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包海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基于Internet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撑平台。它采用支持共享、具备互操作性、能提供质量保证并符合统一开放性的标准,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备的教学支撑环境,也为远程教学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了授课、学习、答疑、讨论以及作业处理等教学过程的支持工具。
目前,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尚未普及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职业院校中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并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千篇一律的设计、大同小异的功能,与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没有大的区别,从而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使用平台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在已经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职业院校中,73.1%的学校主要是将平台用于学校网络课程的发布,以及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但是,其功能仅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23.5%的学校自行开发并使用了小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该平台挂在学校主页上,其主要功能包括:学生选课、作业、课件浏览、讨论、答疑等,教师主要用来进行资料上传、作业布置、批改、组织讨论、答题、毕业设计选题;交互方面主要有聊天室、公告板、信息统计。[1]
因此,如何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职业教育环境下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打造专业、灵活、高效的网络远程学习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解决目前国内外网络远程教学产品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需要的现状,成为摆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其他技能型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前,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教育也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岗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
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通过加大实训力度,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
职业教育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开放性和灵活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而且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由于受教育者差异性非常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
职业教育环境下学生所具备的技能、技术,应该是当前行业企业中所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反映。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2]
针对职业教育专业性、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和生产性的特点,职业教育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应具备网络辅助教学功能、网络实训功能、网络社区功能和远程学习功能。
针对职业教育专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改革传统的基于“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模式,建立了基于“积件”、“点件”的新型教学资源库。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发大量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素材,将建设人员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的制作上。同时,提供资源组合平台,使师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体系、学习风格,灵活组合或点播资源库中的素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使数字化教学平台成为校内外师生强大的学习资源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教学单元与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灵活地应付各种教学情况,从而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身情况,将不同的素材、教学单元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探索和认知学习。
针对职业教育实用性和生产性的特点,建设基于网络的工作过程虚拟实训平台。将以往需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进行的部分实训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虚拟和仿真,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跨越时空的特性。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即时的网络训练环境和实训项目,从而解决工学结合中师生与部分实训室(实训项目)存在时空距离的难题,使实训室(项目)跟着学生(教师)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效率、实训能力和实训水平。同时,通过模拟的环境,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了其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了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任务,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环境。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本系统开发新的业务数据,设计新的实训内容,以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成果。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建设。开发具有校内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功能的沙龙平台,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交流和技能比赛提供了网络环境支持;同时,促进了校内外学生参加、组织技能交流、技能比赛的积极性,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内外学习、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特点。每一个沙龙的建立都基于某一类技能训练的专题,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定期进行远程的技能竞赛或技能比武。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互动沙龙平台积累了资源与数据,为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撑,提高了网络技能竞赛活动的水平。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形式,必须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因此,平台的学习功能应涵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通知、教学讲义、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等内容。课程学习平台应成为集“教、学、讨论、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为校内外学习者通过网络开展自学活动提供远程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授课,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授权的方法在平台上选择课程自主学习,学习者之间、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讨论与交流。
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模式,常常围绕着事件驱动的界面表示层来组织开发,将大量的数据处理、程序功能和界面层代码完全杂糅在一起,不利于模块间的复用,降低了系统各模块间的独立性,系统模块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同时,由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涉及到界面语言、数据库、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大量Web开发技术,传统的.NET与J2EE架构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弱、版权使用费用昂贵、开发周期长、技术实现复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快速构建个性化、实用性、灵活性强的网络教学平台。[3]
基于CMS框架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模式,将数据处理、程序输入输出控制和数据表示分离开来,并描述了三者之间的通讯方式,提高了系统各模块间的独立性与模块的可复用性,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特别适合职业教育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如图1所示,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主要的功能扩展组件。
图1 基于CMS框架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实例
Community Builder是CMS框架上最著名的门户与社区系统。为系统用户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注册页面管理、用户表单管理、用户档案管理、用户间交互以及文件上传等。同时,它还拥有丰富的接口,支持与其它组件的整合,例如论坛组件、博客组件、在线问答组件、视频组件等。Community Builder本身还拥有众多的插件和模块,可以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
Mosets Tree是官方使用的分类系统组件。它能够完美地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中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具有在线资源编辑、教学资源上传和目录树功能,支持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接口,为系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以及针对教学资源的扩展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二次开发环境。
这是一套交互功能组件。其中,FreiChat实现系统内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功能,效果类似于QQ或者MSN,但无需安装客户端,用户登录系统后即可与在线教师或其它学习者进行交互;Uddim实现系统内用户间非实时交互功能,类似于系统内部使用的邮件系统;Jcomment实现留言功能,用户可以针对系统内的任何教学资源发表评论,进行交流与探讨;Acymailing采用邮件群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订阅功能,当课程信息与教学资源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通知感兴趣的学习者。
AlphaUserPoint与Karma是两个优秀的在线评价系统,综合使用这两个扩展组件能够实现类似于淘宝、亚马逊、人人网等主流网络应用中的评价功能。在CMS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两个扩展组件进行二次开发,还能够实现许多网络教学环境下独特的评价功能与评价指标体系。
Video Whisper是一个优秀的在线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视频教学功能;同时,具备在线白板、在线PPT演示、聊天室以及视频教室管理功能,能够满足网络远程教学中的各类功能需求。
eXtplorer是基于web页面的文件管理组件,同时,还是桌面应用程序,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文件上传与管理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拖曳文件进行管理,只需要输入FTP帐号密码就可以进行FTP文件操作。
此外,CMS框架还提供了上万个第三方组件、模块、插件,内容几乎涵盖了目前Internet上所有的主流网络应用模式。[4]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其系统结构如图2,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图2 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实例
表1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2011.4.1-2013.1.1)
系统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性、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和生产性的特点,教师、学生使用频繁,访问量逐年上升,为职业教育环境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以CMS框架为基础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能够有效提高开发过程中系统各个部分的独立性与代码的可重用性,降低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由于CMS框架所具备的强大扩展性,在满足网络教学功能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开发投入和技术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李宣,赵立影,邱飞岳.职业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7):51-52.
[2]严雪怡.试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及课程特点[J].职教通讯,2007(6):22.
[3]任中芳,张华,闫明松,等.MVC模式研究的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0):1-2.
[4]胡前进,蔡永州,吴敏.基于MVC模式的Joom la框架在Web系统组件扩展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