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国农业发展模式及我国的借鉴

2013-02-17 22:17赵海燕何忠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合作化大国机械化

■赵海燕 何忠伟

一、世界大国农业的发展模式

所谓大国农业,是相对于一国或国家集团的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而言的。根据张红宇及欧阳峣的观点,大国农业可定义为:从人口数量、资源总量、市场规模三方面显示出具有比较优势或综合优势,从而能够成为国际市场上某些农产品价格制定者的主权国家农业。[1][2]关于中国的大国农业,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例如,陈文科在《大国农业论》一书中,从生产经营制度、组织体系和农民合作等方面,对我国大国农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3]张红宇提出我国农业是大国农业,我国大国农业之大,在于供求规模大、区域差异大、农业人口规模大,从大国农业角度发展我国的农业,必须转变调控理念、拓展调控对象和创新调控手段等。[1]根据人口、资源、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可将世界大国农业划分为几种类型。

(一)多人口、强资源、强市场模式

这种大国农业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人口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市场化程度高。例如,当今现代农业高度发达、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影响最大的美国,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美国人口众多,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非常小。2009年美国总人口为3.08亿人,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农业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1.71%。从土地资源来看,2009年美国国土面积约983 151千公顷,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农业用地为403 45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41.04%。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国。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农业技术水平高,现代农业发达。美国大国农业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其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每年出口大量农产品,农产品出口约占外汇总收入的20%。

美国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和规模化等方面领先世界水平。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高达80%~85%,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达70% ~80%。美国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阶段,农业机械化进入了粮食、棉花、油菜、畜牧、园艺等生产领域,而且美国还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美国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它是一个集生产、营销、融资和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目前,美国农业合作社注册会员230万。美国农业土地规模化程度高。据资料显示,在美国,面积在400公顷以上的大型农场的比例由20世纪初的0.7%上升到现在的9%,占耕地面积的65%。

(二)少人口、多资源、中市场模式

这种大国农业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人口稀少,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对世界农产品市场有一定影响,例如加拿大就是其中的代表。

加拿大人口稀少,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较小。2009年加拿大总人口为3 368万人,居全球第37位。其中,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91%。从土地资源来看,2009年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 467千公顷,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1.06%,而农业用地仅占总面积的6.77%。

加拿大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和合作化发展水平较高。第一,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达70%~80%,良种普及率几乎100%。第二,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目前,加拿大已成为世界上农业机械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S)等精准农业在该国发展较成熟。第三,加拿大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经营者一般均必须参加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如在被誉为“产粮之篮”的萨斯喀彻温省,合作社数量达1 306个,成员为112.2万个,交易额达到70亿加元,资产总计100亿加元。

(三)密人口、少资源、依赖国际市场模式

这种大国农业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人口密度大,农业资源相对稀缺,农产品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农业科技相对发达,农业组织化水平高,例如日本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日本人口密度大,农业资源极其有限,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是个岛国,2009年日本总人口为1.27亿人,居全球第十位,其中农业人口285.3万人,占比2.25%。2009年日本国土面积约37 794.7千公顷 ,居全球第61位。其中,农业用地为4 60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2.19%,且农业用地主要为耕地。在有限的农业资源上,日本以“安心、安全”为基点,重视农业发展。

日本农产品自给率偏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日本农业兼业化特征明显,科技化、机械化和合作化发展水平较高。第一,日本农业兼业化特征明显。区别于前述的美国和加拿大,在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由于大批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三大都市圈内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兼业化程度很高。第二,日本非常注重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在日本,全国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企业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资料显示,2008年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008%。良好的科研体系和较完备的机制,使日本农业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有力推动了日本农业的高效发展。第三,日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科技贡献率达到了80%。日本的田间作业从耕田、播种到收获等环节均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其饲养业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集约化。第四,日本农业的产业化程度高。日本虽然耕地零碎,但由于实行了高度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取得了与美国相当的农业增长率。第五,日本农业的合作化。日本农协在农业的合作化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半官半民性质。日本农协不仅从事农业的产、购、销、信贷、保险事业,还组织其成员和辖地居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和文体等活动。

(四)区域一体化模式——以欧盟为例

这种大国农业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以国家同盟为基础,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典型的代表就是欧盟。

欧盟人口规模庞大,农业资源丰富,形成了良好的农业布局和特色农业。2009年,欧盟总人口为4.99亿,其中农业人口0.225亿,占比4.51%。欧盟国土总面积为432 924.9千公顷,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3.52%,在农业用地中,耕地和牧地各占64.15%和35.85%,资源较丰富。

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形成统一市场。欧盟自1962年起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用于指导各成员国的农业发展。近年,欧盟将农业政策目标从原来以收入支持为中心,演变为日益重视农村发展问题;从最初的鼓励生产,转变为减少过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欧盟农业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和合作化水平。第一,欧盟农业的科技化。欧盟是当前世界上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欧盟的整体农业技术较为先进。第二,欧盟农业的机械化。欧盟地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而且农场结构多样化。如欧盟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在各种农牧业生产和加工运销产业中,奶业及肉鸡生产的一体化程度是最高的。第三,欧盟农业的产业化。欧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非常成熟,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努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形成了欧盟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基石,民主、科学、规范、高效管理的农业合作经济,构成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载体,农业与非农业相互渗透、一体化经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第四,欧盟农业的合作化。欧洲是合作经济的发源地,农业合作社在欧洲国家非常普遍,在欧盟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农业生产国荷兰,农民收入的60%以上是通过合作社取得的。

二、世界大国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认真分析、研究和吸纳大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不但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缩小差距。通过对上述四种典型的大国农业模式的详尽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世界大国农业发展具有几个特点。

(一)人口、资源和市场“三要素”的综合优势或比较优势,是世界大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三要素”即大国农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人口、资源和市场,从以上四类模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模式在要素构成上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拥有“人口、资源和市场”的综合优势或者比较优势,这是世界大国农业的基本特点。上述大国的农业模式,其共同特点是经济高度发达,农业市场化程度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生产—加工—流通—制度“四环节”的较高发展水平,是世界大国农业的本质特点

“四环节”指的是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农业发展必须的制度环节。从对美、加、日和欧盟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大国农业,均具有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等特点,如生产环节中严格的标准体系、加工环节中精湛的加工技术、流通环节中高效的流通体系以及制度环节中强大的政府支持等,这是世界大国农业的本质特点。

(三)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合作化和规模化的农业“五化”,是大国农业的核心特点

“五化”即农业的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合作化和规模化。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五个方面,四类大国农业模式均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具有较高水平。也正因为如此,无论这些国家在“三要素”构成上是否具有绝对优势,都能使本国农业发展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这是世界大国农业的核心特点。

三、我国大国农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并不断强化,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产,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人口多和农业人口比重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供求规模大,是我国大国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当今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既要认真借鉴世界大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也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大国农业发展之路。

(一)始终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我国是一个拥有13.5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产品供求规模大,决定了我国必须主要依靠国内自给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1]为实现这个目标,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提升这三种能力,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油料和食用油的大量进口,狭义的粮食安全自给率2010年已经下降到90.6%[4][5],尤其是在我国人口递增趋势未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农产品面临需求刚性增长、供给资源约束的局面,进入供需难平衡期。因此,我国应从保障“粮食安全”向保障“食物安全”转变,树立大粮食观,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水域、草业及经济林等非耕地资源的作用,为食物安全作出贡献。

(二)形成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各地应依据比较优势的原理,策应全国主导功能区的规划,有选择地发展不同的农业优势产业,形成分工适度、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带。东北地区土地平整,人均耕地多,适合发展机械化耕作的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但土地资源稀缺,应当重点发展高效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应当重点建设粮食、棉花、油料、畜禽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作贡献;西北地区、西南山区自然条件独特,适宜发展水果、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如前所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制度的“四环节”和农业的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合作化和规模化的“五化”,是国际大国农业的本质和核心特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农业仍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农业加工水平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业“五化”水平低,农业政策扶持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的态势日趋明显,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不仅需要着手解决小规模、分散化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而且需要在“四化”同步发展进展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体系、精湛的加工技术体系、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及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以促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合作化和规模化。

[1]张红宇.我国大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宏观调控[N].人民日报,2011-11-25.

[2]欧阳峣.大国经济研究(第1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陈文科.大国农业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4]黄季焜,杨军,仇焕广.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3).

[5]钟甫宁.关于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判断和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1).

猜你喜欢
合作化大国机械化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吐槽大国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