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美惠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13)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望效应”,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实验验证提出来的。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用来证明教育者的期望是否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教育者出于对罗森塔尔权威团队的信任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个别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在无形中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求知欲更强,特别是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种由期望和暗示手段作用于客体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呈现出主体意识强烈,自尊心强,极其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他人的尊重等心理状态,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不平衡性,他们的心态或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注重使用灌输和说服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科学有效地运用激励和暗示等教育手段,注重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罗森塔尔效应可以看出,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欣赏学生。教育者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既要接受学生的优点又要接受学生的缺点,对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教育者还要通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反作用于学生,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期望和鼓励的同时还能形成对自己的期望,促使自己按照教师的行为进行效仿学习,进而呈现出信心倍增,学习认真刻苦,品行素质得到提升等等。当教师的期望得到学生实际效果的验证和反馈后,便会激发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样周而复始,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将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随之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行。此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体态语言,在举手投足间表示对学生的接纳与认可,这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消除彼此的芥蒂与隔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其次,教育者要端正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教育者要对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抱有理解的态度,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学习成绩必然有高有低,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该以学生的外表、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因素来衡量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面向所有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热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莫戴“有色眼镜”。这里所谓的平等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还指教师要降低身份定位,切忌居高不下,将教师与学生由过去的主从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这样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辅助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激励原则,善于运用激发和鼓励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发学生思想动机的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想觉悟,使其自觉地将德育目标转化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为之而努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将激励手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学生激励体系,充分发挥正负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这一观点源自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的行为修正理论——强化理论。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由正强化引申而来的正激励即表扬,从正面肯定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提高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致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增加继续前进的动力;由负强化引申而来的负激励即批评,从反面起到警示的作用,及时阻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正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以此达到学生自觉调整自我行为方式的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贯彻激励原则,必须做到:首先,激励目标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在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决定激励的方式和程度,通过运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方式达成整体激励的效果。其次,分阶段设立激励目标,目标的实现不可一蹴而就。激励目标的设立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切实可行,设立阶段性目标可以减轻最终目标的实现难度,在完成每阶段目标时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强化和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且还能够通过不断地激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最后,高校还应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公平公正,以确保激励机制的平稳运行。
“心理暗示”源自西方心理学,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是心理暗示术早期研究者与实践者之一,被称为“自我暗示之父”,他的著作《超级心理暗示术》是关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经典之作,并一直成为斯通、拿破仑等西方心灵大师的必读之作。库埃关于自我暗示的观点和主张在当时的欧洲和美国极其盛行,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同享盛誉。
心理暗示是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命令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意见或信念。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两种,一般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心理暗示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达到转变行为方式的目的。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形成人格暗示。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权威性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示范性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格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暗示尺度。教师对学生施加心理暗示要特别注重暗示的时机和场合以及学生的心理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用暗示手段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暗示还应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共同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语言的自我暗示,对自己说“我很棒”、“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言暗示要在积极的方式中进行,创造积极的思维想象,不可使用否定、模糊的字眼;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这里的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环境,例如山川美景会使得心胸不由得开阔起来,也可以包括社会文化环境,例如当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来舒缓烦躁的心情;利用动作的自我暗示,紧张烦闷时,可以靠深呼吸或旅行散步等方式起到镇静心态、强化信心的作用等等。
总之,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教育者在对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期待,对学生起到了暗示和激励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正视罗森塔尔效应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激励因素和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和自由全面发展。
[1]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林静.胡丽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