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控制口腔科感染是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口腔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1]。现将我院具体做法介绍报告如下。
严格按制度执行各项工作内容。例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控制及个人防护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锐器伤应急预案。院内感染逐级上报制度,院内感染逐级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制度,诊室消毒隔离制度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实行逐级管理,严格把关。
要求科里每个工作人员人人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护士长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继续工作,对考试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离岗培训,合格后可以返岗。科里必须设置负责消毒和灭菌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对科里新职人员必须严格进行岗前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口腔科具体工作情况,分诊护士的责任是对每天的门诊患者按先后顺序安排看病的时间,掌握疾病的轻重缓急,对外伤和急诊的患者要优先安排,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安排诊室的所有物品要摆放合理,医用垃圾,锐器盒要定点摆放。消毒护士则要负责所有口腔科器械合理摆放,按要求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清洗的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清洗时应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缝隙多的器械,就应当用超生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也可用机械设备烘干。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对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做好器械的维护保养、贮存工作,确保给患者进行操作时所用医疗器械无菌,使患者进行医疗诊治过程中杜绝发生院内感染。
5.1 口腔科的诊疗区域布局必须合理,而且要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严格区分开来,并且要有醒目的各区域标识。严格区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并分类放置,医疗垃圾用醒目的黄色包装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每天按时回收,定时焚烧。严格管理,切断感染途径。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诊室做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对口腔诊疗室进行清洁、消毒,环境消毒管理牙科治疗中,2次/d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拖地,每周1次彻底清扫消毒包括墙面、窗户。护士每天用500 ra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诊疗台、治疗车2次,诊室、清洗室、消毒室、无菌室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早上、下午各30 min。
5.2 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用药侵入性治疗或介入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为高危性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标准,器械的消毒标准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包括为患者拔牙用的器械,进行手术缝合的器械针。
所有的进行插入性操作使用的器械。
5.3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 在给患者诊疗时必须戴口罩、手套、帽子,如果感到有可能被患者携带的细菌感染,还要戴好护目镜和防污胸巾。在连续为患者操作时,每接触完一个患者后都应该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快速手消液进行手消毒。遇到不配合的患者进行操作时要请求其他医务人员帮忙,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用强力碘进行消毒伤口,需要缝合的到外科进行处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人事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措施进行处理。针刺后的医务人员在针刺后3个月内不能进行器官捐献活动,不能给别人献血。如果是哺乳期的工作人员,则三个月内禁止哺乳,以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定期检查身体,建立职工档案,对于受伤后心理负担比较重的医务人员要给予心理疏导,以免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影响工作情绪。
每月科里负责感染控制的护士进行检查,每周一次。科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院里感染控制科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科里进行抽查,针对问题,向科室发出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反馈表,要求有问题科室限期分析讨论,查找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逐级报告到护理部,院感办,以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改进。
院内感染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现在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口腔科工作尤显重要,使护理人员自觉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努力。多年来由于我们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杜绝了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 唐维新.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