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的心思考

2013-02-01 08:58吕雯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

吕雯华

【摘要】根据对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目前的课程设置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实践课程的建设十分薄弱。本文分析了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res”,简称MTCSOL。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持续上升。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4月3日发出通知,决定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强调实践和应用的专业,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探索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推进汉语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必须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特点

(1)高度综合的前沿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是一门高度交叉、高度综合的新兴前沿学科,具有汉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重学科的综合属性,而且要求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另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复合人才,不仅要能够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还要具有较强的汉语国际推广以及文化推广和交流的能力。

(2)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与对外汉语专业不同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些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促进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全面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除了要对汉语及汉语教学进行研究之外,更多地承担着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推动汉语教育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了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5大类),教学实习。其中,5门必修课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培养对象对汉语和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教学能力的养成;而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和方法等五大类23门选修课以及在外语和实习方面的具体要求,则不仅细化和深化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也延伸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实习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区别。实习是研究生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行教学实习,更多的像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本文要强调的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概况

目前中国的高校中,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关于实践课程的建设,这些高校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作为国内首批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该校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校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系(而不是单纯以知识体系)确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围绕着汉语教学能力、中华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力争全面实现教学内容从语言、文化本体到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根本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推广案例教学,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建设全球范围的国际汉语教育案例库,并进一步探索探究式、思辨型、充分互动和研讨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努力构建并形成了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顶岗实习的一整套实践实习体系。

虽然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方案》缺乏对实践课程的规定,各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普遍在实践课程的建设方面有所欠缺。除此之外,由于各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要探索和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缺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应用性认识

虽然在我国,专业硕士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尤其是文科性质专业,仍然是沿袭了学术型专业建设的模式,缺乏专业硕士应有的实践能力培养。很多报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可能大多数也只是对中国语言与文化有兴趣,作为学习者,其自身也忽视了其作为重实践应用的专业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要求。

2、体制问题:缺乏系统的实践体系建设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原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学习大而空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对实践教学能力重视度明显不够,没有真正的实践基地,更不要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整个实践体系的建设。

3、课程安排问题:缺乏对实践课程的安排和保证

从对课程设置的分析中可明确看出,在《方案》的规定下和实际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都没有对实践课程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得实践课程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其次,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本身的丰富,加之该专业生源的多样性,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在理论课的安排上,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占到了很多且集中的课时。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会将很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上,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压缩了实践课程。

4、经费问题: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师资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很多的课题经费,希望通过课题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名誉和竞争力,这样一来专业硕士在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费投入就必然会不足。另一方面,开设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高校大多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多课程由汉语专业老师、语言学专业老师等教授。这既反应出高校师资的不足,也反应出各高校对于专业硕士建设不够重视。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建设策略

1、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建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其他所有的专业硕士,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外,要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参于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讲,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制定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2、各高校要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要对整个教学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乃至所有专业硕士的实践课程进行系统的完善。在实践课程的建立上,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在校留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在这样合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汉语教学的能力,更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在校留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语水平,可谓一举两得。各高校可以通过这种教学管理上的转变,逐步将这种教学模式固定下来,建立实践基地,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课程体系。

3、合理分配资源,重视实践课程建设的经费和师资投入

为了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各高校要加强对其经费的投入,集中加强对其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包括笔者以上提到的建立实践基地,要想顺利开展,也是需要充分的资金保障的)。另一方面,各高校要重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资投入,可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针对该专业自身的特点,组织教学和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