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影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5岁,但也有成年患者。男女比例1.3~1.5∶1。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1,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川崎病患儿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32例川崎病患儿中,男21例,女11例。6个月至3岁患儿24例(75﹪),3~5岁患儿7例(21.8﹪),6~7岁患儿1例(3.1﹪)。这32例患儿经过准确的诊断,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1.2 诊断依据 ①持续性发热,5~11 d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达39℃以上20例,体温达38℃~39℃12例,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发热不久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③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 d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症状典型者18例,不典型者14例。④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于发热后3 d内发生,数日后自愈。⑤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10例患者查见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⑥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5例患者发生关节疼痛或肿胀的表现。⑦辅助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血沉明显增快。
1.3 治疗方法
1.3.1 急性期治疗
1.3.1.1 丙种球蛋白 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必须在发病后10 d之内用药。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2~4 h输入,连续4 d。
1.3.1.2 阿司匹林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服用剂量30~100 mg/(kg·d),分3~4次。服用14 d,热退后减至3~5 mg/(kg·d),一次顿服。
1.3.1.3 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
1.3.2 恢复期的治疗和随后治疗
1.3.2.1 抗凝治疗 恢复期病例用阿司匹林3~5 mg/(kg·d),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
1.3.2.2 溶栓治疗 对心肌梗死及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 h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3000~4000U/(kg·h)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 h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3]。
1.3.2.3 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川崎病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病程的第一期为急性发热期,一般病程为1~11 d,主要症状于发热后即陆续出现,可发生严重心肌炎。进入第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为病程11~21 d,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续发热。发生冠状动脉瘤。大多数患者在第4周进入第三期即恢复期,一般为病程21~60 d,临床症状消退,如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即逐渐恢复;有冠状动脉瘤则仍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1]。
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3次,维持室温20℃~22℃,湿度50%~60%。患儿体温常达38℃~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若体温超过39℃,予温水擦浴、持续冰枕、冰敷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多饮水,保持水份供给。
3.2 皮肤黏膜护理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糜烂,小溃疡、唇皲裂,口腔护理2~3次/d,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1%~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防止继发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口腔溃疡涂碘甘油以消炎止痛。
3.3 饮食调整 多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为主,必要时补充营养物质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证足够营养摄入。
3.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做好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准备。
3.5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可引起药物性溃疡,为减少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刺激,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亦可将其溶解于少量温开水中饮服。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变态反应及中毒反应。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
3.6 防范潜在并发症护理 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每4 h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乏力、心悸、胸闷、头晕、出汗或烦躁不安等症状,做好观察记录。年长儿诉说心前区疼痛并有恐惧感应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如同时伴神志障碍、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抢救。
3.7 心理护理 向患儿介绍病室环境及周围小伙伴,鼓励患儿与同室病友交往,转移注意力,让患儿把内心害怕的事情讲出来,并告诉其这些害怕是正常的,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适应性相关因素。
3.8 健康教育 川崎病病程较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家属往往十分焦虑和恐惧。医护人员应耐心向家长讲解病情、疾病过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取得家人的信任和合作。对所有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密切随访,每6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发或较大冠状动脉瘤尚未闭塞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1]王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余孝良.儿科诊疗精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7-338.
[3]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中国使用儿科杂志,1999,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