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来
中国地质学会,北京 100037
今天,我们在福建上杭召开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3 年度学术年会。本人首先代表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向承办本次会议的福州大学,向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向与会各位代表和会员单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促进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始终是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最重要的任务。2013 年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将主题定为:产学研结合教学基地建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这是现阶段为更好地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本人想结合当前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谈两个问题:一是立德树人,二是追求卓越。
古人把“立德”放在人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首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把立德作为树人的基础,古今一贯,中外皆同。当前,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期,社会环境复杂、思想文化多元,“立德树人”更显迫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根本任务深刻阐释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命题。我们理解,立德树人是一项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受教育者为本,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
地质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地质事业有着光荣的“立德”传统和丰硕的“树人”成就。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凝聚起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就是我们所立之德、所树之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源源不断加入到这个队伍中的青年学子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进入新时期,我们的高校结合发展实际,进一步凝练出“以投身西部为荣,以服务基层为荣,以创业成才为荣”的“新三光荣”精神,这是优秀传统的弘扬,更是精神内涵的发展。产学研结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树人、为了推动事业发展。发展地质教育、加强立德树人,是推动地质事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是贯穿地学专业青年学子和百万地质大军职业生涯始终的重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塑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立德树人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做好新时期地质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摇篮”,作为具备行业特色的地质院校在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结合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创新育人模式,大力开展以“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为主要内容的“三练”教育活动。通过“三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求实作风和过硬本领,通过系统严格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规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过硬作风成为学生人生起步和事业发展的基石。这些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法,对地质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追求卓越是事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卓越的事业依靠卓越的人才,卓越的人才来自卓越的教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日益迫切需要能源矿产资源和良好地质环境强有力的保障,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亟待体制、机制、科技、管理的创新。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助于提高各专业领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进而能够为各行业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意义十分重大,十几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多家行业协会参与其中。2013 年4 月15 日,国土资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提出了三个“服务于”,即:服务于国土资源事业的科学发展、服务于国土资源行业的实际需求、服务于国土资源行业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理解,要完成好这个计划,真正实现源源不断把人才输送到生产单位一线,成为卓越的工程师,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一定要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学校和企业一定要共同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层面。在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夯实资源保障基础的今天,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责任重大。高校与企业要始终牢牢把握彼此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不仅要不断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同时要瞄准在地质工作的国家任务和国家目标,主动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建立战略联盟,不遗余力地发挥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和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引进智囊、构建智库,加强大联合、深化大配合,不断提升合作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积极面向科技前沿、努力解决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人才培养层面。地质工作实践性探索性都很强,企业不仅需要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同时也需要在学术上具有造诣的拔尖人才。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创造价值,为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直接创造财富创造条件,也要重视研究型人才的知识引领价值,为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充足的知识储备。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继续加强服务于地质生产一线的定向招生工作,继续加强地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企业兼职指导教师选聘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继续加强地勘行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继续加强地矿企业技术人员在职专业培训。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紫金矿业学院,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个成功典范。我们应该认真加以总结并推广他们的经验。
个人成长层面。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地质工作者培养标准,着力训练学生地质思维,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训练上,要注重学生野外工作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苦练地质工作野外基本功。在协作能力上,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合作,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努力培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富科学思维、又有人文素质,既具健全人格、又担社会责任的卓越地质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时期地质工作和地质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质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同心协力、真抓实干,促进地质教育在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多的创新支撑作用,为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