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向双聘”机制,推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2013-02-15 09:16许芳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向办学校企

许芳奎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所谓“双向双聘”中的“双向”是指高职院校需要聘任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行业企业也需要聘任高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以促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是相互的;“双聘”是指高职院校或行业企业的高级人才既受聘于行业企业,同时也受聘于高职院校任职。对高职院校而言“双向双聘”机制的构建对于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双向双聘”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双向双聘”机制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种任务定位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特别指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因此参加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是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本途径。构建“双向双聘”机制能够从组织、制度、内容等多方面保证教师参加企业实际生产和技术研发工作。

(二)建立“双向双聘”机制是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双向双聘”机制可以强化校企合作关系,使得聘请更多的、高水平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任职成为可能。

二、关于“双向双聘”机制构建的思考

构建“双向双聘”机制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相关政策文件,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一)前提与基础

其一,利益共赢是构建“双向双聘”机制的前提;其二,资源共享是构建“双向双聘”机制的基础;其三,合同或协议是构建“双向双聘”机制的基本保障。

(二)组织系统设计

根据“双向双聘”工作内容及要求,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设置相关组织机构,规定职责、权限及工作范围,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是“双向双聘”工作正常运转、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1.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行业企业领导及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社会相关职能机构人员、学校领导及专家型教师等组成,统一领导“双向双聘”工作。

2.职能管理部门。行业企业人事及科技部门人员、学校人事及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等成员组成的联合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双向双聘”工作。职责是根据合同或协议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合作内容并实施管理;负责合作双方的交流与沟通等。

3.工作组。设置由行业企业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受聘人员等成员组成的工作组,具体落实合作工作内容。其职责是: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执行具体工作任务。

(三)制度建设

制度是规范或规定,是指导和约束组织成员办事的规程和行动准则。行业企业与学校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双方的实际,制定与完善“双向双聘”工作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处理好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激发工作和创新的导向作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应有利于激发行业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合作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鼓励探索创新思维、理念,建立具有特色的合作方式、形成亮点突出的合作方法和手段。

2.人性化和服务性的体现。制度具有鲜明的规定性和约束性特征,但规定和约束不是目的,制定制度的目的是提供标准与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工作目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应容易使大多数人理解、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引发消极行为,同时制度作为指导性文件应便于操作执行、方便使用。

3.显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功能。评价功能的核心是正确评价合作工作的成绩。评价功能的运用就是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与方法,有利于良好合作关系,保障工作正常运转。评价标准与方法应注意考虑工作内容的全面性,认可每一项工作、每一名人员的劳动价值;评价结果必须公平、公正、透明,以贡献服人。

三、推动与保障“双向双聘”机制运行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校企一体化发展规划,形成“双向双聘”合作机制

校企一体化发展是行业企业与学校发展的共同要求,制定校企一体化发展规划是双方合作的具体体现。行业企业与学校应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根据合作的意向、目标、内容,充分了解与研究合作方需求,将“双向双聘”工作纳入各自的发展规划,使“双向双聘”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形成完善的“双向双聘”合作机制。

1.行业企业的合作动力与对策分析。从行业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聘任学校高级人才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学校高级人才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行业企业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知识和专项岗位知识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学校高级人才共同进行产品技术研发、策划经济活动方案等,提高行业企业科研能力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行业企业应加强与学校交流沟通,规划与组织“双向双聘”工作。一是签订合作协议,将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纳入双方的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应成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坚强后盾,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行业企业职工素质做贡献。二是建立合作组织,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活动,随时了解双方需求,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行业企业科研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促进行业企业科研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进行人事管理改革,校企双方制定政策和制度,鼓励高级人才到合作方任职。

2.学校的合作动力与对策分析。从学校角度分析,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提升办学实力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聘任行业企业高级人才的目的一方面是利用行业企业高级人才对人才市场的了解及敏感性,帮助学校研究确立办学方向、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使学校办学能够更加贴近市场,人才培养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利用行业企业高级人才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以及对现代职业岗位标准的熟悉和把握,深层次参加学校教学活动,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通过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际研发项目,接触现代工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增加实际工程项目研发和实际生产知识、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推动“双向双聘”工作。一是充分依靠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参与学院教学工作。二是建立主要由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库,整理、归纳完善的个人信息资料,依靠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承担生产性实践教学工作。

(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双向双聘”平台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是行业企业与学校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实施“双向双聘”工作的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核心工作应当是根据合作协议和生产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校企共同开发科研、生产与教学项目,通过共同研究、共同生产、共同教学,形成生产与教学的组织、人员、数据、资源配置、任务进度、信息技术多方面的共同管理,实现人才的充分交流、优质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必须重视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强化行业企业在办学中的地位,以此推动“双向双聘”工作。

1.以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设置专业。依托行业办学,其重要表现就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应邀请行业企业共同论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发展动向、趋势要求,确定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为重点建设专业。在办学中地位的增强,可以促使行业企业对“双向双聘”工作产生更大的热情。

2.以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为主确定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办学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是要以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出发点,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人才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积极推行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目的。对人才需求的满足,可以加大行业企业投入教育的力度,推动“双向双聘”工作。

3.以行业企业人员为主实施生产性实践教学。不断加大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大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才能“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显著提高”。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具体实践教学工作是搭建“双向双聘”平台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保障“双向双聘”运行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从目前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一是创新校企合作关系的有效模式,它可以从资源、组织、内容、利益等多方面推动“双向双聘”发展。

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为核心,由多个优势互补的独立法人主体组成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以资产连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并明确三个鼓励: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等加强合作,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联合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鼓励职教集团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赢利合作的组织形式,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职教集团采取连锁和加盟等企业组织形式,统筹办学资源,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了“双向双聘”工作的利益基础。职业教育集团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充分尊重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追求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特别是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企业加入教育集团,使办学单位能够得到更多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优质资源的注入,激发了各成员办学的积极性,为成员之间的“双向双聘”工作提供了利益保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双向双聘”工作的组织基础。以资产连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各成员在办学方向、目标、形式、范围等方面有高度融合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运转,这为成员之间的“双向双聘”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是企业和学校以产权、管理体制、契约等形式维系的,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一具有目标的高度一致性、资源的高度融合性、行为的高度协调性等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校企合一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一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对校企合一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同时鼓励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目前我国有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一办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实践,形成了宝贵经验,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校企合一使校企双方能够统一规划“双向双聘”工作。从目前校企合一办学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类形式:一类是产以权关系维系的校企合一,表现为企业办学、学校办企业;第二类是以管理体制维系的校企合一,表现为行业办学;第三类是以契约或合作协议维系的校企合一,表现为企业利用学校环境设置生产车间(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是学校利用企业环境(生产车间)组织教学。三种形式的维系因素都能够促成校企双方在追求目标、资源共享、组织行为等各方面保持高度一致性,能够统一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与协调“双向双聘”工作;校企合一使“双向双聘”工作成为校企双方资源融合的具体任务。校企合一使得校企双方成为利益追求与共同发展的整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赢”成为这个整体的工作原则,高级人才之间的交流与互聘成为整合优势资源、追求更高利益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双向双聘”发展

高级人才之间的“双向双聘”实质上是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行为,这种合作来自于市场的需要。目前受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弱势地位以及产出周期的影响,在短视思维作用下,一些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激励作用有限,使得校企合作容易出现表面化和短期行为。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政策支撑导向。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构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关键。

1.制定支持政策,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职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力度地出台税收优惠等鼓励行业企业投入教育、实行企业合作的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关注教育的热情,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咨询机构等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通过立法、投资、评估、指导等方法引导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政府作为管理者要对校企合作的形式、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规约,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校企合作深化。

2.加强舆论宣传。政府要发挥宣传职能,利用媒体实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作用,倡导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通过舆论宣传导向,鼓励大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各类基金,用于推动校企合作。同时根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仅仅将校企合作看作是改善办学条件的一种手段、忽视服务企业意识的实际情况,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服务企业,使校企合作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服务机构。在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建立由教育及相关部委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协调小组,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负责研究、制定推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确定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协调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政府要成立扶植校企合作的服务机构,利用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务组织机构、媒体、资金等各种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履行公共职能,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推动校企合作的展开。

4.改革人事评聘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新进专业教师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事管理改革试点。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部应会同人事劳动等部门研究制定校企高级人才交流政策、办法,为推动“双向双聘”工作并最终实现“双向在编”提供保障。

[1]俞立中.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01).

[5]吴家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1).

[3]许芳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双向办学校企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