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曲晶
拉米夫定作用于HBV反转录酶的活性部位,发挥抗病毒作用,虽有较高HBV阴转率,但耐药率较高,为了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命质量,临床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35~68岁。②服用拉米夫定后HBV-DNA阴转(HBV-DNA<500拷贝/ml),继续治疗阳转(HBV-DNA≥104拷贝/ml)。③ALT>2×正常值上限。④排除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⑤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8,PTA≥40%。⑥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史。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岁。HBeAg阳性10例,并发胸腹水12例,自发性腹膜炎4例,消化道出血2例,伴黄疸24例,YIDD变异患者6例,YVDD变异患者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继续口服拉米夫定(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100 mg/次,1次/d,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10 mg/次,1次/d,疗程48周。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48周时血清标本,检测 ALT、AST、TBil、PTA、HBV-DNA。
1.4 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PE7000型PCR定量荧光分析仪;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试剂检测血清学标志物。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在SPSS 11.5统计软件上完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死于原发性肝癌,30例完成治疗性观察研究,治疗24周时,HBVDNA<500拷贝/ml者为19例,占63.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P<0.01)。ALT复常者21占7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7,P<0.01)。治疗48周时,HBV-DNA<500拷贝/ml者为20例,占6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1)。ALT复常者21占7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7,P <0.01)。
2.2 Child-Pugh分级评分 治疗24周时,患者Child-Pugh评分由治疗前(10.12±3.51)分降至(8.78±2.1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治疗48周时,降至(6.77±1.2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 <0.01)。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较重,HBV-DNA持续复制时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抗病毒为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阿德福韦酯抗病毒靶点不同于拉米夫定,两药不具有交叉耐药。近年来专家共识,对于口服拉米夫定出现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用恩替卡韦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本研究证实,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51.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3] 杨璞叶,刘山红,冯彪.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带药患者疗效观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55-157.
[4] 葛宇黎,孙慧伶.拉米夫定耐药后加用或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