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职业教育是追求着善的价值赋予的教育,是努力追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价值追求过程。这一追求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始终是价值负载的实践,是价值关涉的实践。因此,需要我们从哲学视角研究职业教育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的问题,进而追问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
价值是对事物效用和意义的认知。就效用来说,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就意义而言,价值是事物与人或为人的意义的存在。就价值与效用和意义的相互关系看,价值是对效用的理论概括,效用则是价值的直接体现;意义是价值的基石,价值是对意义的认可。进一步追问,什么是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
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教育的本真价值,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价值。终极价值是教育应当追求的根本目的、最高目的。终极价值不是条件价值和手段价值,不具有工具性,而只具有目的性。终极价值意味这没有超越于它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最高的、最终的目的价值。金生教授认为,“人的精神、心灵、人格的优秀的教化是教育的原初目的,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人的精神的健全成长,灵魂的提升净化,德性的优秀卓越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我们认为,这一终极价值的设定偏重于精神层面,适用于学科教育,却并不完全适合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整合的教育,其终极价值也应该是整合态的。倘若一味单纯片面地强调精神性,否定职业性,那就不是职业教育了,就会把职业教育引入歧途。所以,我们倾向于用一种包容性、整合性的判断来表达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应该是科学发展观所界定的,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裴斯泰洛齐也早就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
“人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终极价值观的核心。因为人是世界上唯一追寻自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的动物。这里的人指的是追求职业教育终极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人不断发展了,才有技能的不断提高,精神的不断生成。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这就涉及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基本点所给定和规制的价值内涵。
全面性发展。即是指职业教育不独要发展人的精神层面的终极价值,也要追求物质层面的价值。问题在于,人们通常将物质层面的价值定位成工具性或手段性价值,而否认它的目的性价值。对于学科教育而言,这也许是正确的。但对职业教育来说,则是可以讨论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功利性或工具性很强的教育,它不是指向精神的,而是指向职业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高端技能,提高人的职业本领和就业质量,使人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这就是它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价值的目的性或将这一价值从终极价值中强行剥离,那么,职业教育所追求的就是被架空的、没有职业底蕴保证的终极价值。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精神生活、精神追求终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职业性一维的奠基,所谓终极价值不过是虚无飘渺的彩虹,或者说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所以,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必须是精神性和物质性、人文性与职业性的整合。
协调性发展。协调性发展不是指职业教育终极价值的精神性和物质性、人文性与职业性要素的势均力敌的平衡和半斤八两的勾兑。它应该是符合职业教育定性和规律的协调,即在突出职业性和能力性培养基础上,适度考量和综合知识性、人文性等精神价值要素的那种协调。它决不可能也决不应该是为了追求精神性的终极价值(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更负责任的终极关怀),就任意放大精神养成成分和比例的、跑偏或越界的那种协调。这样的协调恰恰是对协调本真意义的反动,是在打破应然均衡的一种无知。表面上看是在坚守和秉持终极价值,实际上是对终极价值的背离和对职业教育的最大伤害。
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持职业教育应重视人文坚守终极价值观人的最大的理由。其逻辑假设是,人若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就缺乏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动能。诚然,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人文支撑、知识奠基,但技能本身也是一个单独的序列,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并非知识学得多、理论掌握好的人,技能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强。知识与技能之间并非派生关系、演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发展路径,而并不完全取决于掌握的多寡与否,当然,多则更好。但倘若以为多则能派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就又逸出了正道而误入了旁门,是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终极价值观相背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