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以豫东Z市为例

2013-01-31 14:30黄兴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学历设施

黄兴华

(周口师范学院 公共理论教研部,河南 周口466001)

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城乡“二元化”问题非常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推进,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文化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Z市地处豫东平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47元[1],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为了解Z市农村文化生活现状,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农村文化生活消费、农民对国家文化政策和措施的感知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式、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情况等五个维度来进行。在调查过程中,随机抽取了豫东Z市8个乡镇的320位农民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5份,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达到91.88%。在回收的29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被调查者占48%,女性被调查者占52%。样本的年龄分布如下:15岁以下的9人,占3.1%;16~25岁的为51人,占17.3%;26~45岁的为117人,占39.8%;46~60岁的81人,占27.6%;60岁以上的36人,占12.2%。在学历方面,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为81人,初中学历的为129人,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为54人,大专或本科以上为30人。在收入方面,294名被调查者中,月收入低于400元的有24人;400~800元的有51人;800~1200元的为126人;有93名被调查者月收入超过了1200元。

一、农村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1.关于农村文化生活消费。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您每个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包括报刊、书籍、上网、看电影等)是多少?”一题,结果发现,有165人每月的文化生活消费不到40元,只有24人选择了130元以上。这说明,农民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

2.关于农民对国家文化政策和措施的感知度。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国家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时,0人选择“非常清楚”,有189人选择“知道但不十分了解”和“知道一点”,105人表示“不知道”。这说明,农民已经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认知,但大部分人并不十分清楚有关政策的具体细节。

关于农民对政府文化政策宣传力度的感知方面,有132人认为政府的文化宣传力度一般,123人认为政府宣传力度弱。这说明,尽管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文化政策,但农民对它们的感知度并不高,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3.关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关于农民对本地文化公共设施数量的认知方面,有246人认为本地区的文化公共设施数量太少,只有6人认为本地文化设施过多。这说明,近年来政府虽然在财政上给予农村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农村文化设施,但仍然未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在被问及农村最应该建设哪些文化公共设施时,138人认为最应该建体育运动设施(球场、小型田径场、老年门球场、旱冰场、乒乓球台、秋千等),93人表示想建学习阅览设施(图书阅览室、展览室、科普活动室、电教室等),42人选择了文化娱乐设施(少年儿童之家、老年之家、网吧、卡拉OK厅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民众最需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体育运动设施和学习阅览设施,这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4.关于农民的文化生活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的个人文化生活形式相对而言较为丰富,以看电视和电影居多,这与近年来农村的物质条件改善密切相关;有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喜欢喝茶、喝酒、聊天;打牌和打麻将在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居第三位;读书看报的也不少,占31.6%。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民的群体文化生活形式较少,只有唱歌、跳舞等,参与的人也不多。

在城乡统筹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经常会“送文化下乡”,农民的参与程度如何?调查显示,近50%的农民表示“偶尔参加”,38.8%的农民表示“没有参加”,只有15%的人表示“经常参加”。这说明,政府“送文化下乡”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在被问及参加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时,132人认为是自身兴趣所致,72人表示是为了打发时间,第三位的原因是“跟从大众”。这表明,大部分农民从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有自己的文化生活的,政府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本身的人才资源以活跃农村文化。

我们还专门就农村传统文化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64.3%的农民认为应该继承传统的文化活动如庙会、舞狮舞龙、唱戏等,并发扬光大。这也说明传统文化活动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农村的巨大影响。也有10%的人不喜欢这些传统项目,有12%的人表示无所谓,说明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农民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5.关于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对于目前农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方面,30人表示“很满意”,96人认为“满意”,156人表示“不满意”,选择“很不满意”的只有12人。这表明,一方面现有的农村文化生活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被问及农村文化建设是否必要时,高达264人选择了“必要”,只有30人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这也说明,广大农民十分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二、农村文化生活的显著变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Z市农村文化生活较以往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1.农村妇女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参与意愿增强。在农民参与的各种业余活动中,我们发现,看电视和电影是第一大娱乐,此外,男性更喜欢喝茶、喝酒、聊天,而女性则更喜欢读书看报。这也说明农村妇女更加重视自身的知识修养。而“您认为农村应该建设哪些公共文化设施”一题的统计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有35.29%(54人)的妇女选择了学习阅览设施,远高于男性的27.66%(39人)。

在“您参加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一题中,有50.98%的妇女选择了“自己感兴趣”,远高于男性的38.30%。这说明,在农村,妇女参与文化生活的意愿增强,她们比男性更渴望参与文化生活。

妇女对于农村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较男性为低。这一方面说明现有的农村文化生活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妇女对于农村文化生活的需求较男性更为强烈。

妇女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种种变化和妇女在农村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出现空心化趋势,男性成员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妇女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她们在家庭和村庄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中男性外出打工带来的收入,使得农村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情况得到好转。正是由于家庭地位的提升和经济情况的好转,她们有了更多精神上的需求。

2.不同年龄层的文化消费和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调查表明,16~25岁和26~45岁年龄段的农民每月的文化活动消费较高,分别有半数以上的人月均文化消费在40元以上,还有24人表示每月有超过130元用于文化消费,而老年人的文化消费则较低,基本在40元以下。年轻人的文化消费远高于老年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农村青壮年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城市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增加,用于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也相应增加。二是老年人由于自身条件和年龄的限制,经济收入较低,且受农村勤俭持家传统观念的影响,本着能省则省的观念过日子,因而用于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较少。

虽然老年人用于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较少,但并不代表其不需要文化生活。恰恰相反,相较于年轻人而言,36名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33人认为本地区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这说明,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加上自己的兴趣,老年人更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希望多建设一些学习阅览设施(图书阅览室、展览室、科普活动室、电教室等),以重新获得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在对文化生活的偏好方面,各年龄层最常进行的文化活动是看电视和看电影,4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只有3人表示会什么也不干,说明他们大多数经常参与文化活动。25岁以下的人更喜欢唱歌、跳舞等现代化的文化生活方式,而25岁以上的人偏好喝茶、聊天、打牌和打麻将等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与不同年龄层所接受的村庄传统文化熏陶程度不同相关。一般而言,年轻一代由于信息的畅通和交通的发达,与城市的接触较为密切,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而老一辈人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较难被现代文明所同化。

在对所在地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方面,我们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程度最高,有近92%的人表示经常参加。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和意愿。在26~45岁和46~60岁两个年龄段中,分别有43.59%和37.04%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所在地举办的文化活动,这可能和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入城打工,无法分身回家有关。

3.高学历层次农民的文化需求更迫切,主动安排文化活动的能力更强。在对国家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方面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学历越高的被调查者,对于国家的农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了解得越多。这和国家在政策宣传方面的策略有关。对于各级政府和学校,政府的宣传力度较大,因而高学历的被调查者可以从中了解相关信息。但国家相关政策在基层的宣传力度还明显不够,有待加强,以便让学历低的农民也可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

在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方面,30名高学历被调查者中,有27名认为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较其他三种学历层次的比例更高。在被问及希望建设哪些文化设施时,更是有高达50%的选择了希望新建学习阅览设施(图书阅览室、展览室、科普活动室、电教室等),远高于其他三种学历被调查者的23%、31%和21%。这也说明农村现有的学习阅览设施严重不足,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调查表明,读书看报和看电影、电视一样是高学历被调查者的最爱,占到了他们文化活动比例的25%。在唱歌、跳舞这一项上,大专或本科以上的被调查者比例占4.17%,也比其他学历层次的被调查者更高。这说明,学历越高的人,越钟情于与文艺相关的高雅文化活动,对此类文化活动的需求也越强烈。

我们看到,大专或本科以上的人参与所在地举行文化活动的程度不高,40%的人表示偶尔参加,60%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问及原因,主要是他们大多在城里工作或打工,没有时间回乡参加这些活动,而且他们认为一些活动太俗气,不想参加。

至于为什么要参加文化活动,高中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有一半认为是出于自己喜欢才参加。相较而言,在高中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特别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中,则更多的存在从众心理和打发时间的原因。这也表明,高学历被调查者更有能力来主动控制和安排自己的文化活动,较低学历被调查者而言更少受到外界的影响。

三、结论

文化生活形态的转变源于经济形态的变化[2]。通过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1.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比于传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日常性文化生活日益居于主导地位,主要以看电视、打麻将和聚坐闲聊为主;纯粹的节令性文化生活逐渐在农民心理上和行为上淡出或简化,但经济挂帅的节令性文化生活则大有复兴之势,如各地借举办庙会掘取经济利益等;应事性文化生活则基本成为被改造、抛弃和摒除的对象,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权威在农村社会开始全面淡出[3]。就年龄而言,年轻人更喜欢唱歌、跳舞等现代化的文化生活方式,而中老年人更偏好喝茶、聊天、打牌等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这大概与不同年龄层所接受的村庄传统文化熏陶程度不同相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考的恢复及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青年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其父辈有了很大的较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非常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健康进步的精神食粮。

2.通过政府外力嵌入来构建的农村文化生活方式不尽如人意。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特别是公众文化生活,政府作出了诸多努力:一是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如先后提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规定。二是为农村提供了一定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如安装广播)和场地(如文化站、图书室)的建设以及农村人才的培养。三是经常组织城市文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送文化下乡。政府的意图非常明确,即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全面主导农村各项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并不尽如人意。政府所倡导的文化生活理念往往遭到误解和扭曲;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场地利用率低;政府所主导的公众文化生活往往缺乏长久的吸引力和应有的效果。

3.农村文化生活目前正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农民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普遍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调查来看,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观念出现了两极化:年轻一代对城市文化生活观念的向往和模仿;老年一辈对传统农村崇尚节俭、量入为出的生活观念的执著和坚守。近年来一部分农民进城打工,其家庭收入较以前完全依靠农业收入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打工的临时性,农民预期收入并不稳定,同时收入要扣除必要的负担——娶妻生子的花费、子女将来的教育费用等,农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就不多了,这是造成农民文化消费支出较低的主要原因。

4.农村文化生活的复兴和重建仍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查表明,农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普遍较为强烈。从性别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的作用下,农村大多青壮年选择进入城市打工,成为城市的流动人口,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需求及其对文化生活的参与意愿不断增强,有可能颠覆农村文化生活以男性为主的传统。从年龄来看,相较于年轻人而言,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加上自己的兴趣,老年人更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也与传统农村文化生活以青壮年为主的情况大为不同。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现有的农村文化生活中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农民,其文化消费、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形式不同,农村文化生活正在经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其间,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完成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重构不能只依靠外部的力量,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只能是引导和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我们有必要将眼光投入农村的内部,通过激发农村文化生活主体的活力来完成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重构。

[1]周口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12-20].http://www.zhoukou.gov.cn/html/4028815a1c01adc4011c01bddcae0010/2012040607561846.html.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7.

[3]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1.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学历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膨胀学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知识无力感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