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以治水为突破口?

2013-01-30 14:10年似水
浙江经济 2013年13期
关键词:突破口整治水资源

推动转型升级既要有动力,也要有压力。创新驱动是动力,污染整治是压力

据《浙江日报》浦江6月26日电,省委书记夏宝龙现场督办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报道的标题是大号黑体字,上面赫然写着:“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以治水为突破口?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提是否有点片面,还有点绝对。不是刚刚开过省委的十三届三次全会,会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吗?在我看来,推动转型升级既要有动力,也要有压力。创新驱动是动力,污染整治是压力。世上万物,都跑不出这“一拉一打”的调节机制。政策法规的制定、行政手段的运用,甚至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激励和惩戒相结合。如此看来,领导强调污染治理对于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何以将治水作为治污的“重中之重”呢?那或许是因为在人们的眼中,浙江还算得上是一个“江南水乡”。其实呢,浙江的水资源并不丰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76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只是由于多年来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管理,全省的水资源供求还是基本做到了一个“紧平衡”的状态,还是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但是,现在更多听到的却是“水乡闹水荒”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水量够了,但水质不行了,就像是老话里说的“聋子的耳朵——摆设”一样,一河一湖的污水,连游个泳都不行了,还说什么“用”,更遑论怎么拿来喝了!

当然,现在科学昌明、技术先进,加上经济也发达,多花点银子搞个“深度处理”,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达标饮用了,可老百姓还是不买账。就像嘉兴人喝的自来水,明明执行的是国家下达的由100多个指标构成的饮用水标准,但老百姓偏是喊着:“要喝就喝农夫山泉”。为此,有关部门也跃跃欲试,希望上马取之千岛湖的大型引调水工程。

得亏我们还有一个千岛湖,但如果连这样一个湖也被我们污染了,我们还想去哪儿引调所谓的“农夫山泉”呢?

先为了那点蝇头小利把水环境给污染了,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去引调水;等到实在无水可调了,再痛下决心治理污水——但生态的修复谈何容易?污染的地下水,完全依靠自我循环完成一个自净的过程,需要整整1700年!即便几倍于此前的银子砸下去,就算是再能下河游泳,也不会完全重现当年的一川清流、满湖碧水了——我们是中了什么邪,非要做这种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

多年以前,我在参加环保部门的工作会议时,曾经调侃地说过这么一句话:“环保抓的治污,不过是‘末端的活计’罢了”。这样说,绝不是低估环保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想说明自己所在岗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接着说:“昨天的开发(土地开发),就是今天的投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而明天的产业,就是后天的环境!”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环境。打盆论盆打罐论罐,单就环境治理环境,是下策;追根溯源、穷追猛打,从环境倒逼产业,是中策;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以创新驱动的高端产业既赚钱又保护环境,方为上策。

鉴于水质型胁迫已取代水量型胁迫,成为影响浙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首要因素,同时面对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以及更长远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奋斗目标,必须从现在起,遵循以水资源匹配度来布局产业、以百姓满意度来考核水环境质量、以适量富余度来安排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的导向,确立以治水和节水为核心的“零五五”水资源保障目标。“零”即为产业发展用水总量零增长,“五五”即为用水效率和主要污染物单位排放强度,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为此,必须坚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必须打好整治重点行业污染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攻坚战,必须强化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和后备(应急)水源地保护,必须抓好水资源在线全程统一监管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截污管网配套等基础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全社会参与节水减排。

猜你喜欢
突破口整治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专项整治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日本人如何寻找“一带一路”突破口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