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为理论依据,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特色,就英语课程评价改革这一环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提出高中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本,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艺术院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并以此推动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艺术院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一、传统英语评价体系在艺术院校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更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课程评价理论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难免导致课程评价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与新时代新形势下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在艺术院校,由于学生的专业特色与个体差异,课程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一旦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更无法达到预期的客观评价的效果。主要问题如下:
1、把“评价”简单理解为“考试”。过度夸大了考试的功能。致使学生把对英语考试的惧怕心理转嫁到英语学习上。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相对单一的评价方法和尺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也使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出学生语言发展的真实状态。
3、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于偏重使用单一量化的终结性评价,忽视采用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
《高中英语标准》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了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艺术院校由于具有其专业特色和文化优势,更成为学生们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个人综合人文素养,我们急需在课程评价方面做出探索和尝试,以适应新课改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课程评价改革的概述
1、高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高中英语标准》中指出,课程的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改革。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英语课程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课程评价的分类
课程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属于课堂教学评价。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感和人格培养,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教学目标。
终结性评价具有本体性功能和附加性功能。本体性功能包括学生获得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以及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功能。附加性功能是指评价的选拔功能。目前高中教学评价的一大问题就是过度放大了终结性评价的附加性功能,过度重视卷面成绩。
三、在艺术院校环境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1、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
艺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特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英语的学习上,具体特点如下:
(1)英语学习欠缺方法和策略。艺术类学生由于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专业的学习上,使得很多想学好英语的学生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英语考试存在畏难情绪。很多艺术学生认为考试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并且把对考试的负面心理直接转嫁到了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上来,有一种逃避心里。与优异的专业成绩相比,比较低迷的英语成绩往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自主性。
(3)文化高考压力与英语学习兴趣的矛盾。随着近年来艺术生高考分数线的不断攀升,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文化的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主观上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其实,艺术类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开朗活泼,如果能够在英语课程评价方面多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喜欢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2、对英语课程评价的尝试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英语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艺术院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特点,在英语课程评价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自由听写”。课堂小测采用“自由听写”方式。听写时不过于要求闭卷形式,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日后进行不定期抽查,学生有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也可自由选择自己会的部分作答。参加者卷面分数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又鼓励了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使刻苦努力的学生看到了成果。教师的职能也逐渐由监督者转变成了鼓励学生进步的守护者。
(2)“FreeTalk”(自由演讲)。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用英语表达心声的日常习惯。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带动学习动机的形成。如开设“英语实践活动”课,以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周期性英语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将英语运用于生活、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3)单元测验采取“双卷”形式。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综合解题能力较薄弱的特点,我在终结性评价环节采用了“单元报告+综合试卷”的双卷考试形式。“单元报告”,是利用框架式构图的形式将本单元所学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综合试卷”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样,即砸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4)“进步指数”。对大型单元测验的成绩采取阶段性“进步指数”的总结方法。即,不进行成绩排名,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多次考试进行横向对比,并将进步情况以数字的形式具体化,得出“进步指数”,以鼓励各个层面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英语课程评价探索和实践的反思。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最恒久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欣赏。”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逐步形成,是他们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FreeTalk”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消极的情感影响。“自由听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双卷”考试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步指数”改善了学生成绩记录和解读的方式,妥善地利用了评价结果的积极效能,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促进的评价氛围和效应。
高考外语科目虽然近年来逐步在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如何平衡升学压力带来的对成绩的要求与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目标。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头脑中的那盏灯一旦被点亮,就再也不会熄灭!
作者简介:闫莉,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