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桂枝汤新解
刘 伟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仲景诸方,意在驱邪外出,桂枝汤亦不例外。观桂枝、芍药之性味功效亦在此列中,桂枝温以通血中之寒凝,辛以外散风邪;芍药苦以泄营血之滞涩,祛瘀以和血。可见,桂枝汤非为调和营卫之剂,乃为祛邪活血之剂。
桂枝汤;桂枝;芍药
桂枝汤,为仲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主方,其加减化裁又有数十方之多。对于桂枝汤的方义,注家见仁见智。明代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说:“桂枝,其性味虽辛甘而属乎阳,其能事则在固卫而善走阴也。芍药擅酸寒而下气,收阴而敛液。夫卫气实而腠理开疏矣,非桂枝其孰能固之。荣血虚而汗液自出矣,非芍药其谁能收之。以芍药臣事桂枝而治中风,则荣卫无有不和谐者。”清代沈目南认为:“桂枝行阳化气,芍药收阴敛汗,姜枣得桂,则宣和营卫,得甘草补中而散邪。然药味俱是一阴一阳,相合成方,调和营卫,俾微汗出而肌表自,与麻黄汤开鬼门驱寒迥殊。”尤在泾也认为:“此方用桂枝发散泄气,即以芍药摄养津气,炙甘草合桂枝之辛,足以攘外,合芍药之酸,足以安内。”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高度评价桂枝汤:“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本方皆辛甘发散,惟芍药之酸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故能发汗而止汗。”《医宗金鉴》云:“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当代医家郝万山曾说:“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以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敛汗滋阴养血而合营。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在发散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在和营之中又有调卫之功。”综上所述,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中桂枝发散表邪,芍药敛阴和阳,二者相伍,调和营卫。
关于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的应用,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而《神农本草经》[1]无疑是最佳选择,其中对芍药是这样记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癥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并未提到酸性。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2]也说:“芍药一味,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予惜教授于破弄中医专校,与马嘉生等向药房取来赤白芍药亲尝之。白芍味甘微苦,赤芍则甚苦。可见《本经》苦平之解甚为得当,予谓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桂枝汤为解肌药,肌腠为孙络所聚,风袭肌腠则血液凝闭而不宣,故用芍药以通之。”
仲景在创桂枝汤时真的是用芍药的酸敛之性吗?而桂枝汤可看做芍药甘草汤与桂枝甘草汤的合方,若芍药真有酸性,酸能收敛,那么芍药甘草汤所能治疗的筋脉拘急,不是更加拘急了?仲景焉能在第29条中言“其脚即伸”?故观《本经》所言芍药之用,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是柔,二是破。“柔”,即可柔筋以缓急,又可柔肝以生营血,而芍药甘草汤正是通过柔筋、柔肝治疗筋脉拘挛的。“破”,即是破血中之滞。《伤寒论》第279条中的“腹满时痛”就是勿下而导致邪气内陷,脾经之络脉滞塞不通,因而加芍药的目的就是破血痹,除血中之滞!那么,桂枝汤中的芍药不也正运用它除血痹的作用吗?用仲景的原话来描述桂枝汤证的病机就是“阳浮而阴弱”。“阳浮”为外受风邪导致卫气的病理性兴奋,用桂枝以外散在表之邪。“阴弱”乃皮毛病理性开阖失常,营阴外泄。所以其根本原因是卫气失去了“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功能,不能温通血脉,司开阖。“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卫气失去了正常的温煦作用以致营血不能正常运行,滞涩不通。所以桂枝汤中用桂枝温以散血之寒凝,加速营血的运行,同时还有芍药以破血中之滞以助桂枝行血通络。由此,笔者认为芍药非有敛阴和阳之功,而是柔筋缓急、除营血之滞;桂枝汤亦非有调和营卫之功,而是有祛邪通络之效。
从五行制化角度来看,《伤寒论》第12条言:“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证的病因在于感受风邪,风属阳,在五行中归属于木。人体外受风邪则木旺,而肺主皮毛,属金,脾主肌肉,属土。木旺侮金,肺失宣肃之能,皮毛开合失常,开而不闭,可见发热、恶风、汗出、鼻鸣之症。木乘中土,升降失常则见干呕。因此桂枝汤证亦可理解为木旺乘土而侮金。
在《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二十二》中有“肝病者……且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所以桂枝汤中用桂枝、生姜之辛温,以散肝木,用芍药之苦以泻肺气之逆,并用炙甘草、大枣之甘温以缓脾土之虚。所以桂枝汤就是针对木旺乘土而侮金而设。
仲景诸方,意在驱邪外出,桂枝汤亦不例外。观桂枝、芍药之性味功效亦在此列中,桂枝温以通血中之寒凝,辛以外散风邪;芍药苦以泄营血之滞涩,祛瘀以和血。可见,桂枝汤非为调和营卫之剂,乃为祛邪活血之剂。
[1]杨鹏举.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49-150.
[2]曹颖甫,姜佐景.经方实验论[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1:124-1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74
1672-2779(2013)-21-0100-01
杨 杰
201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