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名高职院学生生命态度调查分析

2013-04-23 12:13:30王文娟王芸芸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态度危机生命

王文娟,王芸芸

(1.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8;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多元发展,人的健康与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高校,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过大的生存压力,自杀事件越来越多。生命态度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引导相应的行为。为研究高职院学生生命态度,从而引导其积极地看待生命,有效提升生命价值,特在全院开展了生命态度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共600人,共收回问卷569份,回收率94.8%,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100%。男323人,占57%,女246人,占43%,大一287人,占50%,大二282人,占50%,因大三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未进行调查。来自农村339人,占59.6%,乡镇160人,占28.1%,城市70人,占12.3%。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问卷》,共有14个题目,数据用excel和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对自己身心状况及自杀态度的认知

在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上,26人(4.6%)非常满意,151人(26.5%)满意,310人(54.5%)一般,58人(10.2%)不满意,24人(4.2%)没感觉。在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上,122人(21.4%)认为自己非常健康,348人(61.2%)认为自己健康,95人(16.7%)认为自己有一点心理问题,3人(0.5%)认为自己有严重心理问题,1人(0.1%)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

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哪种情绪,194人(34%)选择愉快,154人(27.1%)选择充满希望,141人(24.8%)选择焦虑,13人(2.3%)选择敌对,67人(11.8%)选择抑郁。当情绪失落时,235人(41.3%)听音乐做运动散心,158人(27.8%)找朋友倾诉,24人(4.2%)暴饮暴食,18人(3.2%)麻醉自己,吸烟喝酒作乐,31人(5.4%)憋在心里,持续抑郁,10人(1.8%)哭泣,39人(7%)选择其他。

当意识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时,420人(73.8%)选择找朋友同学聊天,175人(30.7%)找家人倾诉,134人(23.6%)沉默不语,45人(7.91%)主动进行心理咨询,99人(17.45)在网上找陌生人倾诉,43人(7.6%)找老师谈话,8人(1.4%)置之不理、自暴自弃。

在你是否有伤害过自己的行为中,14人(2.4%)经常有,56人(9.8%)偶尔有,159人(28%)很少有,339人(60%)从来没有。

你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中,10人(1.7%)经常有,29人(5.1%)偶尔有,84人(14.8%)很少有,446人(78.4%)从来没有。是否曾经有一次尝试过自杀行为中,472人(82.8%)没有,33人(5.8%)有一次,63人(11.1%)很多次。

(二)对自杀现象的态度

对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关注程度中,121人(21.3%)不关注,一般不看,378人(66.4%)还可以,如果看到就关心一下,66人(11.6%)很关注,经常会浏览新闻并与他人讨论。对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的态度,280人(49.2%)认为可惜,不懂得珍惜生命,104人(18.3%)认为自杀是愚昧的行为,67人(11.8%)认为同情,可怜,21人(3.7%)认为不关心,34人(6%)理解,有自己的理由选择死亡,10人(1.8%)认为应该谴责社会,8人(1.4%)选择其他。

如果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有轻生的念头,235人(41.3%)会寻求帮助,21人(3.7%)会置之不理,297人(52.2%)会自己开导劝服,13人(2.3%)会恐慌,不知所措。

认为造成自身或者身边的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266人(46.7%)认为人际关系失败,270人(47.4%)认为学习压力大,397人(69.7%)认为感情受创,283人(49.7%)就业压力,141人(24.8%)认为家庭条件比别人差,235人(41.3%)选择对生活不满,28人(4.9%)选择其他。认为自杀大学生一般存在什么问题中,448人(78.7%)认为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260人(45.7%)认为适应能力差,313人(55%)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19人(20.9%)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149人(26.2%)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么,260人(45.7%)认为太感性,容易冲动,136人(23.9%)认为缺乏理想和追求,220人(38.7%)认为悲观厌世,223人(39.2%)认为自卑,自我否定,21人(3.7%)选择其他。

(三)对生命意义的认知

在你对生命的理解中,435人(76.4%)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77人(13.5%)认为人应该要为自己而活,44人(7.7%)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9人(1.6%)认为无所谓,4人(0.7%)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各分量均值和差异检验分析表

注:p<0.01表明存在显著差异, p<0.05表明存在差异,p <0.1表明存在差异,但不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8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甚至是非常健康的,在情绪不好时,近70%的同学会选择积极的方式调节情绪。但同时,数据从很多方面也显示出同学们对待生命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第8题中“当意识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时”,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找朋友和同学包括家人谈心,只有不足8%的学生选择主动进行心理咨询,这不仅提示学院心理咨询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同时,同学朋友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提示了学院需要加大朋辈心理咨询的力度。第14题“你对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是否关注,有21.3%的学生选择不关注,如果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有轻生的念头,21人(3.7%)会置之不理。是否曾经有尝试过自杀的行为中,33人有一次,63人很多次。传统的教育缺乏对人的关怀,使得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对频繁发生自杀行为的学生的态度,有近七成的同学认为不懂得珍惜生命,对自杀持反对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同学持有矛盾、中立甚至理解的态度。19题“你对生命是如何理解的”,76.4%认为生命应该好好珍惜,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拥有正确的生命观,能够珍爱生命。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中,选择情感受创的近七成,其余依次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失败等。大学生自杀的主观原因,有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其次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上,性别、专业和家乡不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上,存在年级差异,大一比大二更健康。可能是大二学生相对现实一些,所以感觉到了更多的压力;关于是否有过伤害自己的行为中,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男生更容易发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男生承受的压力更大,喜欢独自承受,所以在压力过大时更容易发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关于关注大学生自杀新闻,城市以及农村之间的学生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加关注大学生自杀新闻;男女生在对生命的理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对生命的理解方面比男生更加积极。而且男生标准差(SD=0.85)比女生标准差(SD=0.57)高出很多,说明男生中对生命的理解方面存在极端思想的比较多。最后,由交叉表的独立性检验,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自杀态度之间是相关的,心理越健康的学生对于大学生自杀越持反对和排斥的态度。

四、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有消极态度甚至极端态度学生的存在,不能忽略。生命教育话题的最初提出是源于不断增多的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的事件等,而今,生命教育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预防自杀的层面,所以开展具有高层次高内涵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要对危机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和干预,更要对大多数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发展生涯和自我实现目标的教育,使他们正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从而有效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高职学生自伤或自杀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心理危机所导致。马建青认为,心理危机是否最终形成并发生是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危机源、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社会支持程度。心理危机的发生必定是三者同时发生问题的结果,任何一者的良性存在都可能避免危机。当压力或应激源超出个人的承受能力,变成真正的危机源后,如果得不到外界有效的社会支持,危机就可能发生。

目前,高职院学生普遍为90后,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所以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加上过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接踵而来,要想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首先需要学生对压力源积极理解,并同时从认知和行为上增强学生的危机承受能力,从而保持心理承受和恢复之间的弹性。要加强危机学生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向外界求助的信念,保持支持系统及时给与其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学院需要不断完善三级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危机学生,确保学生在心理危机时得到专业的咨询和科学的干预,同时加强学院、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生命的安全。

加强和改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效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结合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不仅需要学院在课内课外、学习生活环境上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更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样的生命知识宣传和教育辅导:首先,利用课堂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也可让学生走出校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病人、福利院的老人和儿童等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所在;同时,针对情绪情感、就业、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开展较为深入的心理服务训练营,启发学生在意识到生命重要性的同时,给予学生善待生命和完善生命的启迪,尤其对于男生,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开展与生命价值相关的团体辅导,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积极认识,提升学生的正能量,从而增强他们应对生活的技能,应对未来的信心。

结语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命教育既重要又十分棘手。预防和减少自杀始终是高校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生生命教育,全面关注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完善,更是高职院不可或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郑崇珍.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7-8.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和干预的三要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2):64-67.

[3]陈月苹.大学生生命教育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1):77-79.

猜你喜欢
态度危机生命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停电“危机”
态度决定一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