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的交点

2013-02-01 01:26:18张翼
职教通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革命学术

张翼

一、科技革命历程

科技革命由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两个概念组成,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依据科学事实对科学理念的突破或是对科学概念的更新,甚至是科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根本变革,侧重于理论更新;技术革命则是在科学革命的指引下,对新技术原理的物化或是技术水平的重大发明与进步,甚至是技术体系的本质变革,侧重于实践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的更新。人类科技发展史足以证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在在特定科学革命背景下发生的,两者具有明显的前后承接关系,而且承接时间越来越短暂,即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在论述科技革命过程中将两者作为一个概念使用。

对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有“五阶段”、“四阶段”、“三阶段”之说,每一种概述均是对科技发展历史的有效总结,区别在于对具体时间节点的界定及具体革命内容的描述。其实对科技革命历程的阶段性划分是一种理论认识上的概念,科技革命本身的进步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便于与学术革命的联系与对照,本文对科技革命历程的描述采用“四阶段”论,即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正在发生着的新科技革命。[1]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背景。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在15世纪到18世纪的历史时期,主要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主要标志,第一次科学革命是在反对宗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最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最早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的英国,之后扩展到法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技术革命以第一次科学革命为知识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随着蒸汽机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机械化的大生产取代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

第一次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在生产方式上,机械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作坊的取代,宣告了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诞生,人类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生产效率得以提升,经济形态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过渡到主要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易,追求目标是利润的商品经济时代。[2]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70年到1940年间,以电磁学理论的创立为先导,以解决电能的产生和利用问题为目的,以发明电动机和发电机为主要标志,亦成为电力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以电力技术革命为代表,起源于德国,完成在美国。电报、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是电力革命的主要内容。[3]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的发明与使用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传统煤炭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电力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得到了改造和提高,电机、汽车、飞机、石油化工等一系列新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重工业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

在电气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大型的垄断企业控制的各个社会产业,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获利的一种重要形式。经济形态也开始由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易,追求目标是利润的商品经济时代向主要交易生产性资产,追求效率目标的资本经济过渡。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第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以原子能的开发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由美国、日本、欧洲领导,是典型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合流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上,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为理论基础和知识背景,技术上反映在电子、通信、核能等技术领域的创新。[4]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更能够反映科技进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技术的链接更为紧密,而且不同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技进步涉及的规模宏大、内容复杂;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前所未有。

(四)新科技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进入了新技术革命阶段,有人也成为现代科技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最初从美国开始,以后逐步扩展到西欧、日本和俄罗斯(前苏联)等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也逐渐融入到新的科技革命中去。

新技术革命不再具体体现在某一科技领域,而是在航天技术、原子核技术、计算机网络、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技术领域的集中革新,继而形成新技术群,并出现一批含有高科技成分的产业群。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形态由最初的农业经济,历经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等经济形态,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其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更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学术革命历程

学术革命是个舶来词汇,最初由亨利·埃兹科维茨(Etzkowitz)在其1998年出版的《资本化知识:工业与学术的新结合部》(Capitalizing Knowledge:New Intersections of Industry and Academia)一书中提出使用的,但并未进行定义。[5]本文认为,学术革命是指在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在其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在大学理念、大学职能和组织模式等内容的更本性变革。自大学创立以来,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作为新的学术任务引入,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

(一)中世纪的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起源,最先脱胎于教会学校和为数不多的市民学校。中世纪的大学与现代大学相比,科学研究并不是其职能之一,当时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围绕神学、法学和医学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包括有“三艺”(语法、修辞、逻辑)和“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当时的大学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与社会的关系疏远,大学通过享有的自治权而不关心世事;大学只有教学职能,而没有研究职能;大学只为少数人服务,是培养教师和官吏的场所,素有“象牙塔”之称;经院哲学和古典学问在大学中占有统治地位,演讲和答辩是通用的教学方法,等等。[6]

由于中世纪的大学独立于社会之外,并且缺乏科学研究的职能,因此,对科技革命的贡献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在16、17世纪近代科学蓬勃兴起之际,大学并没有卷入重要的知识发展的进程之中,当时很多的科学巨匠与大学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因而,科技革命与学术进步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交集。

(二)第一次学术革命

第一次学术革命的时间起点有19世纪初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种说法,本文认为,19世纪初发生在德国的学术革命与19、20世纪之交发生在美国的学术革命具有前后继承性,是同质的内容在不同地域的延伸。

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并提出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开始,大学的第一次学术革命拉开帷幕。洪堡改革使大学的理念首次发生革命性变革,大学不但培养人才,还要发展科学,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从此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职能之一,第一次学术革命的直接结果就是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建立。

洪堡改革的强大影响力已经越过大西洋被美国所采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了一个知识的保存、传承机构转变成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成为美国大学历史的学术革命,研究进入美国大学的典型标志是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的正式成立。从时间的前后继承与改革内容分析,发源于德国大学,后起于美国大学的学术革命,虽然具有时空差别,但都属于第一次学术革命的范畴。

第一次学术革命的最大贡献就是将研究引入大学,并建立了科学研究的建制,从此发展科学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教师的任务不仅包括教学,还应该具有研究的任务与职责。第一次学术革命引发的大学理念与大学职责的更新使得大学的组织模式也发生变化,直接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大学开始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德国首先出现了研究型大学,然后是美国,提倡为追求真理性知识而进行研究。直到今天,美国一些重要的研究型大学依然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机构的典范。

第一次学术革命对科技革命的贡献表现在学术革命对德国和美国科技革命的推动。首先是在德国发生的学术革命对德国科技革命的贡献,19世纪60年代以后,柏林大学已是世界大学的楷模,德国在教育和科学领域更是独占鳌头,通过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推动,大大提升了德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德国成为了世界科学的中心,为德国的科技革命奠定了知识基础,不难理解上文中提到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何源于德国了。

美国的学术革命对同时期的科技革命同样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按照第一次学术革命所确立的大学模式所建立起的一批新的美国大学,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科研作用,在二战后更为美国赢得了学术和研究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三)第二次学术革命

在第一次学术革命将研究纳入大学的职能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次学术革命是指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外,还承担了经济发展任务,再一次更新了大学的理念,丰富了大学的职能,同样也创造了新的大学组织模式——创业型大学。第二次学术革命起源于美国,与美国威斯康星思想的理论其实与赠地运动不无关系。

1980年以后,美国为了面对造船、钢铁、纺织及汽车等传统行业被超越,同时也为电脑、电子、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不足的困境,通过高等教育的改革来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先后出台促进、规范产业与大学之间合作行为的重要法案,促使大学的技术成果能顺利转移给产业界,减少产学合作或互动的障碍,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结构开始发挥作用,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开始建立伙伴关系。

第二次学术革命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创业成为大学的一项新任务,成为教学、科研之外的重要职能;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开始建立,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结构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科技进步的发展;同第一次学术革命导致研究型大学出现一样,伴随第二次学术革命产生的新的大学组织模式就是创业型大学。[7]

正在发生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对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尚无法完全预知,但第二次学术革命对同样正在发生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显然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建立在学术革命之上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美国一直保持着科技大国与经济大学的地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

起源于德国的第一次学术革命与同时期的科技革命虽有联系但没有明显的交叉,真正使得两者交叉并产生交集的就是伴随着新技术革命产生的知识经济和伴随着第二次学术革命出现的学术资本主义了,两者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在资本获利的驱动下,相互影响,彼此推动。

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在1997年撰写的《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中,提出并论证了“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他们在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四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科研进行调研后,将大学或教师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所表现出的市场行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界定为“学术资本主义”。[8]书中还对市场及类似市场行为作了界定:其中市场行为是指就院校而言的营利活动,诸如申请专利以及随之而来的版权税和许可协议,以及衍生公司、独立公司、产学伙伴关系,等等。市场活动也包括更多的世俗运作,诸如来自教育活动的产品和服务,与饮食服务公司和书店的利润分成,等等。而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是指院校和教师为资金而竞争,不管这些资金是来自外部拨款和合同、捐款、大学合作伙伴关系、院校对教授的衍生公司的投资、学生的学杂费或其他一些创收活动。

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在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根据“谁付费谁点唱”的原则,大学的学术行为决策在于市场,大学学术行为要根据资助人的要求,开展符合资助人利益的应用性的、商业性的、目标明确的研究。并且学术成果要归属于各相关利益团体所有。

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基于专业化理念的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与学术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就是大学组织模式的改革,即创业型大学的产生,或者说是大学创业。反映在大学内部管理上主要表现在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大量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出现、兼职教师比例的上升,类似于企业管理团队的大学专业管理人员也逐渐出现在大学管理实践当中。

学术资本主义是一个影响大学及其成员身份定位的文化系统。政府以对待企业的方式对待大学,大学也越来越像企业一样为“赚钱”而从事各种活动,校长就像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大学教师往往把自己当成知识和教育劳务的商品拥有者,而学生越来越把受教育看做是为获得更好的职位而进行的投资行为。[9]

学术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在于资本对于大学学术的渗透与大学学术的资本化倾向,学术资本主义的诞生正是第二次学术革命的结果。第二次学术革命奠定的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结构正是学术资本主义得以存在的保障机制,从此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通过这一机制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四、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的交点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交叉的宏观环境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成为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

虽然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但也使国家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与科技优势通过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与市场,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在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而努力。国家间的竞争体现在以科技与经济实力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各国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本国科技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国家学术资本主义,加大对高校学术创新能力的资助,国家的巨额资助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经费渠道,以致科学研究活动最终由“再版的工场手工业”的“小科学”时代,走向“再版的机器大工业”的“大科学”时代。如1989财政年度美国政府提供的大学研究经费高达159亿美元,美国大学研究经费的3/4来自于联邦政府。[10]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家间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的资助力度,使得两者来此环境下得以产生交集。

(二)知识经济是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交叉的经济载体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知识及其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更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知识对经济发展的空前重要的地位及其巨大的获利性驱使资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大学及大学中的教授们,学术中产生资本主义便是一种自然了。

知识经济形态的企业间竞争与传统经济形态下的竞争不同,知识资本要素投入的竞争取代了一般资源要素投入竞争,知识成为获取优势的核心,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残叶,对于知识的认可与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资本市场与学术创新通过知识经济以学术资本主义的方式走到一起。一方面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教授设法将学术行为与学术成果通过学术资本主义与市场接近,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项目资助、成果转让等方式让资本流入学术研究领域,共同促进了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三)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的学科领域交叉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高新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新科技革命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创新对整个国家层面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是国家科技竞争的核心所在,也是国家或市场自治学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术资本主义的主要领域。学术资本主义的主要学术领域的确定取决于该领域与市场的关系,或者国家资助和资本市场的选择倾向。政府对大学的兴趣集中在以科技创新带动国家竞争力提升上,因此,更倾向于资助那些对落实国家创新战略有帮助的学科,而市场对大学学术关注的焦点则集中在能够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技术领域。根据美国、欧洲等学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国家的经验,学术资本主义发展显著的学术领域主要是在与市场关系密切的工程技术、健康科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法律及商务等学科等研究领域[11],与新科技革命所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基本一致,在这些研究领域,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完全走到了一起。

五、结论

科技革命与学术革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虽偶有联系但直到知识经济的到来,才使得两者产生交集——学术资本的兴起与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作为知识经济主要资源的知识与科技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国家为获得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综合国力的提升,资本为在市场环境获得竞争优势,共同把眼光转向大学和大学的学术行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的大学与大学教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依靠国家与市场的力量从事科学研究,推动学术进步。

为应对国家间激烈竞争,国家应该通过加大对学术的资助推动科技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对高等教育学术行为进行分类指导与资助,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或关乎国计民生的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适当放开与市场关系密切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基础研究领域对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与市场关系疏远,资本市场不愿介入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行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对国家与民族的科技进步与发展至关重要,资本市场有意愿但难以完成对此类项目资助。

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结构的生成与完善,如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学术成果市场化等方面的法律建设,学术资本主义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学术行为的监管,强化市场伦理道德教育,防止由于资本的获利性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短视。

[1]尚林,林泉.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从四次技术革命中得到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1(1):42-46.

[3]张明国.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1):2-12.

[4]杨弋.世界经济发展与新技术革命[J].中国科技产业,2005(12):51-55.

[5]温正胞.大学创业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6.

[6]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8.

[7]王雁,孔寒冰,等.两次学术革命与大学的两次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2005(5):162-168.

[8][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9]王正青,徐辉.论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冲突[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8-39.

[10]冒荣,赵群.两次学术革命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3(1):7-12.

[11]唐晓玲,王正青.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大学科研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9(6):49-54.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革命学术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军事历史(2003年5期)2003-08-21 0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