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霞 陈辉 毕路甲
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梁亚霞 陈辉 毕路甲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3~8岁上肢手术。采用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1.5 mg/kg静脉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静脉泵入丙泊酚100 μg/(kg·min)。观察并记录静脉注药后3 min臂丛神经穿刺时、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时的BP、HR的变化;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的情况和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静脉注药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以后平稳于正常偏低水平,SpO2有一过性下降,但很快回升。术后3~13 min患儿苏醒、无躁动及呼吸抑制,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用药量小、苏醒快、生命体征稳定、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小儿;上肢手术; 静脉;臂丛神经阻滞
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骨科上肢中短小手术,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3~8岁上肢手术患儿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体重11~26 kg,ASAⅠ级,骨折手术60例,矫形22例,其他18例,手术时间40~160 min。
1.2方法 术前禁食4~6 h,入室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3 mg/kg、阿托品0.0 2 mg/kg,开放静脉。入室监测SPO2、BP、ECG,面罩吸氧3 L/min,静注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1.5 mg/kg,待意识消失后,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针时有明显突破感或触及椎板稍后退后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持续泵入丙泊酚100 μg/(kg·min),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BP、HR、SPO2情况调节泵注速度,手术结束前10 min左右停止丙泊酚注入。
1.3监测 监测全麻过程及停药后30 min内SPO2、HR、BP、RR的变化,记录静脉注药后3 min、臂从穿刺时、切皮时、手术开始20 min时的BP、HR的变化;苏醒时间(停药至睁眼或哭闹)及苏醒后躁动的情况和恶心呕吐的情况。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静脉注药后5 min内72%患儿BP、HR有所下降,以后平稳于正常偏低水平,停药后即回复正常。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SpO2有一过性轻度下降,但很快回升。术后3~13 min患儿就能睁眼,无躁动及呼吸抑制,无恶心呕吐。
小儿骨科手术大都选用全身麻醉,而氯胺酮又是最常用的全麻药,但单纯应用氯胺酮术中用药量大,苏醒慢,且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有心血管兴奋及术后精神兴奋等副作用。丙泊酚作为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过程平稳,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催眠、镇静与遗忘[1]。停药后苏醒迅速而完全,有明显抗呕吐作用,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既可减少丙泊酚的心血管抑制,又可防止氯胺酮的心血管兴奋作用,减轻了各自的心血管反应和氯胺酮术后的精神症状,使麻醉过程平稳。
小儿的神经纤维直径较细小,髓鞘轻薄,郎飞结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用较低浓度的局麻药即可产生较完善的神经阻滞作用。张大志[2]等研究报道用0.33%、0.25%、0.2%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好,本组用0.25%罗派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取得麻醉效果满意,与报道一致。
总之,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取长补短,既减轻了丙泊酚诱导期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又有效的控制了氯胺酮心血管兴奋和苏醒期的精神症状;臂丛神经阻滞的联合既加强了镇痛的目的,又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使患儿苏醒快,提供了术后镇痛,保证了苏醒期平稳,不失为小儿骨科上肢手术的又一麻醉选择。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3.
[2] 张大志,王铁军,冯磊.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52-853.
462000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