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疗法用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2013-02-02 19:00张卫东姚晓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阻塞性

张卫东 姚晓迪

抗凝疗法用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张卫东 姚晓迪

目的研究并观察抗凝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门诊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1年半期间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的90例患者运用常规疗法,观察组的90例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运用肝素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咳嗽、咳痰与喘憋等均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抗凝疗法十分安全,其不仅具有副作用少等优点,且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抗凝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现代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慢性或者反复性发作的肺内气道阻塞所导致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等特点,若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极易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1]。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抗凝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我院特组织本研究,并作出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11年5月1日-2012年10月1日、1年半期间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其年龄为48~84岁不等,平均(64.5±3.8)岁。本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4例。随机将本组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即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其平均年龄为(64.2±3.6)岁;观察组的9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其平均年龄为(64.7±4.1)岁。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与临床症状等均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病历入选标准如下:其一,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结果与肺功能、胸片检查结果等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二,患者在进入本研究前1个月,未服用过任何肝素、法华令等抗凝药物;其三,患者未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

本研究病历排除标准如下:其一,伴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过敏性鼻炎、肺栓塞、肺癌等患者;其二,血小板显著减少,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其三,合并急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脑血管后遗症等疾病的患者;其四,对肝素等抗凝药物过敏、不能够长期接受治疗以及具有精神障碍等患者。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以抗生素治疗,即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药物,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纠正其低血氧症状,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即为患者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5000U,每6 h注射1次,连续治疗5 d。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意识清醒、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干湿啰音消失;好转:治疗后,意识清醒,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肺部干湿啰音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且出现加重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研究数据经过SPSS 13.0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研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咳嗽、咳痰与喘憋等均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以患者的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其具有病程较长、病情进展慢、进行性发展等临床特征,一般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晚期可发生低血氧症、红细胞增多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并最终可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产生着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障碍,并最终发展为急慢性心力衰竭。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可改善患者的红细胞增多症,并缓解患者头痛、头晕、多汗、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3]。低分子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其不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对降低患者的临床治疗费用意义重大,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咳嗽、咳痰与喘憋等均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提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抗凝疗法十分安全,其不仅具有副作用少等优点,且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1] 李雪珍.抗凝疗法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2,7(34):32.

[2] 施小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预的临床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0):1046.

[3] 马惜珍.抗凝疗法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6,5(3):34.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阻塞性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