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芮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在保障儿童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儿童文化权利的实现。 怎样把少儿读者服务的重任转化为落到实处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是各大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少儿馆藏资源,提高少儿图书的利用率,培养少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工作人员往往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少儿阅读兴趣。 如何组织策划行之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来达到引导他们多读书、 读好书的目的, 则需要参考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儿童心理特征进行精心策划。 儿童心理学在公共图书馆少儿活动策划中的运用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是0-18 岁, 中国的医学界以0-14 岁的儿童为儿科的研究对象, 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2 岁。 鉴于重庆图书馆采用的少儿阅览证办理原则,本文所指的儿童为14 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低级阶段,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产生最直接联系的途径。在儿童出生后的3 年内, 其感知觉发展水平已经和成人的水平相差无几。 儿童能够根据要求,有目的地对事物进行观察,且观察更精确,会有顺序地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定而随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时间会有所延长,范围扩大,对熟悉的事物注意更多, 渐渐地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最后,有意注意发展起来并占主导地位,内化成自觉的活动。
学龄前儿童多表现为形象记忆与无意记忆,凡是与儿童兴趣有关或是有新意的刺激物, 都能成为儿童记忆的对象。 小学以后,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记忆过程。 从总体上看,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越多, 他们对这些方面的信息的记忆效果越好。
思维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性思维为主。 他们善于解决那些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形象有关的问题。
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是儿童持续发展的两种能力。 随着对语言规则的理解日益加深,他们的元语言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元语言意识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理解那些信息模糊或不完整的语句。
儿童的情绪具有不稳定、 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通过在教育和生活中的锻炼, 逐渐呈现稳定的状态并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 儿童经常为了弄明白某件事情,主动查询各种书籍或课外资料。 正确引导儿童的理智感或求知欲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创造力、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1)在少儿活动中,由于交往对象地位平等、兴趣一致,开始与一些同龄的伙伴结成非常要好的朋友,形成友谊关系。 (2)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学会进行各种社会交往,他们的教养方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3)教师通过向儿童传达期望,使他们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类似的期望效应也存在于亲子和同伴之间, 积极的期望可以促使儿童表现出与这种期望一致的行为。
近年来,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大力投入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中, 越来越重视对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职能。 如何策划和组织好少儿活动,图书馆需要解决三大问题:(1)如何清楚认识组织少儿读者活动的意义;(2)如何将活动设计得既符合少儿读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又具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等特性;(3)活动与活动之间如何联系贯通,形成递进关系,构建纵深化的立体知识网。 现以重庆图书馆的“花精灵”儿童阅读推广行动为例, 论述儿童心理学在少儿活动策划中的运用。
组织少儿活动不是“面子工程”,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求一味地博人眼球。 重庆图书馆为了推动全市儿童早期教育及阅读能力培养,以“一朵花儿指引更加美好的人生”为活动主题,开展“花精灵”儿童阅读推广行动。 策划了“花婆婆”方素珍绘本周活动,面向全市儿童及家长开展绘本推荐、绘本故事新编、手工绘本制作、亲子悦读绘本故事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少儿读者活动。 活动邀请的嘉宾方素珍女士,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书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杂志主编,创作及翻译童书近百册,曾荣获多个儿童文学奖项,因翻译的《花婆婆》绘本深受小读者的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播撒阅读种子的“花婆婆”。
3.2.1 活动空间的选择
景观活动空间无处不在, 它们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活动、语言表达、情感释放、身体活动等机会,具有特别的存在意义。 在活动空间的选择上, 首先要根据预计参加人数选择大小相适宜的空间; 其次还需考虑儿童安全以及家长陪同等因素;最后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座位布置和现场装饰,既要保证满足活动需求又能凸显主题、 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 “花婆婆”方素珍绘本周活动中,活动空间包括:
(一)阳光走廊。 绘本推荐和绘本故事新编均选择在此展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阳光走廊是馆内连接两个入口的主要通道,人流量大,在此布展可以增加影响力、扩大辐射面。 (2)阳光走廊一侧是全玻璃幕墙,采光好且光线柔和,幕墙外是种满绿色植物的景观中庭, 营造了轻松自然的氛围,往往让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欣赏,延长无意注意的时间。 (3)阳光走廊与少儿读者常去的童话森林绘本馆、 云阅读体验中心和少儿阅览室位于同一楼层,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在此布展能够构建一个立体视觉空间, 尽可能多地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 大量的无意注意会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留下记忆, 令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对绘本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二)报告厅。 大厅采用全阶梯无遮挡设计,有效坐席400 余个, 配有最先进的放映设备以及10米宽的大银幕。 “创意亲子绘本‘悦'读”讲座选择在此举行, 充分考虑了前期宣传效果和预计参加人数,在保证一人一座的情况下,预留部分空位,以免因过度满员而造成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阶梯式坐席利用空间设计形成了注意力导向, 使人的注意力范围集中在银幕及舞台区域, 能够更高效地接收台上嘉宾传递的信息。
(三)童话森林绘本馆。 在此举办手工绘本制作讲座, 由方素珍女士为大家讲解并演示手工绘本的制作。 将这里选作活动场所是因为:(1)绘本馆作为儿童专属阅读活动场馆,引入了“场景式阅读”的设计理念,让著名经典绘本中的人物和故事片段巧妙地出现在书架、舞台、书桌等地方,儿童眼光所及之处皆有一段故事可以品读。 整个空间散发着温馨、柔软、书香氤氲的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儿童是一个良好的外部刺激。 (2)该活动包含嘉宾示范和亲手制作两个要素, 为了保障良好的互动性,将参加人数控制在100 人以内。 亲手制作环节需要儿童和家长协作完成, 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更可以鼓励儿童自己做决定,帮助培养其学习阅读、动手操作、社交等方面的技能,让他们逐渐学会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2.2 嘉宾的名人效应
方素珍女士是一位儿童文学界的名人, 特别在儿童绘本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她的出现可以起到引人注意、扩大影响的效应。 小读者及家长们对她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可以转移到对绘本及儿童文学作品上,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这种正面积极的名人效应还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早期阅读指导能力, 例如:(1)唤起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和关注, 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观。 科学地开展早期阅读,有助于儿童发展元语言意识, 提高整体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升阅读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尊重儿童获取信息的形象性思维特征,正确理解绘本中的图画对主体的拓展和传递作用。 (3)让家长学会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兴趣需要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为儿童选择图书并创设和谐的阅读环境。
3.2.3 活动预告形式及渠道
此次活动预告采取的形式有:(1)馆内直接预告。 采用放置宣传展板、服务台报名和电子屏显示的方式,直接预告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及咨询电话。(2)馆内间接预告。提前一个月推出“方素珍新书推介”展览,为到馆读者提供了了解作家及其作品的平台, 并在展览的同时植入系列活动的相关信息。 提前两周推出“方素珍绘本故事新编”展览,内容是孩子们以画作的形式为方素珍创作或翻译的绘本故事编写续集。 与原作相似又存在差异的新编画作能够引起儿童细致的观察, 进而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3)QQ 群预告。重庆图书馆少儿视听中心成立了“太阳花”读者俱乐部,建立了3个官方QQ 群,拥有近800 个会员家庭。 活动相关信息都会在群内发布, 有利于工作人员与家长们的实时互动交流。 (4)活动短信预告。 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将活动预告发布给会员家长, 方便他们不上网也能及时获取活动相关信息。 (5) 媒体预告。 重庆本地报纸、卫视移动频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预告, 大大增加了活动信息的受众范围和曝光程度。 (6)运用微博等新媒体设置抢票环节,凡关注重图太阳花微博,转发活动信息并@ 三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 “创意亲子绘本悦读” 讲座门票两张。
3.2.4 图书推荐
图书推荐工作是根据读者需要, 有选择地将图书展示、推荐给读者,吸引读者利用图书,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 本次活动共策划两期图书推荐主题:(1)“花婆婆”方素珍最新绘本推介,推荐原创绘本、翻译绘本和奇妙洞洞书三个系列;(2)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图画书推荐。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是第一个国际级的华文儿童图画书奖。 本次推介的精美童书由方素珍女士极力推荐,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捐赠,意在为儿童阅读推广提供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图书推荐是满足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是儿童的天性,而求知欲是从好奇心发展来的。 图文并茂的图书推荐展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性,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让它更进一步转换成儿童的求知欲以及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 求知欲可以推动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并真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3.2.5 图书展览
图书展览配合图书推荐能给小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 在童话森林绘本馆中,分两个区域集中陈列方素珍原创及翻译绘本和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绘本共计八十余本, 以开架阅览的方式让儿童随意取阅。 如果小读者通过图书推荐发现了感兴趣的图书,可以前往绘本馆阅读,尽量避免因其他干扰因素而错过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好书资讯与实物图书实现了无缝对接。
公共图书馆开展诸多少儿活动, 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形式上的区别, 把握以下要点:
(1)形式互补、动静结合。 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少儿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少儿活动。 图书推荐及图书展览是静态活动,辅以主题讲座、亲子活动等动态活动,才能引起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紧扣主题、内容递进。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活动设计必须紧扣主题、精心策划,使活动内容呈动态递进之态,对儿童阅读兴趣起到正强化作用。平面的图书推荐与实地图书展览相结合, 主题讲座与亲子活动相结合,能够扩大信息传递范围、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3)聚焦受众、广泛集中。 在策划之初锁定受众范围,才能使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图书推荐、图书展览的受众是所有到馆的人群,十分宽泛;主题讲座针对的受众是儿童及其家长, 比之前的范围缩小了不少; 亲子活动则建立在主题讲座的基础上, 使受众缩小到对绘本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小读者家庭。 针对单一群体的读者活动有利于提供重点服务, 且吸引爱好相同的小读者家庭聚在一起,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社交平台,使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进一步深化小读者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发展他们的专长和潜能。
少儿读者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少儿馆藏资源,提高少儿图书的利用率。 但怎样才能使少儿活动真正发挥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少儿读者,需要广大图书馆馆员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学及少儿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广大图书馆界学者、 工作实践者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儿童心理学相关成果, 努力开创少儿读者服务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1] 章永生.现代儿童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谷传华.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 白丹,闫煜涛.浅谈景观活动空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设计对策[J].华中建筑,2007(3):147-148,151.
[4] 袁嘉芮.幼儿阅读偏好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2):56-58.
[5] 刘梅,国云玲,赵楠.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