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对《长恨歌(传)》的借鉴研究

2013-02-14 07:45:57杨夫高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杨贵妃长恨歌天皇

杨夫高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天津 300204)

一、引言

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平家物语》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学者御桥德言(1973)、松尾苇江等对《平家物语》中借鉴引用的中国文学作品做了较为详实的考证。其中,《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对《平家物语》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120句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传》是陈鸿创作的叙事散文,两部作品均讴歌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恋故事,内容取材于史实而加以铺张渲染,表达了唐玄宗痛失杨贵妃的悲哀,主题是“长恨”,寓有劝戒讽喻之意。两部作品基本同时传入日本,《平家物语》中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恋故事的借鉴主要集中在这两部作品上。

《平家物语》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拥有150多个版本。每个版本的主题构思与形成特点均有区别,对《长恨歌(传)》的借鉴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综观《长恨歌(传)》影响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被认为是最古版本的延庆本。并且基本都是对局部章节的影响研究,缺乏对某一版本的整体论证。

在众多版本中,觉一本①作为最广泛流传的标准读本,近年来在主题构思研究方面备受重视。本文以觉一本《平家物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考察和实证分析,探讨觉一本《平家物语》中《长恨歌(传)》的借鉴方法。

二、《平家物语》对《长恨歌(传)》的借鉴

觉一本《平家物语》中共有9处借鉴了《长恨歌(传)》。

(1)对平家恶行无人敢言

六波羅殿の禿といひてンしかば、道を過ぐる馬車もよぎてぞとほりける。禁門を出入すといへども、姓名を尋らるるに及ばず、京師の長吏、これが為に目を側むとみえたり。(巻一「禿髮」)

「禿髮」描写了外戚平家一门的骄横无理。平清盛精心挑选了300名精壮少年四处探听访查,一旦发现说平家坏话的人,立刻严格取缔。对于平家的恶行,人们虽然心中愤慨不平,却不敢说三道四。由此引用了“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长恨歌传》)的诗句将平家的骄奢与杨氏一门的跋扈联系在一起,讽喻平家的恶行。「禿髮」位于昭示平家吉兆的「鱸」和描绘平家荣华的「吾身栄花」这两个章节之间。此时,由于平清盛女儿平德子贵为高仓天皇的皇后,平家一门的荣华可谓如日中天。将平家比喻为在安史之乱中遭遇灭门之灾的外戚杨氏一门,给日渐昌盛的平家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

(2)二条天皇强娶故近卫天皇的皇后

しかれども、天下第一の美人の聞えましましければ、主上色にのみそめる御心にて、ひそかに高力士に詔して、外宮にひき求めしむるに及んで、此大宮へ御艶書あり。(巻一「二代后」)

「二代后」描写了不稳定的社会局面以及院政末期皇权皇威的衰退。后白河法皇与二条天皇虽为亲生父子,却摩擦不断。沉溺于女色的二条天皇不理朝政,因强娶故近卫天皇的皇后,受到后白河法皇的反对以及天下人的谴责。文中借鉴了“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长恨歌传》为二条天皇的荒唐行径寻找历史依据。由此可见日本古代在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有参照中国先例,寻求解释依据的传统。日本中世初期在思想和文化上尊崇中国古典文化的习俗可见一斑。

(3)高仓天皇即位巩固平家昌盛

楊貴妃が幸ひし時、楊國忠が盛えしが如し。世のおぼえ、時のきら、めでたかりき。入道相国、天下の大小事を宣ひあはせられければ、時の人、平関白とぞ申しける。(巻一「東宮立」)

「東宮立」描写了高仓天皇登基,巩固了平家昌盛。原来,高仓天皇的生母平滋子是平清盛正妻的妹妹,备受后白河法皇宠爱。文中借鉴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长恨歌》)。“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等诗句(《长恨歌传》),将平滋子比喻为杨贵妃,将平清盛、平时忠等人比喻为杨国忠。然而,杨国忠等人的荣华并非长久,这样的借鉴使人不禁对平家的命运心存隐忧。由于平滋子的皇子即位,更加巩固了平家作为外戚的地位,天下大事皆听命于平清盛和平时忠等外戚。

(4)平德子承受妊娠之苦

かかりし程に、中宮は月のかさなるに隨つて、御身を苦しうせさせ給ふ。……唐の楊貴妃、梨花一枝春の雨を帶び、芙蓉の風にしをれ、女郎花の露おもげなるよりも、猶いたはしき御樣なり。(巻三「赦文」)

在平清盛的一手策划下,清盛的女儿平德子成为高仓天皇的皇后。婚后第六年,在平家一门的翘首期待中,平德子终于怀孕,即将诞生龙子。该段文字形象的描写了平德子怀孕期间备受妊娠之苦,其凄婉的样子犹若杨贵妃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美人的容貌及姿态时,经常会引用中国古典名篇中的诗句加以渲染。此处将平德子的身体疾苦与杨贵妃思念玄宗而不得相见的精神痛苦重叠在一起,将平德子隐喻为杨贵妃。平德子产下皇子,母凭子贵,平家一门更加权倾一时,在平清盛的斡旋下,该皇子年仅3岁便登基,成为年幼的安德天皇。

(5)高仓天皇宠爱葵前

「女をうんでも悲惨する事なかれ。男をうんでも喜歡する事なかれ。男は侯にだも封ぜられず。女は妃たり。」とて、后に立つと云へり。(巻六「葵前」)

「葵前」描写了高仓天皇的一段风流韵事。葵前虽然身份低微,但却受到高仓天皇的宠爱。于是有人借用“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长恨歌》)。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诗句 (《长恨歌传》),传言说葵前可能会升格为“女御”。而高仓天皇却因为顾忌这样的传言,再也不敢宠幸葵前了。

(6)后白河法皇痛失平滋子

天に住まば比翼の鳥、地に住まば連理の枝とならんと、漢河の星をさして、御契あさからざりし、建春門院、秋の霧にをかされて、朝の露と消させ給ひぬ。(巻六「小督」)

后白河法皇身边令人悲伤的事情不断发生。曾经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的平滋子也香消玉损。此处将平滋子比喻为杨贵妃,将玄宗痛失贵妃的心情与后白河法皇痛失平滋子的悲切之情重叠在一起。

(7)后白河法皇思念平滋子

まづ故建春門院の御方を御覧ずれば、岸の松、汀の柳年へにけりとおぼえて、木だかくなれるにつけても、太液の芙蓉、未央の柳、これにむかふに、いかんが涙すすまざらん。彼南内西宮のむかしの跡、今こそおぼしめし知られけれ。(巻六「祇園女御」)

该段文字先是借用“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诗句对故平滋子居处的景观进行了写意式的描写。进而通过“南内西宮”的描写,引出“西宫南苑多秋草,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悲伤意境(《长恨歌》)。与例句(6)相呼应,再次将玄宗痛失贵妃的心境与后白河法皇痛失平滋子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通过借鉴《长恨歌(传)》的诗句,将写景、叙事和抒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综上,通过例句 (3),(6),(7)确定了将平滋子比喻为杨贵妃的“长恨歌结构”。

(8)龙口入道劝导维盛往生

彼驪山宮の秋の夕の契も遂には心を摧くはしとなり、甘泉殿の生前の恩も終なきにしもあらず。(巻十「維盛入水」)

平家一门逃离京都后,一直流离在外,屡战屡败。对未来彻底绝望的平家嫡孙平维盛意图投水往生,然而关键时刻却不能割断对爱妻的留恋。于是龙口入道引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菜宫中日月长。”的诗句(《长恨歌》),通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悲剧结局,阐述“生者必灭,会者定离”的佛教思想理念,劝导平维盛断绝尘念,决意投水往生。

(9)平德子的贤良与专宠

女院は、十五にて女御の宣旨をくだされ、十六にて后妃の位に備り、君王の傍に候はせ給ひて、朝には朝政をすすめ、よるは夜を専らにし給へり。廿二にて皇子御誕生、皇太子にたち、位につかせ給ひしかば、院号蒙らせ給ひて、建礼門院とぞ申しける。(潅頂巻「女院出家」)

「潅頂巻」中总括女院平德子的一生,化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长恨歌》)。这一诗句讲述平德子常侍高仓天皇身侧,晨间助理朝政,夜幕欢宴专宠。将平德子塑造为既贤明识大体,又得到天皇专宠的“杨贵妃”。与例句(1)和(4)结合在一起,勾勒出平滋子之后的第二个“长恨歌结构”。

通过以上九例研究,可见《平家物语》中多层次多角度的引用和借鉴了《长恨歌(传)》的要素。

首先是先例的借鉴。例句(2)显示,日本古代在有悖常理的异常情况发生时,有参照中国先例,寻求历史依据的传统。例句(8)中龙口入道借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悲剧阐释情爱无常的佛教思想。

其次是感伤情感的抒发。例句(4),(6),(7)中,通过借鉴《长恨歌(传)》的诗句,将人物造型、写景、叙事和抒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感伤情感的抒发更加具有渲染力。对此,吴芳龄指出,《平家物语》借鉴白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其对感伤情感的抒发。这一特点与《源氏物语》等平安文学作品惊人一致,由此可见其对平安以来“物哀”文学传统的继承。

例句(4),(6),(7)中虽然有感伤情感抒发的成分,但是笔者认为,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例句(3),(6),(7)与例句(1),(4),(9)的描写,形成的围绕在平滋子与平德子这两代平家女性身上的双重 “长恨歌结构”,该双重“长恨歌结构”的形成与作品的主题即“平家灭亡的命运”紧密相连。

三、双重“长恨歌结构”与《平家物语》主题

综观《平家物语》对《长恨歌(传)》的借鉴,可以发现《平家物语》通过借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形成了后白河法皇与平滋子、高仓天皇与平德子的双重“长恨歌结构”。

然而,结合史料重新审视《平家物语》中形成的双重“长恨歌结构”与《长恨歌(传)》,可以发现两者在“专宠”与“皇嗣”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别。

首先是“专宠”问题。《平家物语》的第一重“长恨歌结构”描写了后白河法皇与平滋子的恩爱。后白河法皇对平滋子的宠爱在《玉叶》等中亦有记载。然而在第二重 “长恨歌结构”中描写高仓天皇与平德子的恩爱时,运用了虚构的描写手法。

按照《山槐记》记载,治承2年(1178年)6月28日平德子“御年廿四”,她应该生于久寿2年(1155年),比永历2年(1161年)出生的高仓天皇大六岁。也就是说,承安元年(1171年)平德子入宫时已经16岁,而高仓天皇年仅10岁。因此,两个人的结合绝非 《长恨歌》中所描述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并且,婚后第五年,高仓天皇首先与藤原公重的女儿生下第一个皇女功子内亲王。婚后第六年,平德子才终于怀孕,生下了平家一门翘首企盼的男婴,即未来的安德天皇。

此外,通过例句5中高仓天皇宠爱葵前的故事,也可以看出的高仓天皇的风流多情。而且,《平家物语》的「小督」中,还描写了高仓天皇深深迷恋美貌的小督的故事。平清盛因为害怕小督会抢先诞下皇子,曾经两度逼迫其离开高仓天皇,小督最终出家为尼。由此可见高仓天皇可谓是多情种子,虚构平德子的专宠将其比喻为杨贵妃只是为了模仿《长恨歌(传)》的情节,确立第二重“长恨歌结构”。平德子与高仓天皇的结合其实是平清盛一手包办的政策婚姻。

其次是“皇嗣”问题。对比《长恨歌(传)》可以发现,杨氏一门的荣华富贵,皆因唐玄宗对贵妃的专宠,杨贵妃并未生下皇子。而《平家物语》中皇嗣对平家一门的荣华富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句3和例句4分别描写平滋子和平德子生下皇子,受到宠爱,将其比喻为杨贵妃。平家昌盛的轨迹正是与这两位皇子紧密相连。

作为桓武天皇的后裔,平安末期平家已经沦为一介武士集团的首领。虽然平忠盛、平清盛父子追随后白河法皇,在保元之乱、平治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平清盛也一度官拜太政大臣,拥有了武士迄今为止所不能企及的荣华富贵。然而平清盛并不能满足。首先,平清盛策划让妻妹平滋子成为后白河法皇宠妃,平滋子生下后来的高仓天皇。接下来,平清盛让自己的女儿平德子成为高仓天皇的皇后,生下后来的安德天皇。终于平清盛在安德天皇3岁时让他即位,实现了作为天皇外公执掌政权的野心。平清盛通过一手策划的两代以皇嗣为中心的“长恨歌结构”,终于成为天皇外公,取得了摄政关白的地位,实现了对皇权的控制。

综上可见,与《长恨歌(传)》中因贵妃专宠而带来的杨氏一门的荣华富贵不同,在《平家物语》中两代平家女子生下皇子,母凭子贵,平家终于控制了皇权。但是,《平家物语》通过虚构平德子的专宠,淡化两代平家女子的母凭子贵的事实,模仿《长恨歌(传)》中恩爱的描写,确立了特殊的双重 “长恨歌结构”。《平家物语》与《长恨歌(传)》中的长恨歌故事的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长恨歌(传)》的主题是帝王与妃子之间由悲恋产生的 “长恨”。而《平家物语》的主题则集中在平家一门的兴衰,用《长恨歌(传)》中的人物关系来解读,即为杨氏一门的悲剧命运。杨氏一门虽因贵妃得宠而一时鸡犬升天,但终因安史之乱而繁华凋零。因此,可以说《平家物语》中形成的这一双重 “长恨歌结构”,旨在借喻杨氏一门的凋零,为平家的命运蒙上一层悲剧色彩,诠释平家的兴衰,阐述平家一门的富贵终难长久,暗示平家灭亡命运的作品主题。

四、结语

《平家物语》中多处借鉴《长恨歌(传)》,借鉴的手法既有局部构思的借用,如先例借鉴、阐述佛教道理、抒情叙景等,也构建了体现平家命运这一主题的双重“长恨歌结构”,暗示了平家灭亡的命运。《平家物语》对《长恨歌(传)》的借鉴是遵从其作品主题构思的一种学习和吸收。“长恨歌结构”在引入《平家物语》中时,主题已经从“长恨”转为“暗示平家即将灭亡的命运”。

《平家物语》借鉴《长恨歌(传)》的方式能够反映出日本古典文学在接受中国文学影响时,并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接受和全盘的学习,而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吸收和借鉴,体现了日本古代对中国文学文化借鉴的复杂性与延伸性。

觉一本《平家物语》对长恨歌的借鉴方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觉一本在表现形式上具备艺术完整性。今后笔者将通过探讨不同版本对中国古典文学借鉴的差异,摸索出各自的主题构思特征,以期明确《平家物语》 从“历史事件记载”发展成为“历史文学作品”的轨迹。

注释:

① 论文中的原文引用均根据 《平家物语》(1994)。

[1]御桥德言.平家物语略解[M].日本: 艺林舍再版,1973.

[2]松尾苇江.平家物语论究[M].日本: 明治书院,1985.

[3]市古贞次.平家物语(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45)[M].日本:小学馆, 1994.

[4]吴芳龄.绵绵长恨也哀也美 ——试论《平家物语》对《长恨歌》的借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5):101-105.

[5]藤原兼实.玉叶[M].日本:国书刊行会,1906.

[6]中山忠亲.山槐記[M].日本:史料大成,1935.

[7]金文京.军记物语和中国文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 (2): 58-64.

猜你喜欢
杨贵妃长恨歌天皇
以悲喜剧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悲剧诗《长恨歌》与喜剧《无事生非》的对比分析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杨贵妃死亡之谜
新天地(2018年3期)2018-03-21 10:08:50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山海经(2016年15期)2016-11-25 22:39:09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电影(2015年7期)2015-12-24 01:36:04
兰峪水,长恨歌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电影故事(2015年30期)2015-02-27 09:03:09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7
天皇版“渔夫”
环球时报(2009-09-16)2009-09-16 10:18:02
刘天皇为何不吭声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