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以“四合一”角色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3-01-31 17:47贺新薛叙明
职教通讯 2013年26期
关键词:理实技能职业

贺新,薛叙明

自德国于1996年提出“学习领域课程”以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实施,它能有效地解决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脱节的问题,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上佳途径。[1]同时,它要求教学对象、设施、材料、方法及环境与之相应,尤其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研究者对高职教师的角色和定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北京大学季舒鸿提出通过建设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角色分工来进行专项教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炳和教授提出了“四结合、六合一”的思想,其中“教师师傅合一”,明确了高职教师作为“师徒制”中师傅角色,部分界定了高职教师的角色。[2]笔者通过提出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四合一”,并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实施,实现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教师“四合一”角色的界定和内涵

(一)“四合一”角色的界定[3]

首先,是高职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教师要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其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还要集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入、学习过程的组织“领”导、信息海洋和情境观察的指“导”、完善过程的“教”练反馈四重功能一身。[4](1)引。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构建学习程序;(2)领。构建教学小组,组织协调课程学习;(3)导。导航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提供思路和建议、答疑解惑,甘作“桥梁”,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4)教。制定训练方案,反馈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方案,评价最终实施效果。

(二)高职院校教师“四合一”角色的内涵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性。从课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原则,教师角色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

2.教学角色的多重性。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由听为主转变为以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在安排工作任务时,教师是“设计师”、“组织者”、“导航者”和“导师”,在技能训练时,教师是一个“教练”,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又是一个监督员,及时向学员反馈其技能掌握的程度。

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模拟实训、现场教学、实地调查和启发引导等多样性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在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的不同,主动进行调节。实施项目时,遵循分层次辅导、个别答疑、重点指导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对出现的多种结论组织讨论,以此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专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提高性项目,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拓宽知识面。

5.考核评价的全程性。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实现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因此,考核具有全程性的特点,只有教师才能跟踪学生完成多个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师是过程考核的监督员,角色演绎也应体现全程性,通过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岗位技能的掌握,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辅以第三方系统评价,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5]

二、高职院校教师“四合一”角色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一)课程开发设计

课程开发设计中的教师角色实施能推动学生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的理论知识掌握。

理实一体化课程应依据相关行业生产一线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规范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凸现实用性及实践性,课程设计应着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体现教师角色的辅助性。[6]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项目设定、教学流程、实训环境设计、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企业化背景,依托工作情景,学生角色为企业一线的新进员工,教师角色为企业工程师或者是车间主管,按照生产流程来设计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模块,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作为充分应用引的功能,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任务;应用领的功能,构建学习小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应用教练功能,设计训练及考核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并且及时反馈学生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多重性角色,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全面提高。课程设计通过设计设备运行前的准备、启动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的停车四个重要环节,辅以工作设备运转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过程,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教师通过“导”,推动学生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的理论知识掌握。

(二)教学内容选取实际生产工艺流程

教学内容选取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按企业模式运行扮演,以适应企业对一线操作及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和毕业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项目案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与动手能力,以适应生产、管理及服务等第一线的需要,使学生成为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就业教育,岗位技能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判断工艺状况是否正常?工艺发展趋势是否正常?如何判断并排除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事故?这种技能不是简单的动手技能,它建立于对所在岗位的整个工艺流程、工艺原理、设备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等方面的广泛意识,辅以团队合作的基本技巧。所以,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依据相应职业工种技能等级标准中的应知和应会内容,同时注重典型工艺及设备的特点,强调工艺操作控制和揭示各种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技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判断、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选取中,要考虑到引什么?领什么?导什么?教什么?同时,还要考虑前、后续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处理,这样,学生形成的职业能力素质不仅能够满足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也为其今后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应

教学的组织实施依据实际生产工作流程,结合学校自身实验实训条件,辅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体现教师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应。

课程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结合学院实训设施,模拟真实的生产情景,通过多媒体、现场教学和各类网络资源库等手段来实施一体化教学。[7]实施过程依托工业生产过程,项目实施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提方案、讨论汇报、方案修改、学生实施试作(或方案评估)、教师指导纠错、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归纳总结和传授相关知识、学生完善方案、再做、教师进行操作要点提炼和理论提升”,充分体现行动导向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任务设计师,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安排特定的项目任务;学生作为探究者,经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获得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除了多媒体手段外,还要增加现场教学手段,让学生按所选方案及操作规程进行现场试作,教师此时是组织者和观摩者,通过现场教学,找到操作中的共性问题,作为点评的素材,并将之反馈予学生。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问题或任务的发现者和探究者;计划的制定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解决者。教师的角色作用体现在: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者;训练过程的组织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完善过程的反馈者。

课外项目任务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技能提升的普遍手段,也是实现知识技能迁延的重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完成课外项目:(1)企业生产实践;(2)登录网络系统,访问部分网络资源获得相关资料指南;(3)一体化教室开放实践;(4)在线教学资源库。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拓展,充分体现“导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四)教学评价做到三位一体

教学评价采取全过程考核的形式,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依据学生任务完成过程表现、项目实施成果以及课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同时,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在分析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评价设计。[8]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并且教师的过程评价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应用。

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角色的演绎,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环境职场化、教师角色化、内容过程化,评价全程化”的教学特色,创新了课堂内外层面教师教学实施模式。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结合新理念构建高职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52-53.

[3]祁振悦,董全周.新形势下职校教师的角色分析[J].职教论坛,2005(4):22-23.

[4]王静.信息化教育中教师角色及能力探析[J].高教论坛,2007(1):148-149.

[5]贺新,赵昊昱.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J].化工时刊,2011(9):51-53.

[6]薛叙明,贺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5-8.

[7]蒋丽芬,许宁,孙海燕.工作过程导向的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35):101-102.

[8]赵昊昱.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全面性考核法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11):39-40.

猜你喜欢
理实技能职业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职业写作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