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意识培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3-02-15 23:49:49王宝芝李雨繁
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习型读书图书馆

王宝芝 李雨繁

(辽阳市宏伟区图书馆,辽宁 辽阳 111003)

王宝芝 女,1969年生。本科学历,馆员,馆长。研究方向:读者服务工作。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耕读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和名言警句。例如,“世间唯有读书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从“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成语典故里我也可以窥见到古人刻苦读书的影子。再看近代名人,鲁迅嚼辣椒驱寒夜读,毛主席自青少年时期起就养成了边读书边记诵的好习惯。由此,我们也同样看到近代名人又是多么地喜爱阅读,阅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勤奋好学之人,为现代文明开启了智慧之窗。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媒体来查找需要的相关信息。工作和学习之余,我们在网上冲浪、看电视、打游戏、看电影。因此,在贫苦岁月里陪伴我们成长的传统书籍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淡出我们的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渐行渐远。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广泛普及,科技的快速进步,生活越来越安逸,读书的人反而越来越少,这值得大家深思。

1 国民阅读的基本状况

据统计显示,我国 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较高,达到 81.4%,远远高于成年人。其中9~13周岁阅读率为 93.5%,14~17周岁人群每年平均每人阅读图书9本。18~25周岁人群平均每年借阅图书两本,25周岁以上人群几乎人均借阅量不足1本。人们对课外书的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这一比例占到了 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分别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在 20%左右。青少年阅读活动总体来说主要基于课业的需求,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对图书的选择范围较狭窄,而且缺乏阅读技巧。同时由于知识量的匮乏,部分青少年存在阅读障碍,部分青少年思维处于懒惰状态,把阅读当作苦差事。而成年人则有所不同,成年人有更多的精力来支配业余时间,可以凭兴趣来对图书进行选择,阅读范围也较为广泛等等,所以并不存在青少年看重数量的浮躁和阅读内容单一的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功利心理。

2 国民阅读的特点

2.1 “浅阅读”普遍存在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们每天都处在网络、电视以及无处不在的广告的包围之中,它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记忆。这样的信息不仅是海量的,而且还夹杂着大量的无效信息,甚至不良信息,使我们是非、真假难辨,读者想要更多更快地获取信息,就只能进行浏览性的阅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速度”、“略读”、“跳读”等等。这样休闲放松快乐的“浅阅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和“浅阅读”相反的是“深阅读”。“深阅读”是一种可以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精读方式,需要人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光学习不思考是徒劳的,由思考而学到的知识并且产生的感悟才会使人真正受益,同时也是读书人希望达到的境界。

目前,“浅阅读”趋势在现代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的阅读需要往往是由兴趣所驱使,缺乏主动性。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深阅读”的倡导,如果听之任之,则有百弊而无一利。

2.2 “网络杂阅读”大幅度攀升

现代阅读已经进入了纸质和网络并存的时代。网络阅读的快速性、跳跃性、复杂性以及大量的链接和图文并茂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使其阅读视野近乎达到无限,容易使人们不自觉地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导致其阅读品位的下降,尤其是对青少年,对其人格成长、精神发育和知识积累,个人品德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

2.3 “参与性”和“互动性”并存

新媒体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垄断地位,互动性参与是其特点。人们在吸取所需要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博客、电子杂志等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意愿。

2.4 阅读具有偏向性

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使人们在阅读选择时感到迷茫,有的注重自身获得知识的需要,有的偏好在形象感受、过程体验中获得大量的精神满足。据统计,70%的国民在进行阅读时多无目标选择,阅读内容以小说、故事、娱乐新闻、休闲时尚类书籍为主。他们借阅的书籍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随意性,猎奇和消遣为主要特征。

2.5 电子书和手机阅读深受欢迎

一张小小的存储卡,放到M P 3和M P 4里就可以进行阅读,手机可以上网,可以观看电影,也可以阅读书刊。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进行阅读的读者较多。电子书方便、快捷、花费少,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3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阅读人数的下降,国民的心态、文化素养、生活方式、消费心理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追求消遣、娱乐、实用、功利的目的正在明显加强,在匆忙的生活中不知不觉与阅读学习逐渐远离。因此,推广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3.1 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应该发挥作用

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社会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但脑袋却越来越空。很多人因工作而忙于应酬,却离读书越来越远。因此,政府要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应当主动担当学习型社会的领航者。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图书馆物质上的保证和支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社会文化事业的力度。不仅要把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而且要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谐的学习型社会需要国民素质的极大提高,读书不仅能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增加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3.2 图书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平台

“学习型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 1968年出版的《学会学习》一书。20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它的一个原则是:“每一个人必须连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社会。图书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国民阅读率,让读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图书馆是提供阅读和阅读服务的重要场所。

3.3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信息,并提供学习利用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出现代表了一种社会信息保障制度的形成,它能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公平地享有自由阅读的基本权利。关于图书馆的作用和社会职能,一般主要认为有4种: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因此推进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长期使命,尤其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为社会公众提供自由、平等、宽松的阅读服务环境,保障公众的阅读权利,则是图书馆的天职。

4 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4.1 争取政府支持,发展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属于公益性事业机构,发展图书馆事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加强与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宣传图书馆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图书馆工作,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现状,对图书馆工作做出正确评价,进而支持图书馆工作,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图书馆应向政府宣传本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国民利用图书馆的程度和收益大小等等。还要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使政府把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更要如实报告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出制约和影响工作的原因,使政府做出相应的决策,为图书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4.2 提高馆员素质,优化服务环境

首先,方便读者。延长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调整图书馆的作息时间,体现人性化服务的思想,保证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真正让图书馆服务于读者。营造温馨、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积极宣传。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知名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扩大服务层面,通过开展查询、外借、阅读、展览、讲座、报告、竞赛等活动宣传图书馆,把这些活动送到学校、企业、社区、部队、机关等单位,将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再次,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才能保证馆员在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认真接待每一位读者,服务每一位读者,推动公众阅读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和“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4.3 丰富馆藏资源,吸引读者阅读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丰富的馆藏储备、没有特色的馆藏就不能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尤其注重馆藏文献资源的学科体系建设,并保证文献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既要考虑大众读者的普遍需求,也要兼顾读者的学科需求。

4.4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各方协调,各项措施并举。每年公共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中都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活动邀请专家与读者参与讨论;通过互动反映和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阅读倾向,培养广大读者读书的兴趣,组织对热点图书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职能。定期举办主题多元化的讲座,定时发布新书通报、热点图书评论,让读者及时了解馆藏新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好书。

4.5 重视青少年读者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能够为青少年提供阅读的环境,培养他们从小阅读的习惯,为他们在图书馆接受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图书馆可以和中小学校联合,到学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读书活动要以推广科普阅读为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4.6 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要提高全民阅读率,我们还必须关注那些被称之为“弱势群体”的读者。一是根据盲人读者的特殊需要,组建盲文阅览室,使盲人读者只需轻轻移动鼠标,就可享受有声资料视听、互联网信息浏览、电子信息查询等特殊服务。二是要设置残障读者专座,而且要为他们送书上门。要大力发展流动图书馆,向没有阅读条件的贫困地区输送图书,为更广范围的读者创造阅读条件。图书馆还可经常性地组织募捐书籍活动,鼓励城市居民拿出家里的闲置图书捐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推动全民阅读、培养大众阅读意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必须融入社会,敞开大门,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阅读推广和指导,引导读书,传播知识,营造氛围,使图书馆散发独特的书香吸引力,真正成为国民终身学习的场所。

[1] 余梅.建设学习型城市 树立图书馆形象[J].图书馆,2010(3).[2] 吴曦.城市需要图书馆的N个理由[J].图书馆论坛,2009(6).

[3] 李玉梅.面向社会阅读的图书馆服务功能分析[J].图书馆界,2008(3):24-26,36.

[4] 朱学武.霍晶.公共图书馆应构建全民阅读的平台[J].图书馆学刊,2008(5):90-92.

[5] 范敏.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 提升市民阅读素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57-59.

[6] 赵策.公共图书馆推动社会阅读对策探微[J].图书馆学刊,2010(3)72-74.

[7] 宋林鹰.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学习型读书图书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1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我们一起读书吧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0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