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爱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幼儿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积极意义.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类型,它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数学实践需求,实现数学实践活动的综合价值.幼儿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实践的具体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开展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以丰富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促使幼儿早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数学操作就是幼儿教师创设操作环境,提供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拆一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感知数学经验,获得数学技能的活动.幼儿通过操作具体材料,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发现物体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发展其认知结构.操作活动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数学生活就是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并把在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是启动幼儿思维活动的最好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实践不仅能使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积累初步的数学经验,而且能加深幼儿对课上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于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幼儿园、家庭和周围社区的情感也有积极意义.
数学游戏就是幼儿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游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趣味的游戏之中,可以巩固、拓宽幼儿所学的知识,经过深化认识,进而开阔思路,活跃思维,使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身心放松,能全身心地投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智慧,对于训练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数学实验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学习为目的,以已有的数学经验为基础,运用实验材料,通过某一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验证或探索数学知识和现象的活动.数学实验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数学实验能凸显幼儿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幼儿通过观察、测量、实验、猜想、交流和验证,习得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学习,增强创造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数学调查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主动获取蕴藏于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作出简单决策的活动.通过数学调查,可以使幼儿的数学学习从封闭的书本和禁锢的教室中走出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理解周围环境和世界,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数学调查,能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调查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等能力.
数学设计就是幼儿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各种作品的活动.如设计各种头饰并画上不同数量的小圆点、运算符号和几何图形等数学符号,然后带上设计的头饰进行游戏.数学设计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可以使幼儿在设计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日记就是幼儿主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用形象的符号进行记录的活动.数学日记可以使幼儿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幼儿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可以使幼儿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可以扩展幼儿的眼界,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幼儿掌握多样化的记录方法,学会把精彩的数学生活“留下来”.
数学操作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把握操作的实质,让幼儿在数学操作中充分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在操作中思考、探索、交流和表达;要求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操作环境,包括操作的氛围、时间、空间和材料等,以确保幼儿的操作顺利进行;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数学操作类型及其特点,加强指导,发挥各种操作类型的价值;要求幼儿教师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评价和反馈,及时总结和提升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操作经验,并据此形成幼儿初步的数学知识.
数学生活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树立生活教育的意识,随时、随事、随处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并在这种感受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要求幼儿教师拓展幼儿数学生活渠道,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要求幼儿教师创设环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事实和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创设“商店”的情景,引导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10以内加减的关系,解决买卖中遇到的数量关系问题.
数学游戏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特性,以实现游戏的真正价值.认识游戏的工具性,是指游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认识游戏的目的性,是指游戏的本源是促进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如情节性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口头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和数学智力游戏等;要求幼儿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游戏的类型、数量、情节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的指导.如小班数学游戏中的情节应较多、较浓,并且常常应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情境性.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在游戏的情节和数量上则应逐步减少.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采用口头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
数学实验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经历实验的基本过程,从中体验到数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这个过程一般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要求幼儿教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数学实验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相对较难,需要幼儿猜想、实验、探索和解决实验中的诸多问题,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教师要有耐心,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合理安排实验的内容;要求幼儿教师应相信幼儿,让幼儿大胆实验,充分探索,认真思考,重视幼儿各种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数学调查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好适宜的调查题目.幼儿调查的题目最好是幼儿喜欢的,对他们有一定挑战性的,又是他们能力所能达到的;要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引导幼儿调查幼儿园小朋友喜欢吃的点心,在调查完成后,与幼儿一起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把调查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画出来,然后共同讨论,得出哪些点心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哪些是不喜欢吃的,最后把调查的结果提供给食堂.这样,以后小朋友就可以吃到可口的点心,而又不会造成点心的浪费.
数学设计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的各种数学设计活动提供充分的材料、充裕的时间、充足的场地,放手让幼儿动手设计、动脑思考、积极互动;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设计活动,以满足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如用几何图形卡片设计出各种图案、采用数学排序的方式设计出漂亮的服饰、制作各种钟表等;要求幼儿教师重视幼儿数学设计中的合作和创新.引导幼儿之间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幼儿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设计出各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数学作品.
数学日记的实施,要求幼儿教师增强幼儿日常观察的有意性.幼儿生活的周围处处有数学,幼儿每天也在接触着大量的数学,但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无意识性比较明显,幼儿生活中的大量数学往往从他们手中溜走.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要求幼儿把每天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记录下来;要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可以用圆点记录,可以用符号记录,可以用几何图形记录等,使他们学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要求幼儿教师应组织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记录结果.这样可以使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寻找较佳的记录方式.
幼儿数学实践类型是丰富和多样的,各类型对于幼儿具有共性或个性的发展价值.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的共同规律,科学组织每一次活动.同时,又应把握好其个性特点和各自的规律,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莉.数学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海菊,陈冬.数学实验课程的开展与认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76-78.
[3]张卫星.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操作活动更有价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