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雪,程 文,荆 慧,张丹丹,孙一欣,郭丹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各种组织内的传播特性不同而形成的影像医学。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医学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教学过程。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实习阶段初步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础知识、诊断疾病、书写报告和使用仪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针对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研究相对甚少,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教学方法的研究,或者是其他非影像专业医学生超声教学的研究[1]。因此,我们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提高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速度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以往的超声实践教学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孤立地认识几种疾病的常规超声图象。超声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它要求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临床知识的了解。然而,进入超声诊断学学习阶段,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基础和临床内容掌握的不扎实,很难理解声像图,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声从过去的二维到实时三维,从单独的解剖学成像到功能、分子成像,从单纯诊断到诊断与治疗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超声医学的应用范畴[2-3]。但目前可供医学影像学专业或超声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不仅数量有限,内容也相对滞后,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知识都因为教材编写周期较长而很难在教材中得以体现。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轨,教师所教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工作的需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对超声医学发展趋势、最新动态、研究热点的讲解,使学生对超声医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跟上超声医学发展的步伐。同时,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对每种疾病进行讲解时,帮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解剖、病理知识,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疾病的能力。
目前,教学及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传统超声实践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人体各系统向学生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具体声像图表现,让学生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4]。这种作法缺乏对学生自主应用影像学检查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属于被动式学习,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教与学彼此脱节,缺乏积极互动。此外,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够全面,重知识不重能力,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的考核还未列入考核范畴,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考核体系,同时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新颖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并且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形象、动态、直观体现超声诊断中的动态画面,尤其能够同时显示同一疾病各种影像资料的不同表现,使学生更益于理解和记忆[5]。超声多媒体教学更优于其他学科,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展示超声实时、动态、直观的特点。例如肝癌的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肿块的位置、回声、大小、形态、数量、血供情况。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肿块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快速退去。应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们可以动态地观察到肿块的血供情况,而且记忆更加深刻。此外,超声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超声检查的一般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时,由于空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清楚的看到教师的演示,教学效率不高。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全班学生能同时看到教师的示教,较少不必要的重复,充分利用授课时间。
2.运用PBL教学法。改变以往只有老师讲的现象,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PBL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启发、诱导学生寻找答案,解决问题[6]。在此过程中,问题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具备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寻找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诊断分析和处理能力。
3.PACS进行教学。目前,数字化影像教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医疗设备的迅猛发展,形成了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7]。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从PACS调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图像,并可以调用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教学,使教学和临床相互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加强操作的上机练习。操作手法在超声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法的好坏不仅决定声像图的好坏,还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支持临床诊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亲自上机操作。先让学生之间互相操作。
5.规范报告书写。超声诊断报告是超声诊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精准的专业术语,将正常以及异常所见如实的反映给临床。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临床工作情景再现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问诊、检查、诊断疾病、书写报告。
6.构建科室开放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室开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鼓励和引导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科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灵活的时间来进行超声技能训练。在课余时间允许学生进科观摩,在不影响正常临床检查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患者检查,并完成报告的书写过程。
考核具有杠杆作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还可以检验教学质量。学期末进行考核,超声诊断学实践课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30%,分三部分,各占10%。一是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实践课堂的实际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核学生书写超声报告的能力,以认真规范、字迹清楚、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测量准确、超声术语运用确切、论述内容层次清楚、超声诊断和建议恰当等方面内容为准则,给予打分;三是考核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考前由老师设计多项考题,内容涉及仪器的基本按键操作,某一脏器的超声检查体位、检查顺序和检查方法,声像图的识别,测量及检查后的整理工作等方面。
学生原有思维方式难于理解超声图像,超声图像的成像和观察都在一个动态的状态下进行,从不同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观察同一器官。这是超声相对于其他影像检查手段的优势,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实践教学中,超声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显示屏上的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思维模式,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思维,先让学生凭大脑中枢和积累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及成像技术知识等去辨认二维图像,同时去逆向思维,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虚拟的三维人体组织结构,然后再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综合判断,最后达到诊断目的。整个影像成像诊断过程就是一个立体—平面—立体的变换过程。
医学实践教学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超声诊断学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掌握超声诊断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深入学习和比较各种组织、器官正常与异常的声像图特征,并讨论相关病例,可以逐步达到利用超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多元化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8],将实践教学从传统的单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延伸到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上,对于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高层次的医学影像学人才至关重要。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
[1]王 茵,赵宝珍,熊文峰,等.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52-1054.
[2]梁 萍.浅析本世纪超声医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10):632-633.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关丽娜,穆玉明,唐 琪.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10-11.
[5]杨水鹰,刘慧临,梁 笑.互动式教学法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16-117.
[6]柏树令,乔 敏,王世鹏,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医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81-82.
[7]王 茵,李卫萍,赵宝珍,等.数字化图像教学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523-525.
[8]程 文,张丹丹,孙一欣,等.传统与现代化并存的超声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