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纪文君
(1.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2.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说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改革开放后,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显露出许多弊端,已经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许多方面急需改革和提高。
人们经常疑惑,解放前的西南联大,在八年抗战的战争硝烟中居然能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那样蜚声世界的大科学家;如今,建国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也三十多年了,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走进大学可以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学生不爱读书,教授不爱上课,老师无心教学忙于跑项目、拉资金,拼凑文章,上课很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被评为“教学名师”……毕业生质量被严重注水,质量连年下降,让人痛心。本文拟从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些问题。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与追求知识,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是两条不同标准的道路,亦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其一。知识分子发奋读书须安贫乐道,顶住花花世界的诱惑,耐得住寂寞。 孔子学生中,子贡是最有钱、成就最大的商人,但学问一般。颜渊虽然贫寒,可是学问做得最好。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孔子赞许其学生,学习三年,仍旧专心于学问,没想着去追求财富,其心难得。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已经做好坚守贫困的准备。马克思所撰写的《资本论》,对人类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如地狱的入口一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孔子认为,安贫乐道,住在破陋的屋子里,并不影响学习,不影响做学问。
颜渊潜心做学问,将安贫乐道执行最为彻底。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论语·先进》)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
这年孔子七十岁,颜渊四十岁。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他认为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是最潜心做学问的弟子,却不幸短命,使其白发人送黑发人。
颜渊死后,孔子对他的哀思有增无减。每回谈及颜渊,都禁不住动情地赞美。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商人。但作为学者不一样,有好的学者是非常难得的。颜渊就是其中一例。继承自己衣钵的得意弟子颜渊英年早逝,成为对孔子最大的打击。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因此即使子贡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但在孔子的心里,他的位置必定排在颜渊之后。
子贡因为投入很多精力经商,常遭到孔子严厉的批评。但从史料上看,子贡是非常敬重孔子的。在孔子去世之后,其他弟子都只是守孝三年,唯独子贡,守孝长达六年之久。由此可见,对于孔子的严厉教诲,子贡是善解师意欣然接受并感恩的。
并且子贡后来的成就也挺大。他没有因为孔子的严厉批评而丧失信心,也没有像孔子所说那样走下坡路。在孔子死后,子贡富可敌诸侯,能与诸侯分庭抗礼,势力强大,后世把经商称作“陶朱事业,子贡生涯”,子贡更被奉为儒商鼻祖。但他并没有自用其财,而是因势利导去宣扬孔子之名、孔子之道并为此推广而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子贡这点也是后世后人大可贵、大可敬、大可赞、大可叹、大可表、大可学的地方!
事实证明,孔子对子贡的教育是正确且成功的。
反观现在,大学教师评教授,须完成科研项目,如此强的功利导向出现教授不认真上课或者不上课、不研究学问,跑关系攻课题的现象。
看教师的学术成就,主要看发表文章的数量,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所以,教师就拼命写文章,拼命往高等级的刊物投稿,只要采用就行,文章的科学价值反倒无需介意。结果是,每年都有海量的文章发表,几十年过去了,无人能拿诺贝尔奖,甚至无人能够超过文革时期数学家陈景润的研究成就。假大空学术,压倒了求真务实的学术。
现今高校评教授职称要评教师的学术水平,以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级别来说明他的学术成就,而忽略其学术价值。
已故数学家陈景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属于学术水平高没有科研项目的人,理应是最优秀的教授,虽然他们都没有机会评到教授。
假如按照孔子的标准,大学应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颜渊有资格并应被评为教授,子贡是没有资格参评的。
高等学校要向前发展,必须摆脱金钱名利的束缚,走上求真务实、学术至上的道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如果学生是未经思考而有所体会,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时,就不要去开导他;如果学生是未经苦想而想不通时,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用去教导他,因为他没有用心思考。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该做的事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并未对自己的儿子进行特殊关照,开小灶。他的儿子与其他学生在教育上是同等对待,甚至更加疏远,“远其子也”。首先,要学诗,“不学诗,无以言。”接着,要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学诗,学礼,这是基础功,须将基础打牢固。
陈亢非常高兴,他从和伯鱼的谈话中得知,学习,从根本上说,是学习者自己的事,父亲是大教育家也帮不上什么忙。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又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宰予是孔子的其中一个学生,当别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刻苦读书的时候,他居然在大白天睡觉。孔子认为,这样的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再好的教师也不能教好他。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成才的比例为2.3%。其余的学生,表现并不突出,其中有像宰予那样的无可救药的庸才。对这类学生,孔子无须对他们负责。
现在大学对学生是怎样的呢?大量招生,像对小学生一样的教授方法,学生不爱听课逃课,老师用课堂考勤,并把考勤和考试成绩挂钩的方法,逼迫学生学习。最后几乎百分之百的全部毕业。大量扩招,宽进宽出,毕业生的质量被注水且逐年下降。
以孔子的教育思想看来,大学扩招是可以的,收学费也没有问题,但不要承诺肯定可以学成毕业,更不可能保证成才。学生学习可以自愿,不勉强学生学习,可以延长学习时间。学业不合格,就是不能毕业。坚持质量标准,绝不允许滥竽充数!
对比二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反思现存大学教育制度的弊端,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获得了“万世师表”的称誉。吸取孔子的教育智慧,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上面所论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今的大学教育制度而言,可以借鉴并运用到教育领域和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95.
[2]中华孔子研究所.孔子研究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269-270.
[3]冯大建. 论语百则[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204-205.
[4]张良才.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及现代价值[J].孔子研究,1997,(1):33-39.
[5]李殿元,王定璋,杜志国.论语外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