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芳
(柳州市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的出现在给图书馆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供大于求,信息呈现海量化、碎片化等特点,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个性化,读者需要更快、更准、更全、更可信、更可读的信息。 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全媒体创新服务模式,以快、准、全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全媒体一词英文为omnimedia, 最早出现于1999 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家政服务公司的名称中。这家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通过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以及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产品。 实际上,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的“全媒体”的含义更接近多媒体(multimedia)。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
尽管不同学者对全媒体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认同这一说法, 即全媒体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全媒体是信息、 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有三个基本特征(1)融合性。 全媒体强调的是特性不同、传播力不同、影响力不同的各种介质的聚合。 全媒体载体包含了纸质报纸、纸质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终端等载体形式,通过融合不同的媒介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形成传播技术、内容、渠道、营销的集成体。 (2)系统性。全媒体的组合是系统有序的, 强调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统一发布,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一次性无缝采集所有信息资源。 (3)开放性。 全媒体传播的信息既能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要, 又能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受众个体提供超细分服务。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分布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上,信息资源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纸质文献、音像资料、视频资源、网络文献等。 各种非印刷型载体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纸质文献、 视听文献、电子文献、网络资源构成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体系。
全媒体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传媒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同时出版,信息资源向多样化发展,这给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了影响。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逐步融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集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全方位、多媒体、互动性的全媒体存贮格局。
全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模式,网上书店—图书馆采访模式、出版社—图书馆采访模式、互动采访模式、现货采访模式成为全媒体时代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模式。 图书馆可以与网上书店及时沟通交流,获取采访数据,选择、采购所需文献,可以单独与出版社或与作者联系洽谈采购业务,获取其电子版作品,还可以吸纳作者为图书馆的特殊读者, 鼓励其捐赠电子作品给图书馆,让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 全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文献资源加工的流程,下载MARC 数据、利用书商配备的MARC 数据建立书目数据库,既减轻了编目人员的劳动强度, 又加快了文献资源的加工速度。
在全媒体时代,全媒体出版逐渐兴起,读者选择阅读的方式多了, 读者可利用手机、 手持阅读器、互联网进行阅读。 多元化的数字化阅读、实用的个性化阅读、碎片式的浅层次阅读、娱乐化的消遣式阅读、 对话式的互动阅读成为全媒体时代读者阅读的主要特点,使得读者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在全媒体时代, 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手机、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他们不仅需要一次文献,而且更需要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尤其是集成化的专题文献信息。 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不仅需要图书馆的静态馆藏信息, 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收集与自己专业和科研课题相关的动态信息。
建立多层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是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基石。 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以纸质、电子、数字等形式分布在图书、报纸、期刊、光盘、网站等介质上。 因此,公共图书馆一要加强纸质文献的采购, 依据本馆建设规划和读者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与大型馆配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馆配商提供标准采访数据的基础上,采购纸质文献。 选择有诚信、实力强、规范化、服务好的馆配商,为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馆配商要管理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供货及发运物流能力,能为图书馆提供专业的、周到的服务,要严格履行与图书馆合约的各项内容,保证到货率和到货时间,确保书籍质量。 二要与出版商、大型数据库商开展合作,采购电子文献。 现在出版商大多已将印刷出版物汇总后出版光盘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 如国外的Elesvier、Springer 等,这类数据库的质量相对较高。 大型数据库商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综合性或专题性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建设的系列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通过联合采购或集团采购的形式, 将各种数据库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三要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和整合。 学术网站、个人学术博客及微博蕴含着大量新颖的学术信息, 是研究人员了解学术研究前沿信息不可缺少的参考信息源。 公共图书馆可建立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为读者提供网络导航服务。 四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整合的专业优势,从专题领域拓展资源建设内容, 通过构建专题资源,整合各个媒体中发布的信息内容,形成特色资源库。 如柳州市图书馆通过收集各种载体的反映柳州特色文化的资源而建立的 “名城柳州”“柳州文史”“柳州名人”“柳州山歌”“柳州老照片” 等特色数据库,成为柳州市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放到该馆网站上,便于读者查阅。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视频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数字电视图书馆是指以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传输管道, 将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技术加工处理后, 在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上实现版权管理和用户授权,然后在电视上出版发行,供用户在电视机上进行OPAC 查询、图书浏览、图书预约续借、看展览、听讲座、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参考咨询与互动等。 数字电视图书馆将馆藏资源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呈现给用户, 为用户提供可看、可听、可读的休闲阅读模式,提升了用户的阅读兴趣。 公共图书馆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图书馆建设, 开展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以适应全媒体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 江苏常州图书馆在常州数字电视通过“701”频道建立的数字电视图书馆,将该馆的“龙城讲坛”“道德讲堂”内容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的优秀视频资源放到数字电视图书馆进行播放,并与龙源期刊网深度合作,将时政、党建、管理、财经、文学、社会、科普、时尚、健康等500 余种期刊搬上了电视荧幕, 让常州市民享受到免费的文化大餐。 浙江绍兴图书馆与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绍兴电视图书馆”包含绍图简介、我的图书馆、精彩讲座、共享工程、书画鉴赏、文明与创造等12 个栏目,用户通过绍兴电视图书馆可观看视频资源和浏览图文信息。 绍兴电视图书馆除了提供图文信息和视频资源外, 还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服务、远程教育服务。
全媒体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多元化、 立体式服务提供了可能,图书馆需充分利用全媒体多载体、多媒体、多空间、多时间的多选择特征,在基于传统实体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利用手机、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OS 机等移动终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 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 在用户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接触信息的机会、 频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种模式。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如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 接收图书馆发出的图书逾期通知或咨询图书是否借出, 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检索馆藏图书的书目信息、 阅读在线全文书刊等。 3G 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可以借助运营商提供的数据链路直接访问Internet,手机终端上的手机浏览器软件通过Http 协议直接透明地访问Web 网站,与PC 电脑运行浏览器软件访问Web 网站的原理完全一样。因此,图书馆应建立一个新的面向手机终端访问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器系统, 开展手机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手机阅读服务、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等。 如重庆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掌上重图”,用户只要用智能手机上网,登录重庆图书馆网站“掌上重图”栏目,下载手机图书馆客户端软件, 就能体验全新的图书馆免费服务方式。 重庆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书目检索”“我的图书馆”“重图电子书”“入馆指南”“读者互动”“阅读通”“讲座预告”等服务。
[1] 陈志兴.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2(9):29-31.
[2] 王世伟.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5-9.
[3] 曹媛媛,张芳宁.全媒体影响图书馆服务之多维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5):27-29.
[4] 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