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风波逆源

2013-01-30 14:01任晓
浙江经济 2013年17期
关键词:温州杠杆民间

文/任晓

(作者为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研究室主任、教授)

温州经济在过往十余年里一直找不到方向,经济增长减速,结构转型迟滞,在踯躅蹒跚间最终跌入经济危机的泥淖,房产泡沫破裂,民间借贷崩盘。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温州“衰落”的讨论屡见报端。那么在温州究竟发生了什么?何以落到如此境地?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长期以来,温州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转型升级迟滞,现代性不足,创新不够,生产经营模式古典,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模式盈利能力弱,积累不充分,反过来又逆向强化企业的初始古典锁定,以致企业一再错过向现代企业转型的时间窗口。数据反映,在过去的5年里,工业产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2.39个百分点,同期从业人员比重却上升了6.44个百分点;2002-2012年温州百元GDP占用信贷资金从88.4元上升到192.13元,这些指标共同表明制造业在温州高峰已经过去了,实体经济的去制造化意味着金融要素在非实体部门的集聚。更重要的是,温州民间金融发达,已有的调查反映,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的温州企业占比仅有55%,金融脱媒化明显。

民间金融膨胀也不完全是直奔“炒钱”目标,其深层次的原因与全球经济形势变动、国内宏观调控起落、货币政策变动和产业政策导向密切相关。2000年之后,随着WTO的红利释放,出现很多诱人的产业“蓝海”,而传统产业在通胀等因素作用下成本被迅速推高,利润空间受挤压的部分企业转而非主业扩张,甚至直接改弦更张。从生产服装转向到制造船舶,从经营眼镜到投资光伏等等。投资新产业需要新的钱,缺乏必要积累的企业就需要融资。顺周期加杠杆于是顺理成章,过去几年里不少温州企业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凑巧的是,近年来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通过改变融资乘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投融资的杠杆水平。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中,资产价格水涨船高,在财务浮盈幻象下,部分企业的实业投资目标逐渐异化为资产投机。

2005年至2007年宏观形势大好,资本市场一片繁荣,在国内A股飚涨的2007年,温州的商品房价格涨幅与均价排在了全国第一,演绎出三线城市楼价击败一线大城市的疯狂。先是温州企业率先调整了资产负债表,个人和家庭也都重新调整了资产配置结构,特别是房产成为温州人投资类资产的大头,时有“温州炒房团”之说。按揭抵押工具的杠杆放大了房产炒作的规模,金融资源错配为资产价格虚涨提供了根本性支持。一些参与者可能会因为不能抗拒诱惑而不惜借债投资投机以博预期收益。

2005年末,温州短期贷款余额较上一年增长了一倍,而2007年又较2005年翻了一番。在信贷热潮所推动的流动性过剩追逐下资产泡沫迅速膨胀。2008年底的“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让原本应该结束的击鼓传花得以继续,并且进一步推高了杠杆。2007年,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个调查显示,温州人在沪两千余家企业中的三分之一回到温州融资。此时,各家银行资金调入,加上外界估计逾千亿规模民间活跃的金融交易额,在温州构成一个庞大的“流动性资金池”,俨然是温州人理想的资本配置中心。

然而,天下没有没有永远的运气,没有无风险的收益。当风险控制的原则被短期套利的贪婪所吞噬,投机心理最终成为债务风险的动态乘数。“四万亿”在2009年一季度开闸,三季度末已经风险提示,年底则已经开始项目审计。等到那些放量投资和大胆布局的企业到2010年中回过神来,铺开的摊子已是覆水难收。2011年中,借贷危机在看似宽松的市场流动性中悄然而至。之所以大面积的坏账风险集中暴发于2011年,是因为规模可观的“温州式影子银行”提供近12个月的缓冲,尽管8月的人行监测综合利率飙到24.4%,市场中多数人仍然没有嗅出风险的气味,债务人通过加大拆入短期过桥资金来暂时缓解流动性紧张,等待政策转向。然而,2011年的货币、信贷增速仅为13.6%左右,远低于预期,也低于此前几年的水平,甚至没达到国务院划定的16%增速目标。陷入高成本的“借短用长”的部分企业至此已无路可走,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让其付出惨重代价,也翻出了庞大的无担保民间债权的风险敞口。

金融风波会是重要的拐点。对温州而言,经济高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实体经济的修复,最重要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以往靠快速需求增长刺激来掩护的企业利润,会因为增长减速而褪去光环,修炼内功打好根基才是出路。对于那些风波之下得以保全的企业要忘掉挣快钱的滋味,那样的侥幸再也不会有第二次。

金融体制改革之路依旧漫长,通胀环境下闲置资金总要寻找出路,只要减杠杆挤泡沫到位,信用风险贴水得到恰当估计,很快就会带来市场信心回归。民间借贷还会卷土重来。

猜你喜欢
温州杠杆民间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