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3-01-31 10:52:34钱亚琴
职教通讯 2013年21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钱亚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诸多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成了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职业教育也迈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的行列。因此,改革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教学的整合,对于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推动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一)建构主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1]

(二)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2]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备的岗位技能,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特点反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要求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涉及内容较多。其中,理论方面大多是抽象的原理,而实验流程主要是纷繁复杂的步骤。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能解决实际生产规程的复杂性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信息技术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整合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集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高速混合制粒机”结构和原理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中的动画技术,将加料、混合、制软材、制颗粒、出料等过程用动画形式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完成目标,必须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能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明,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各种剂型的工作过程及各过程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难就难在学生缺乏必要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缺乏思维的连贯性。利用信息技术,可将工作现场的实况录像、实物图片加上文字说明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教师讲解,又有助于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模拟一系列过程,许多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难点知识,可以在较轻松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为学生所掌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生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然而,限于药厂生产的特殊性,以及时间、空间、经费、工厂保密等多方面影响(尤其是GMP车间洁净度要求高),企业往往只能让学生参观,而不愿意安排学生实训。即使教师安排学生参与了校内实训和中国药科大学模拟GMP车间实训,也无法完全替代实训效果。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对于“片剂”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可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生产,在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让学生进行更衣、压片前检查、领料、装机、压片、清场、质量检查等步骤,从而体验压片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药厂生产的基本环节,了解药厂的实际生产管理运作状况,从而培养适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运用信息技术中因特网平台,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也是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如《注射剂》一章中“热原”这部分内容,笔者在讲解时,给学生提前展示了一个案例——欣弗事件,学生兴趣很大,急于了解热原是怎么来的,应怎样将它除去,以及如何检测等问题。笔者则因势利导,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引导他们上网搜集、整理有关热原方面的信息资料,并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在全班交流、评议。

信息技术与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构建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较大的体现,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此外,教师应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选择、熟练应用各种信息技术,以实现最优结合,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1]王敏,王欣.现代信息技术与电路课程整合改革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30):311-31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D/OL].[2012-10-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保健文汇(2021年6期)2021-06-16 09:00:5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化工管理(2017年2期)2017-03-04 03:10:48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