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评论式”口语训练教学

2013-11-12 07:16许宜平
职教通讯 2013年21期
关键词:观点口语同学

许宜平

一、当前职业学校语文学科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加深了解的。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场中,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外,与人沟通能力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当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重文本教学、轻技能训练的情况。[1]有些学校虽然也有口语训练教学,但在教学上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训练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形式陈旧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几种训练模式,主要集中在演讲、辩论、介绍等形式上,形式陈旧呆板,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训练任务而勉强开口训练,训练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二)训练内容限制过多

不少教师在口语训练课堂上对学生口语表达设置了过多的限制,在观点的表达上,一般都要求学生的观点必须积极、健康、向上;在素材选择上,也是长期缺乏变化,“诚信”、“感恩”、“爱国”、“敬业”、“理想”、“奉献”等是学生口语训练长期不变的“御用”话题。学生的嘴被束缚住了,不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自由表达真实的看法,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开口训练。因此,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幕:台上的同学不愿意讲,而台下的同学也没有兴趣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三)训练过程呆板

教师沿用传统的训练程序,学生在训练课上按学号或者座位顺序进行训练,如流水作业,学生训练完毕,老师也鲜有及时评价,听讲同学更没有参与评价的热情。这种机械的“流水线”式的训练程序,使得部分同学在没有做好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台进行训练,刚开头就卡壳,要不就吞吞吐吐,无法顺利完成口语表达。

二、“评论式”口语训练法的运用

教师必须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口语训练模式,寻找一种能激发学生训练热情和兴趣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敢说”、“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形式的口语训练,内容都应尽量以学生的“兴奋点”为起点展开。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政治家柏寿安说过:“通常所说的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人说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训练素材选择与设计恰当与否,是否适合学生的“口味”,是激发学生乐于开口说话的关键。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做到切合实际、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想一吐为快。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高度发展阶段,爱思考问题,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独立性突出,兴趣爱好较多。因此,他们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何挖掘他们的思想,并引导他们勇敢地表达出来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勇敢地“畅所欲言”,老师必须消除学生开口说话的顾虑,对口语训练话题和观点进行松绑,让学生说喜欢说的事,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不矫情,不造作,这样学生的表达欲望才可能被真正激发出来,进而迸发出强烈的训练热情,最终全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沿着这条思路,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找到了一种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口语训练方法——“评论式”口语训练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作为评论素材,自由表达对事件的看法、观点并说明理由的口语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训练动员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详细说明这种训练模式的“双自由”原则。

1.评论素材选择自由。评论素材选择自由是指学生既可以选择最新最近的社会热点焦点新闻进行评论,也可以选择过去的社会事件进行评论,打破时间的限制;既可以选择公共媒体上出现过的新闻,也可以选择自己耳闻目睹亲历的事件,打破素材来源的限制;既可以选择大众关心的事件,也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关心的事件。既可以评事件,也可以评人物、现象等等,打破素材类别的限制。

2.观点表达自由。观点表达自由是指学生可以就关心的素材自由地表达观点或看法,不要求学生必须表达“积极”、“向上”的观点,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学生只要为自己的观点充分陈述理由即可。

不少老师担心,给学生这种“双自由”,学生会不会选择低级趣味的素材进行评论?会不会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违反社会公德或者触碰到法律底线的观点、看法?其实,这种担心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教师要给学生的嘴巴“松绑”,首先必须给自己的思想“松绑”,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非常“出格”的言论。新颖别致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却有很多。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去看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和看法往往不同,反倒给学生思想交流与碰撞提供了平台。“双自由”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话题和表达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必然会激发学生训练热情和表达欲望。

(二)学生准备素材、加工素材阶段

此环节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作为评论素材。在此期间,学生会大量浏览各种媒体的社会事件,从中找出自己感兴趣并可评论的素材。学生找到可评论的素材之后,再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主要是加工出与素材相关的图片,可以是网络截图,也可以自行制作图片。学生在后面训练中,可以辅以新闻或事件的图片投影,以增强评论的直观感受。

这里需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新闻图片不宜过多,一则评论辅以1张图片为佳;图片中也不宜出现太多文字。图片是口语表达的辅助,目的是给听讲的学生以直观感受,引出新闻事件,提高听讲同学的关注度,调动听讲同学倾听的兴趣。如果图片太多太杂,也会造成听讲同学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倾听。

(三)提炼观点、准备发言提纲阶段

学生就选择的评论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得出对事件的看法或认识,并组织材料加以充分阐述,准备口语表达的发言提纲。初次训练,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带简要的发言提纲上台。因为评论式口语训练不仅要求学生阐明对事件的看法,还要求学生阐述支撑观点的理由,表述需要一定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充分性。[2]完全脱稿可能使学生因为紧张而导致思绪混乱,造成表述时条理不清。等到学生熟悉这种训练模式,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感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逐步脱稿训练了。

(四)课堂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是训练的实施阶段,也是最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首先说明口语训练评价标准。口语训练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普通话水平、流畅性、语言组织、态势语、评论的逻辑性、充分性等等(见表1)。将这些评价项目板书于黑板,便于台上学生表达之后,其余同学根据项目进行评价。这可以保证每个同学参与倾听和观察,找出台上训练同学的亮点与不足。

2.学生上讲台进行训练。教师按学号顺序或根据学生准备情况随机请学生逐一上台进行口语表达,每人限时3-5分钟。学生如果准备了与素材相关的图片,可投影在教室大屏幕上。学生首先介绍素材的来源、大致内容,再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充分阐明理由。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太细致的复述,简单扼要为好,借此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避免“头重脚轻”的问题,给随后的评论环节留下足够时间。

(2)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内心最真实想法。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和充分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敢说”、“乐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口语潜能。即便个别学生某些观点有“出格”之嫌,教师也应该等到学生表述结束之后,再和学生进行探讨,给予指正。

(3)教师应该注意课堂秩序。因为训练的“双自由”性,学生选择的素材、表达的观点往往是新奇而出人意料的,常常会引起听讲同学的哄笑或者附和,教师必须事先提醒学生保持安静,注意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尊重台上同学。

(4)教师要随时注意倾听、记录学生的表达和评论情况,不仅要记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肢体语言、语言的流畅度等情况,还应就评论内容的严密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记录。以便学生表达结束作必要点评。[3]这个环节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敏捷地发现学生表达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表格,在评价记录时只需稍作记录即可(见表1)。

(五)课堂点评阶段

采用以鼓励为主的多元全程评价机制。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主要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设计好评价活动。一方面,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训练表现,根据记录,抓住学生的亮点,进行表扬、指导、点拨,评价时应该注意指出每个学生下个阶段应着重提高之处,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下一轮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上一轮训练的表现,对该生进行纵向的比较,指出明显进步的地方,从而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除了教师评价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同学互评,这样做不仅可以通过学生视角和思维模式发现训练者的亮点与不足,以补充教师的评价内容,还可以训练听讲同学的倾听能力。[4]听讲同学只有集中注意力倾听,才能给出较为充分的评价,也可以促使全体学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起到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表1 课堂口语训练评价

实践证明,这种“评论式”口语训练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口语训练模式的羁绊,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激发训练热情,保证训练效果,还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倾听能力等等,可谓是一举多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以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时间,微调训练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会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为今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口语交际基础。

[1]石莹,朱红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3(6):89-91.

[2]荆湛.职专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94-95.

[3]康小曼.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文学教育,2007(8):136-137.

[4]刘江风.职业院校学生口才与沟通能力教学[J].文学教育,2009(8):78-79.

猜你喜欢
观点口语同学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酒中的口语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观点
口语对对碰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