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虎居陈刚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未来着力点
文/沙虎居陈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浙江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自主创新以及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世界上一些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如美国、德国等,产业结构软化特征明显,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全球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原因在于:
第一,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当物质生产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关系到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市场经济是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结合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交换,这种交换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交换,还包括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知识、信息的交换,尤其是后者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交换的正常进行提供完善的服务。
第二,市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国际贸易体系,这种体系以健全的服务业作为沟通外界的重要手段。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技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业的各部门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金融和贸易等,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现代化的水平。现代化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往往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关,而其背后则是科技力量的差距。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与上述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产业结构软化的任务艰巨。浙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扶持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快与慢,政策性因素关联较大,应加大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营改增”试点,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减轻服务业税费负担。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技术研发服务、信息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给予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另据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比制造业领域要艰难得多,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推动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共同升级。
优化布局,加快生产性服务集聚式发展。浙江应发挥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服务聚集功能,加快其向服务业转型。中心城市转型不是简单放弃加工制造业,而是在保留优势中高端制造环节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若干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培育一大批专业供应商。要通过政策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依托制造业集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要培育发展金融、商务服务、工业设计等各种形式的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性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整合和重组服务流程,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提高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提高核心科技的自主研发水平,支持企业向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产品销售等中端环节延伸,并适时向产业链条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展,推动价值链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关键核心服务环节为中心转变。
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城镇化进程。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通过集聚效应将人口、企业等集中在一起,带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通过发展,吸纳更多的人口向城镇集中,从而促进城镇化加速发展。当前,浙江城镇化发展模式无异于全国其他地区,侧重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建制镇和县城多是城市发展的延续,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更不契合地方发展需求。应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之路,避免一刀切,结合各地的发展实际、人文历史、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等有侧重地加以推进城镇化。
(供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