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倩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郎小倩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当代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是提升人民生态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人民生态道德修养、保护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实现途径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得以有效发挥。
机制原义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在生物学领域,机制就是指生物机体机构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经济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功能。有学者认为机制即制度,也有学者认为机制就是体制,也许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这样概括,但是我认为,这些把机制直接的完全等同于制度、体制或其他事物的理解是不够深入和全面的。机制相对于其他相近词来说,更强调其所在领域或所指机体中,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以及组织机构。它能使制度有效运行,使机体各部分紧密结合,进而促进机体不断完善。
机制要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比较稳定、规范的相应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系统”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也就是说存在对其发展有益的动力源、组织机构、监督机构、评价机构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有两部分组成,即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其中内部机制包括个体生态道德的认识能力发展、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坚定、知行统一的行为习惯养成等个体道德体系形成过程。另外,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受到社会舆论、政策法律、全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即外部机制的牵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必须建立稳定、优质的长效机制,优化影响生态文明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以保证社会主义生态制度正常运行并得以有效发挥。
(1)生态道德的认识过程
生态道德把自然纳入道德范畴,强调自然的价值和权力,改善了传统道德以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调节为中心的逻辑框架,明确了人对自然必须承担的道德责任,在享受从大自然中索取物质利益的同时,平等对待大自然里的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生命,把人类本身看成是存在于自然界万物其中的一个高级物种,是“自然权利”的捍卫者,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安定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生态道德就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形成的、自觉遵守生态规律的一种意识形态,具体来说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态规范或准则。生态道德认识即客观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2)生态道德的情感体验
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检验生态实践活动是否符合自身道德认知和道德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人们主动维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是伴随着生态道德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个体生态道德情感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内心生态道德意志的坚定,生态道德评价体系的标准,和对生态道德行为的判断与实施。
道德情感体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部机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文明的缺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明善恶、辨是非、知羞耻、走正途。如果一个人的生态道德情感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这种情感就会在其实践中起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支持或约束他某些行为,甚至能够激发、影响他身边的人热爱生态保护事业、热爱人类的美好家园,成为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诉求和为之奋斗的决心。所以,道德情感是生态文明建设内部机制的调节器。
(3)生态道德意志的内化
生态道德意志是生态道德情感的升华,是理性道德情感的更高阶段,是一种坚定不移、为建设生态文明事业、造福子孙后代而奋斗终身的信念。当人们做出一种道德选择,而现实环境却存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只有靠顽强的道德意志才能有实现既定道德目标的可能,否则,即使主体的生态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已经基本形成,也很难付诸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意志可以理解为自律,坚持走生态文明道路,归根结底是靠每个道德行为主体的自律。所以,道德意志是评价主体是否具备健康生态道德的标准,也是连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内部机制的动力源。
(4)生态道德行为的外显
生态道德认识是个人意识,也是全社会的普遍意识。它需要与生态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否则就如同“纸上谈兵”,最终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一定的主体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结合,就必然形成主体一种稳定的道德行为选择,这就是道德行为习惯。①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其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受教育者在没有任何监督和外力的推动下,能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保持端正的道德态度,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受教育者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从认识、情感、意志、需要、信念等各个方面达到了内化的程度,因为道德行为是道德内化的必然结果。
把生态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看成是生态文明建设内部机制的组成部分,符合道德心理结构的“四因素说”。这种说法最早是零散的出现在《论语》中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主流。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只有在应用到道德行为中时,才能积极的发挥效用;只有将道德之知转化为道德之行,才能算完成整个道德过程。道德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道德内部机制的表现形式;知、情、意、行的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内部机制的必要条件。
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的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要靠自我认识、自我约束,也要有相应的外部机制来调控,即社会导向、道德教育、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其中社会导向和道德教育是解决人意识问题的,尤其是道德教育。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是解决人行为问题的,是外部强制性措施。
(1)导向机制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的行为能对社会进行改造,社会的千变万化也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舆论,舆论与道德并不相同,但二者也是密不可分的。舆论是在社会长期发展和人的群居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数人较为一致的共同观念,而道德是与法律相对应、以传统习俗为依托的无形的行为规范。舆论是道德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对个体的道德行为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其作用有很多时候甚至超越的法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还相对淡薄,在这种情况下,“人言可畏”容易成为人们道德行为的风向标。社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而法律具有滞后性,其步伐赶不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只有舆论的监督一直保持着它特有的权威性。
榜样的力量是社会导向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它的作用与舆论有所区别。舆论有通过“人言可畏”来约束公民行为的功能,而榜样是某些领域的道德楷模,往往有坚定的意志和鲜明的具体事迹,能更直观的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正能量,更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感动、敬佩和自觉效仿等情感。榜样有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看似平凡,因为他们默默无闻。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舆论的导向作用和榜样的力量,如果每一个遵守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和谐的行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赞扬,那么相信每个个体都会积极、努力的去建设生态文明,反之,每一个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就会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和道德追问,就不难让这种行为烟消云散。
(2)教育机制
保护生态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生态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在社会行为中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教育是解决人内心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道德教育从内容上讲,包括国情教育、生态德育和公民责任心教育。这里的国情教育其侧重点主要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环境承载力、等方面,使人们对我国生态环境有初步认识,对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政治、生态与文化有宏观了解,培养全局意识。生态德育是培养公民保护生态、建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环境恶化程度如此之深,与人口素质低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公民责任心教育虽然看似老生常谈,但也是重中之重。“唯我独尊”的人是不能够在社会上长久立足的,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开始。同样,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地球看成人类的家园,只有具备这样的责任心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就是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机制来保障长期、稳定的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与法律相似,但也有明显不同,法律是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措施,而制度更接近于道德体系的正式化、官方化、规范化。“如果守规矩、讲良心、有道德会让你吃亏,那不是你错了,而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这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在发表感言时说的话。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生态破坏严重、只依靠道德评价和社会导向是不够的,因为这两种方式不规范、不正式、不具有强制性。制定公正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明确哪种行为是错的、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哪种行为是对的,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褒奖,是生态文明建设外部机制的基本框架。
(4)约束机制
法律约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强制性制度保障措施,现代社会更是缺少不了有效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生态文明的认识转化为生态道德行为,要依赖法律的权威性使人敬畏。要使生态文明的经验成果和利益受到保护,必须依靠法律进行调节。②因此,法律是生态文明建设外部机制的有力支撑,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生态法律体系,以约束、调节公民的生态活动。
“生态道德是指将生命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③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生态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人的生态道德认识,培养生态道德情感,树立生态道德信念,指导生态道德行为,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中涵盖着各种复杂的道德关系,其中有人与自然的,也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还有个体与整体等等,从这些道德关系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复杂性与矛盾性无处不在,把握和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行为主体,人类既要从自然中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还要获得对未来发展有益的物质利益,又必须得考虑自然承载力,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留下一片后土。
首先,关注传统文化生态思想与当今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儒家的“天地人和”思想、《周易》中的天人调谐说、道家的“人性自然”“道法自然”……这些奠定我国现代文化的基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无不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无不深刻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对于这类思想我们应多进行反思、借鉴和创新。其次,对西方先进的生态伦理思想坚持“拿来”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生态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我国晚于西方几十年,我们一定要吸收经典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为我所用。也不能照搬任何一个思想或案例,必须结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
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的关系、内容及其复杂,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对象、形式、方法等,必须进过反复斟酌、反复验证,从多层次、多角度科学的入手。如评价对象上,对待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评价标准肯定不同;对沿海开放地区与内陆闭塞地区,评价方法也不能统一规定。但是,评价的内容一般都包括区域人民生态道德发展水平、区域生态文化环境、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法制建设。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要在这些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指标的选取,坚持个性与共性、科学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掌握大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加强生态法制宣传,依法进行生态化管理,把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细胞,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人民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大深远意义,认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明确违法行为将受到严惩,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消费要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价值、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社会舆论创造了新的形式和平台,空间、微博的盛行使社会生活更加公开、透明,我们可以利用这类大好资源,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因素纳入社会、机关、企业、个人的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深入宣传资源性产品的成本和利益,倡导合理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注释:
①李承宗.第五章:和谐生态伦理的调控.《和谐生态伦理学》2008.1湖南大学出版社.
②董文兵,夏从亚《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和法律的作用》石油大学学报2005.12.
③刘经纬,黄超.生态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 191页.
[1]吴瑾菁.道德认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郑永扣.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汪应曼.经济转型与道德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李承宗.和谐生态伦理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7]董文兵,夏从亚.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和法律的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2005(12).
[8]谢青松.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持和法律保障[J].云南社会科学,2008(1).
[9]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Approach
LANG Xiao-qian
(School of Marxism,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ot only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everyone's vital interests,but also has relations with the happiness of descendan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ecological ethics.It's the only rout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build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thics of people and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mechanism;realization approach
C913
A
1008—7974(2013)05—0049—04
2013-06-20
郎小倩(1988-)女,吉林延吉人,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