敷头部、颈部、腹股沟等处或采用冷盐水灌肠等方法[3-4],降温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体温,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因出汗浸湿的衣物、被褥应及时更换,防治着凉加重病情。药物使用严格遵照医嘱。
3.2 室内环境护理:经常开窗可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保证室内处于稳定环境,温度以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温度、湿度过低对患儿上呼吸道都易引发刺激,过高则不利于患儿体温的下降,这是常规护理比较容易忽视的方面。
3.3 鼻腔护理:因感染导致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故应嘱患儿头侧卧位,以保证有一侧鼻腔通畅,并经常观察鼻腔分泌物是否结痂,若结痂则可用棉签蘸取常温NaCl溶液将其拭去,防止患儿自行处理导致的鼻翼处皮肤干裂。
3.4 病情护理:针对此病应注意患儿的高热抽搐,要求护士应掌握部分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知识与操作;关注诱发疾病的不同病菌和病毒,主要是通过观察患儿口腔黏膜、咳嗽方式和皮肤来区别,此方法可及时发现猩红热、麻疹及百日咳等疾病[5]。
3.5 饮食护理:因患儿发热等症状,故其体力消耗较快,但为避免饮食不当造成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以流质、半流质的高营养、清淡饮食为主,且应少食多餐,多饮水。
3.6 健康指导:主要是对患儿家长普及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使其了解基本的处理方法,减少患儿短期复发的可能性,并重视患儿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等。
[1]聂苗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0):147.
[2]方 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9):76.
[3]姬雪梅.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9):106.
[4]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77
[5]孙 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36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