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探析

2013-01-31 06:55简剑芬
职教通讯 2013年1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院校

简剑芬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来开展,作为高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公共英语课教学当然也不例外。2010年新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主要贯穿了以下改革思路:在课程定位上,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侧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与职业的相关性及行业词汇;在课程设置上,应将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且行业英语教学要渗透教学全过程。[1]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小贞教授也指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解决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的实际交际需求。可见,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引入行业英语,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2]

一、国内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述评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在传统教学体系下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此,很多高职院校积极采取对策,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研究,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研究,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总体来说推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这些研究也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忽视了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把教学重心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力求提高学生的过级率,因此,显得“高等性”有余,而“职业性”不足。

2004年,蔡基刚先生在《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一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大学进校新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3]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自2008年开始引入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或行业/职业英语教学,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专门用途英语涵盖的面较大,无法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条件下顺利开展;对行业英语也没有准确的界定,与ESP(专门用途英语)概念混淆。(2)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设置没有统筹规划,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3)教学时数安排不够科学,有的职业学院甚至取消了大学英语课程,直接开设行业英语课程,虽然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直接学习行业英语困难很大。[4]

因此,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新内容、新模式,既注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又兼顾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平稳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其今后的职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行业英语的界定

英国知名学者哈钦森(Tom Hutchinson),沃特斯(AlanWaters)将英语教学(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分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和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两大类。其中,ESP又可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行业/职业英语(EVP/EOP/EPP:English for Vocational/Occupational/Professional Purpose,下文中都采用行业英语这一说法,简称为Vocational English),两者皆以通用英语(EGP)为基础。[5]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曾谈到:ESP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goal-directed)英语教学,且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的。[6]此外,Stevens.Dudley-Evans和St.John也指出:ESP的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要求,内容上与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并且运用区别于普通英语的教学法。[7]

鉴于以上描述,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的生源状况以及英语课程开设的整体趋势,从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乃至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来看,在英语教学中,更适合引入行业英语。行业英语必须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因此,可以将行业英语定义为:从事或将要从事某一行业在其特定的行业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8]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具体来说,行业英语就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今后的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它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二)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能够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克服以往英语学科式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开拓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教学中加大了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从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这对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院校引入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扩大学生的行业英语词汇量,使学生熟悉该行业领域的专业术语,并能熟练阅读相关英文资料和具备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行业英语的课程特点是:紧跟市场,结合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因此,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融行业英语于基础英语教学中,以某几个专业为改革试点,围绕“学生在某个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培养”这一中心,重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为全面推行行业英语教学提供示范或借鉴。

(二)教学改革的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就业导向就是以直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是职教主体思想的指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要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差异、未来所从事行业的特点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

3.“突出能力培养”原则。根据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遵循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单元设计中,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并在任务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加大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以职业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需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自然班级进行课程教学。

2.课程教学内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由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构成。

3.课程教学模式。采取先基础、后综合,实行分段式、专项化、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举办公开课、英语比赛、英语角等多种形式的英语交流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各种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4.课程教学资源。采取遴选教材、自编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以及移植某行业企业的相关英语资料的方式,加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课程资源建设。

5.考核评价方式。实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考核。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秦秀白教授的《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一文,[9]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现状以及英语课程开设的整体趋势,将公共英语课程总学时定为180学时,[10]分两个阶段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1.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共计120学时,其中第一、二学期分别为56和64学时。第一学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增加英语语音内容的教学,并学习简单的日常英语会话。使学生掌握比较准确的英语发音,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今后口语方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教学,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获A级证书)。第二学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高等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辅导一部分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增加英语话题谈论以及英语口头作文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较好的听说能力。[11]

2.行业英语教学阶段。共计60学时,第三学期开课。以我国现有的相关行业英语教材或自编教材作为授课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行业或专业英语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并加以学习,从而提高其阅读相关行业或专业英语文献资料和英语手册的能力。模拟相关行业的工作情境,进行行业英语口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每学期进行期末考试,实行“形成性考核(平时表现+听说能力)+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为5(2:3):5。

2.考核内容。(1)第一学期。口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能否听懂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一般问题,并要求学生能用比较准确的语音语调大声朗读所制定的英语材料。笔试部分重点测试学生能否读懂并翻译一般的实用性英语文字材料。(2)第二学期。口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能否做一些一般的英语主题发言,能否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笔试部分重点测试学生能否读懂并理解较复杂的实用性英语文字材料,以及某行业手册中的一般性英语文字材料。(3)第三学期。口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能否在模拟创设的行业工作情境中,与同学、同事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业务交流,能否听懂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与专业相关的一般性英语问题。笔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行业或专业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能否正确理解并翻译本行业或专业手册中的相关英语文字材料。

将行业英语引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解决了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基础英语兼顾了学生过级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行业英语是一个过渡性课程,它既是基础英语的延续,又是专业英语的基础,能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了解与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行业词汇,并有助于提升其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Z].教育部,2010.

[2]向志奇.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174-175.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张燕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行业英语的教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89-92.

[5]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6th 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6]Robinson,Pauline C.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7]Strevens.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

[8]邵贵君,王青,祝道才,等.职场环境下“岗位导向”的行业英语教学范式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9):117-120.

[9]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10]龚春芬.行业英语的发展与高职大学英语合作教学[J].科教文汇,2012(7):114-116.

[11]陈兆军,庄福星.高职公共英语中ESP教学模式需求分析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1(1):15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