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斌/林向军/陈 杰/张立海
(1.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2.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地理信息中心,银川 75002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初级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大中型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大都面临资源短缺、产能闲置、产量锐减、工人失业等严峻形势,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为有效解决矿山资源枯竭、接替资源不足等问题,2004年我国决定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经过中央、地方和企业近几年的共同努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利用,共享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0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加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2002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探矿工作意见的请示》中批示:“要把解决危机矿山的资源接替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对具备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探矿,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努力解决矿山资源枯竭、接替资源不足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在2004年印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决定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根据“理论指导、技术优先、探边摸底、拓展外围”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要求,以危机矿山资源潜力评价为基础,充分利用探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有重点地对探明储量保证程度低、找矿潜力大、市场需求好的大中型危机矿山开展外围和深部找矿工作[1]。
迄今为止,基本摸清了全国各大中型矿山资源家底,新增了一大批资源储量。在分批实施的230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中,累计安排资金36亿元,完成坑探工作量37万米,钻探工作量249万米。其中,在230个危机矿山中,有48个取得突破性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规模;有76个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有94个项目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小型矿床规模。新增资源储量原煤53亿吨、铁矿石10.5亿吨、锰矿石1126万吨、铬铁矿54万吨、铜金属量327万吨、铅锌金属量849万吨、铝土矿1641万吨、钨金属量41万吨、锑金属33万吨、金669吨、银8541吨、磷矿石量2.7亿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例如河北迁安首钢铁矿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共计新增铁矿资源量2.43亿吨,潜在经济价值粗略估计为317亿元[2]。同时,总结形成了许多找矿新方法、新理论;开发完成了危机矿山找矿项目资源储量估算三维可视化软件;形成了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大量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
充分利用已有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有效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投资,提高地质工作效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三队利用高家堡子1986-1988年打的17个钻孔资料中的ZK 6815、ZK 8616、ZK 8822、ZK 8823、ZK 8824等5个钻孔的岩心和副样资料,对其进行重新取样和化验分析,惊喜地发现银品位超过工业品位的几十倍,银平均品位341.3×10-6,最终提交了332+333级总矿石量221吨,银金属量755吨,伴生金金属量5.31吨,共生铅金属量150吨,共生锌金属量60646吨,潜在经济价值43.57亿元。充分利用这17个地质钻孔的岩心和副样等地质资料,共节约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而且按照1台钻机月台效600米/月计算,大约缩短1年工作时间[3]。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所涉及的矿山,大部分是我国著名老矿山,其矿床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的还具有其特殊性,这将对其它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将其成果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及时向社会提供服务利用,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报刊和媒体的作用,以及召开专题推介会、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积极向社会公众展示和宣传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向其提供利用服务。
二是加强传统窗口服务。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都应该向国家或省汇交。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继续积极向社会公众做好地质资料传统窗口服务。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系统向用户提供查询、借阅和复制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并不断丰富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
三是积极开发专题服务产品。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料优势,按照国家当前找矿政策和方针,积极主动开展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编研和二次开发工作,形成相关地区或相关工作的资料包和专题服务产品。例如,将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内的资料进行集成形成资料包,并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与有关单位进行合作,从而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和重复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积极为找矿突战略行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挖掘地质找矿潜力,扩大矿产资源储量。
四是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设计开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专题网络服务系统平台,积极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 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危机矿山找矿工作获取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集成,设计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浏览、检索、统计、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打印等多功能、全方位、信息共享的B/S模式的危机矿山找矿工作成果资料信息集成系统,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汇集地质资料成果,提供一个获取危机矿山各类地质资料信息的门户,塑造危机矿山立体地质信息库,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利用时,应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2.2.1 涉密资料信息处理问题
在各危机矿山地质资料信息中,有的包含大量的涉密信息,要将这些资料对外提供服务利用,需要按照国家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其进行特殊技术处理,消除或屏蔽涉密信息,降低地质资料信息精确度。例如在信息显示时采用屏蔽经纬度坐标,降低地质平面图的精确度(扫描分辨率降低为200或100d p i)等措施,有效保护地质资料,使其合理开发利用。
2.2.2 地质资料及时汇交问题
各危机矿山地质工作项目的矿业权人应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履行地质资料的汇交义务和责任,从而方便地质资料的使用和共享。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作为有力抓手,实现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资料汇交催缴,实现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后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三证合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对于在资料汇交期限内还没有汇交的,有关部门应给予相应处罚。
近年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大量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应尽快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利用,对于指导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意义重大。笔者重点介绍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的服务方式以及在向社会提供服务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在下一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成果服务利用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Z].北京:国土资源部,2004.
[2]彭齐鸣.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果[R].北京:国土资源部,2011.
[3]周月霞,任香爱.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地质找矿——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三队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取得找矿突破的经验与启示[J].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2010(6):4.