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2013-02-01 01:30刘玉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兴趣教育

刘玉峰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生;教育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些中外的先贤圣者无疑都认识到了兴趣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国学教学(这里主要是指文言文和古诗词)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经典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是学生个人修养和谐人格培养的需要;同时,对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也有着促进作用。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增大,在考试中,文言文、古诗词内容所占分值也有所增加。然而审视当下国学教学现状:“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重“道”轻“文”,重“应试”,轻“应用”。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重讲授灌输,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往往还是一堂课一“讲”到底,一篇文章一“串”到底,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主体作用。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活动中是疲惫不堪、兴趣全无,厌学情绪与日俱增。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提高国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国学教学目标相比,仍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国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国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走出的国学教学困境,不妨从培养兴趣入手,在提高学生国学兴趣上狠下功夫,并以此为突破口来提高国学的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

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传统国学语言艰深晦涩,既不好读又不好理解,很多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老师就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文言文、古诗词这些传统文化既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教会我们文章的做法,还是中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只有把它学好,才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校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这种学习目的的教育,老师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内容

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不知晓时,最能诱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探究等学习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习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材国学内容的编排就是遵循这一原理。

三、帮助克服困难

学生在学习国学的初始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人们常说的关卡。闯过这些关卡,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国学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这些关卡,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锐减。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较难掌握的知识,就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所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也稳定了学习兴趣。比如常见的文学文体常识,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总结等等,教师可以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以备以后自主学习时检阅。这样学生在国学学习中就会不断接触到新的知识,不断克服新的困难,并由此产生快感,进而刺激学习兴趣。

四、增强学习快感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国学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它。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国学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比如这位同学语感好,那位同学理解力强,张同学善强记,李同学会联想等等。其次,要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老师要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学生懂,要随时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五、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才可能培养出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学生。首先,老师要腹有诗书,出口锦绣,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所教内容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身教重于言教,这样学生既会对老师产生景仰之情,也会对国学心驰神往。其次,尽量要求家长参与其中,若父母茶余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抑或经常和孩子对对诗句,谈谈名人趣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也会提高国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学习兴趣教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