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玲玲
当前大部分的职业中学学生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失败者,“无奈、无望、无助”是他们刚进职业学校时状态的最好概括,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教育目标,如何激发起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形成“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的生态课堂,是所有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归根到底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因此,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的体验式教学,将会在中职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启东中专在探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上,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逐步确立了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课改理念。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一些探索和总结。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情境创设策略就是通过营造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调动已有的认知、情感感受,进而产生对知识和情感的渴望和预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一堂好课,师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或惊或喜,或悲或泣,或开怀畅笑,或拍案而起,或冥思苦想。师生的心魂为之勾摄,情思随之起伏,身心俱在其中,霎时无暇旁顾;真知、真情、真理,浑然一体;知识、技能、情感无不得到历练。多媒体媒介更容易让课堂教学情与景契合,营造出课堂之诗化意境。学习《兰亭集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雄逸流动的艺术美;随后欣赏充满浪漫情怀的“曲水流觞”图;再欣赏语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兰亭美景。只觉清风拂面,风声泠泠;竹木萧萧,流水潺潺;物我同化,心境澄明——何等乐事。然后来理解课文,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样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精巧的图片、多姿的影视均可入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审美场,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调动想象,引发联想,其中的此情此景就能化作学生的“我情我景”了。这样的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齐飞,情感体验共知识融为一体。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1]在此情此景中,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主板”项目时,“你认识这些计算机的外设吗?”“你认识主机这些外部接口吗?”“你认识这些主机内的配件吗?”3个问题的设置,由外向内构成学生对计算机主机认识的问题情境,再结合每个学生实训桌上的计算机,存储在学生脑海中的计算机设备相关知识马上会被调动起来,进而激活了学生思维,也激发了其探究计算机组装的学习热情。
创设企业情境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最为实用。教师在教学中模拟企业情境,按真实企业工作情境设置岗位、安排工作任务,达到营造实训的仿真教学环境的效果。在模拟环境下,学生担任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按照企业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探索、研究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人际交往、自我认知。[2]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指挥,学生自主地完成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如教学数控实训中“螺纹”项目时,讲清螺纹加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螺纹加工实践操作的热情,可由自来水管的接口、钢笔的笔套与笔管之间的接口等常见的螺纹导入;教学《电子装接》元器件识别时,用闪烁的街口霓虹灯导入;教学《电工实训》双联开关项目时,可用平日上下楼梯时的路灯为例。生活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找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在技能训练中创设企业情境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在获得今后工作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
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首先要分清“对话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差异。“应答”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所作出的应对或回答。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甚至一个词,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应答,答案也会大同小异。而“交流”则是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体会,交流的内容必须有独特性,而且形式上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说服力强,也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历,《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分析有一定难度。在充分阅读或是欣赏话剧《雷雨》的基础之上,教师围绕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交流。经小组充分讨论之后,学生中形成了3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感情是真实的,理由为“周朴园一直保留侍萍的旧物和旧习惯,并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若非出自真情,保留一年两年还勉强可以,30年的时间很长,可见是情真意切。”第二种认为是虚假的,理由为“当周朴园知道了侍萍还活着时,是非常冷酷无情的,没有半点温情。”第三种观点是真假参半。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顺势一点拨,周朴园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会分析得清清楚楚。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了,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3]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应是互教互学的平等关系。一部《论语》,就是孔子与他的学生互教互学、心灵对话的结晶。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重视学生内心体验的生成。如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就应该建立在交流前的反复诵读、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生本对话也是对话交流中的形式之一。
活动推进策略,是指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有效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以达到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自觉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背景,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组织教学,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在实践中感知、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的后期,教师选择了“雕刻象棋”作为课堂教学任务,要求全班学生分工协作,制作一整副象棋。有趣而实用的任务很容易吸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热烈地讨论分析了制作象棋的备料、程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到数控车床上进行实操。在平面设计大综合中,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杂志封面、设计艺术照等等,都是吸引学生的任务。
学生在一种模拟的情境中担任指定的角色,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学习体验。[4]这种类型的活动,将教学内容情景再现的课程一般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编写剧本——确定角色——角色表演——思考领悟。如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的课文,可安排学生改编课本剧,如《项链》、《雷雨》等。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编或导或演,学习运用各种表演手段,艺术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又如旅游专业的客房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担任前台服务、大堂经理、入住旅客等角色,就能将订房的流程移植至课堂。再如就业指导中的面试技巧的教学等。这类角色扮演活动,尤其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知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另外,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中,师生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以往的师生、同学关系,转变为领导、同事、客户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营造了企业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更是学生的最爱。中职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游戏。例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学时,以“游戏”带入课题,教师在教室地面上画出几个圈,代表不同对象的不同归属。例如,让团员学生都站到一个圈里,非团员学生都站到另一个圈里。这样学生就动起来,乐起来,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趁学生很配合老师的教学时,引入集合概念,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得出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个特点,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学习。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盛爱军.体验式互动教学的绩效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5):115-117.
[4]邓昕.提问式教学法: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J].职教通讯,2012(3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