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育英,曹 智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近年来,高职教育注重抓内涵、重实效,呈现出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随之上涨的趋势,然而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各类高职院校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高职教育也出现了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危险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类高职院校也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危于一局的局面。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抓住生源、打好品牌,则成为新形势下各类高职院校必然的发展方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老先生的这句话道尽了教师职业的定义。高等职业教育所传授的正是一种“道”,一种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赖以生存的“道”,这种“道”即为技能。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及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在不长时间里,围绕教育发展和包括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内的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连续出台,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以土建类专业为例,目前,借助建设行业蓬勃发展的东风,人们对土建类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并趋于升温状态。如何造就一大批既能胜任一线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培养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全面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思路。
当前,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等突出问题,其关键是土建类师资队伍实践技能欠缺。目前形势下,培养机制不足以提升其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院校硬件建设相比,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复杂、建设成效相对较慢的特点。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是土建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高素质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技术保障。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的执行,充分考虑专业教师的来源、专业定位、现有基础等诸多因素,结合自身的心理定位实行分类别、分阶段、分层次确定其未来规划目标,并要有配套的制度以帮助其成长。
现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还远未形成,土建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在土建行业难度很大,请进企业一线人员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还处于院校一头热的困境。由此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增大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土建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实践技能则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土建类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知识是进步的源泉,技术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进步的手段。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方能具备掌握熟练技术、提升业务能力,给予实践验证理论的摇篮,方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推广和运用,那么,我们作为土建类专业教师,如果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对运用的技术、操作的设备、试验的工艺、选用的材料不加以关注,不能够深刻的理解运用,还能称自己具有很高的实践技能吗?还能称自己具备“双师素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即使懂得如何操作,那也仅仅是一种操作,而不能称之为“技能”。土建类专业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包含逻辑学思维、包含科学的理论、包含严谨的技术、包含各种职业岗位丝丝入扣的联系。因此,想推动高职教育土建类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对该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性的进行梳理,同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系统性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并不断的完善。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人类要做到不断反省,倾听内心地声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达到自我定位的实现。同样,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对专业的兴趣,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才能,让自己在不断肯定的过程中加以进步。可见,职业的选择和后期的发展是个人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作为土建类高职专业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自己敢于下企业、甘于上一线的心态,要综合评价自身的优劣势,给自己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定位和发展空间。只有我们认可了这种心理定位,才能在不断的工作中培养真正的兴趣,才能获得职业生涯中许多深刻的工作体验。职业选择并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还是自我肯定的个人价值观和成长经历。因此,在土建类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全面把握整个团队所有个体的心理定位,变建设为主动被培养,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质量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土建类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真正熟悉企业工艺流程、了解企业需求的教师不足,专业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弱,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师结构不合理,这也是其他专业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大力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成为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院校的机制体制是建设是否可行的外部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环境。而教师的个人定位则是影响建设成效的内部因素,在院校发展氛围下,教师能否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实践能力与“双师素质”的提升、继续教育等,深刻的影响着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否达成。
3.1.1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程度决定着高职教育是否能可持续发展。鉴于目前高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政府更应该发挥政策导向的动力源泉作用,建立健全各类推动高职教育的相关机制,促进高职教育摆脱困境,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高职院校从教的制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高职院校很难聘请土建类企业一线人员,由于技术的进步,土建类施工处于基本上没有淡季的旺盛发展时期,技术精良的企业一线人员没有闲暇时间进行支教工作。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制度在保证能有企业一线人员愿意来高职院校进行兼职工作的同时,又能不损害自身和企业的利益;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吸纳院校专业教师从事企业实际事务的相关制度。该项制度能够把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的行为具体化,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能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用实践验证理论,真正达到“双师素质”;三是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队伍的制度。加大“校企共建”力度,制定校企共建师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培养规模,使职业院校的师资配备能够符合高职教育办学规律,适应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同时,也应给予企业一定的利益分配,让企业在校企共建中愿意充当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
3.1.2 院校政策。制度建设是促成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一项关键环节,是深化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以教育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契机,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来保障不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际途径有四,一是根据专业教师实际情况与个人心理定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该建设规划要站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给予教师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途径;二是根据教师以往的业绩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植,优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能力提升,比如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挂职锻炼等;三是学院采取经济鼓励措施,可定期对参选教师进行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估,并形成长效机制,对能够主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并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升其积极性;四是学院主动和走在前端的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互访互学,定期做有关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等新型理论的研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做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2.1 实践能力提升。既然选择了高职教育,高职教师应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姿态。专业教师应多方联系,自主寻找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而不应该认为师资培养是学校的事情,等着学院外派。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根据专业性质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实际参与,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达到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企业长期培养出的友好关系,进行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对接,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的目标。
3.2.2 双师素质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维持在“双证型”教师的层面上。“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没有进过企业,没有挂职锻炼,只是纯粹考取了跟专业相关一种资格证,从技术能力来看,这些教师并不具备双师素质。但是,从反面也可以看出,想要建设高职类师资队伍,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不失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方式。只是,想要真正推进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个人要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前提下,真正掌握该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得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有很大提升。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行为,不能违背,并且还需积极主动的进行自身的培养和建设。
3.2.3 继续教育。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能力、政治素质,也应有真诚的爱心、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事业心,更应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途径进行自我充电,进行继续教育。途径有三,一是教师可以进行学历层次的提升。根据教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学历提升规划,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达到专业知识更加系统性的目的;二是利用院校政策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院校外派教师培训学习覆盖面不会太大,因此,教师应积极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成效,成为本专业骨干教师,争取多一些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三是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积累、沉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每个人主动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是一笔学不完的知识财富,因此,要充分利用业务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专业前沿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九层之台,始于垒土。”知识没有终点,技术没有尽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不断的进步,不被社会抛弃、不被行业抛弃。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适应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则是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成效,创新并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的关键要素。
[1]梁煜锟.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及对策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6).
[2]宋健.基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邹叶茂,张崇秀.试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