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的思考

2013-02-01 14:27张梅
职教通讯 2013年20期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实体

张梅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学校后勤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要清醒认识到后勤现代化管理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不断深化后勤管理的改革,才能在学校后勤管理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是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加强的,后勤现代化管理还存在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不适应的地方和问题,在管理中还有管理不到位,这些都会影响学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一)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后勤管理改革基本形成了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即“小机关、大实体”的运作,基本的走向是以校企分开、管办分离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不断深化的后勤管理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和良好的认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改革和全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受体制和机制影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上行政化、官僚化倾向明显,这些诟病的存在影响着后勤管理现代化。[1]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后勤在剥离学校后并没取得合法、合理手续,且得到社会认可的身份,承接相关业务只在本学校内承接,没参与市场竞争,也没有走向社会。其主要原因是本学校内的相关业务量大,即便是参与市场招标,也基本上流于形式,由于后勤管理社会化程度不够,导致市场参与不到位,从而使后勤现代化管理受到影响;二是后勤实体从学校剥离后仍然是缺乏经营自主权,没有完全脱离高校行政化的阴影,在实体中还保留着行政级别,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2]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多种原因,使其内部人员交流调整、调动较频繁,影响着管理队伍的建设,而且部分实体中的主要出资方仍为高职院校,所以后勤实体虽然已具备了公司的独立法人身份,其经营管理权仍受到来自高职院校的多方面行政权力的制约,其管理现代化进程必然受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排除来自学校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队伍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管理队伍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个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整个后勤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后勤专业化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涉及专业门类多、标准多,而且要求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工作要符合各自的标准,并获得相关岗位职业认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有限,后勤管理岗位多,但有的岗位人员又少,在管理工作上很难有一个统一明确标准,另外,由于学校办学的需要后勤的管理干部变化快,管理人员流动较多等,这些都给后勤现代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后勤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水平不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后勤管理队伍建设还没有纳入到学校日常工作中去,对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更多还停留在认识层面上,重视还不够,如果把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后勤现代化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得到推动和促进。因此,高职院校后勤职工队伍的建设对后勤现代化管理的成与败、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会影响到后勤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应注重因地、因校、因时而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以内涵式发展提高管理质量为目标,实现后勤管理的现代化。

(一)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后勤现代化管理,深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

学校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市场化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之一,要实现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市场化首先要实现后勤实体的产权明晰。实现产权明晰必须要对后勤实体进行全面和科学的资产清算,查清学校投入到后勤服务中的资产数目及后勤服务实体的自有资产数目。高职院校要通过明确的合同经济关系收取资产使用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上缴费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国有资产管理,避免为后勤的亏损买单,还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实现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市场化,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现代化市场意识,要将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行政系统剥离开来,使二者关系从行政命令关系转化为经济和法律关系。高职院校可以以其国有资产作为股份投资注入后勤服务实体而获得股东地位和监控权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来发展后勤服务;后勤服务实体由此享受独立法人的身份及派生出的经营自主权、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二要在后勤服务实体内部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建立面向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具体来讲,科学和制度化的管理应当在领导、组织、部门职责和奖惩机制等方面有规范的制度和准则;而树立市场意识则要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后勤现代化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后勤现代化管理队伍的建设,打造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化队伍,必须从机制、制度上确保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专业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有法律和相关制度保障,才能顺利推进,有效实行,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为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只有不断提高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才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必须重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这是促进他们自身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强、科技基础扎实和技术精湛的优秀劳动者队伍。[3]形成出色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团队。要建立和完善职工计算机培训和进修制度,充分利用校内师资资源由相关教师或本部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指导。要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刺激管理人员参与学习。要积极引进人才,逐步实现后勤管理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

(三)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后勤现代化管理的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要通过培养和利用具有自身特点,运用组织文化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后勤文化竞争力,是组织文化理论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打造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组织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后勤现代化管理的机制建设,打造学习型的后勤管理组织,针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为及服务规范。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必须从上到下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服务工作正常开展,保证各项工作高效率地开展。[4]为了提升企业品位、档次,提升企业在师生员工心中的形象,企业必须建立企业行为和服务规范,塑造自己的行为文化,从而把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随着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后勤工作面临的服务要求将会更高,因此,这就需要企业构建诸如服务质量、价格、时间及态度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要尊重和培养每个后勤实体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员工在动机、兴趣、信念、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方面的提升,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氛围,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培养人、重用人当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既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注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既强调个性,更要培育后勤实体员工的团队意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后勤企业文化。

[1]高飞,史新民.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探析[J].职教通讯,2012(20):36.

[2]车春光.浅析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81-82.

[3]尹雪梅.新时期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之管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93.

[4]王延宁.管理科学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J].高校后勤研究,2012(1):23-24.

猜你喜欢
后勤社会化实体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后勤服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