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红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这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回归,是实现公众文化权利的保障,标志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朝阳市公共图书馆现已完成了一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综合活动室等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免费提供文献资源检索、阅览、外借、上网、数字资源检索浏览、阅读推广等基本服务项目,取消了办证工本费、自学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等收费项目。公共图书馆事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朝阳市公共图书馆积极适应新形势,一是实现“读者有其书”,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读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读物。二是实现“设施得其用”,使各类场所、各类设备等硬件设施都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三是实现“资源得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使广大读者共享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精神、文化、科技大餐。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读者阅读人数、频率等都有所限制,客观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公益性”的体现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步伐。实行“免费开放”后,“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优惠政策为朝阳市公共图书馆带来可喜变化。读者人数、到馆率成倍增加,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不仅丰富了阅读内容,拓宽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满足了“求知欲”,而且极大降低了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成本。公共图书馆变身为“图书超市”和“阅读广场”,图书馆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免费开放”对馆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可贵的敬业精神、全新的服务理念、丰富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服务技能、文明的公共礼仪、扎实的工作作风等综合素养,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全方位、深层次、大服务、高效率、快节奏”的阅读需求。馆员们在“危机感”的压力下,掀起提升综合素养的竞赛热潮,为自身素质“全面充电”。
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类服务资源,极大提升人的素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精神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大发展、科技大超越、文化大繁荣、社会大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使更多的读者获得知识共享、文化熏陶、素质提升、人生求索的机遇,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公共图书馆在推动社会效益提升的同时,自身事业也同步发展。
服务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立身建馆”的核心要素。其内容包括馆所、场地、环境等设施资源,计算机、打印机、阅读机等设备资源,文化、科普、历史等文献资源,信息、数据、资料等共享资源等。朝阳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使用面积6000平方米,而提供给读者的有效使用面积只有4500平方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读者希望扩大阅读场所的呼声日高。现有电脑40台,可供读者使用的仅8台,打印机、阅读机等设备也严重老化和不足。现有馆藏文献30多万册,且门类尚不齐全。信息、数据、资料等共享资源还需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贮存。变资源“短板”为资源“优势”,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的公益事业单位,其经费维系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在传统体制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单一,除当地政府拨款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来源,且政府拨款的购书经费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朝阳市公共图书馆年均拨款购书经费18.5万元,在馆舍改造、图书扩量、书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经费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有偿服务项目积累资金,缓解经费供需矛盾。实行“免费开放”后,原有的服务收费被取缔,收入“资金链”彻底断裂,经费保障的“缺口”愈加严重,成为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与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内部管理靠制度、人员管理靠考评、读者管理靠规则。传统的服务模式是馆内阅览、图书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在“免费开放”环境下,随着管理标准的提高、管理矛盾的突出、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对象的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管理与服务的模式亟待创新。朝阳市公共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上对管理与服务模式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力求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模式更加“人性化、社会化、信息化”。
朝阳市公共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从事一线服务的馆员14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占全员的35%;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的占全员的70%;从职称结构看,副高以上占全员的15%。总体上,馆员队伍各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个体上,馆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等构成的职业素养还需实质性提升。提升职业素养是长期、复杂、艰巨、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锻炼、提高、任用的“人才工程”。朝阳市公共图书馆已确立“人才兴馆”的发展思路,期待早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应逐一解决。当前应择其需要重点解决4方面问题。
优化和整合服务资源,应为“重中之重”。设施资源方面,最大限度地扩充读者容量;对馆舍进行合理改造,尽量扩大使用空间。设备资源方面,增配和更新各类电子设备,满足馆员办公和读者使用的需求。文献资源方面,在保障重要文献资源的前提下,扩充馆藏图书种类和数量,实现“读者有其书”、“书书有读者”。共享资源方面,扩大网络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充实电子数据库,购买一些必备的数据库,同时建设本馆相关资源数据库,如馆藏书目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本馆特色资料数据库等,作为图书馆的基本数字资源。在优化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整合,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资源的功能与作用。
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是公益本质的回归。图书馆事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当地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广泛动员和接受社会慈善机构、各大型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热心捐助,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第三,公共图书馆要统筹规划经费的使用,重点项目重点投入,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经费管理,避免不必要、不合理开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科学设定管理制度和服务规则,构建“藏、检、借、阅、查、咨”合而为一的管理运行模式,让读者无障碍地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模式的创新要以“人性化、社会化、信息化”为目标,开设“亲情服务、延时服务、个性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开展“服务进社区”、“服务进校园”、“服务三农”等特定群体的公共服务。通过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规章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清晰,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充分利用”的工作格局,使免费开放服务成为政府惠及民生的重要项目,成为普及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馆员队伍建设是关系公共图书馆繁荣发展的“人才战略”工程。馆员的职业素养是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基础理论素质、服务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应多措并举。主要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职业道德和基础理论素质;开展竞技活动,提升文化专业和服务能力素质;实施竞争上岗,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岗位轮换,全面培养、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组织外出考察,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外地经验,提升自身素质。馆员队伍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必将为“免费开放”条件下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
[2] 张广越.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
[3] 丛海虹.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的几点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1(8).
[4] 郑良光.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1(4).
[5] 胡晓梅.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问题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
[6] 王智华.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全国新书目,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